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与健康》2014,(2):6-7
<正>2013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确立了精神障碍诊治的"自愿原则",严格限定"非自愿"诊治必须满足"危险性标准"—即所谓"无害则无非自愿",体现了患者权益最大化。法律在充分保障患者权益的同时,也是防止"被精神病"事件发生的有效闸门。但是,法律实施半年以来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一些精神上明显有病的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因不符合"危险性标准"而不能予以非自愿医疗,结果导致延误治疗而病情恶化,最终出现本来可以避免的危险。在此过程中,家属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医生也感到爱莫能助的无奈。小白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确立了精神障碍患者自愿治疗原则,预先指示权应是这项原则的重要内容.预先指示权不仅能够保障患者自治,而且也具有多重的现实意义.我国具有确立预先指示权的法律环境,但大众对预先指示权比较陌生,建议对其进行适当的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这部孕育了27年的法律终于诞生. 全法七章八十五条,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以下四点: (1)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方针,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治疗、康复水平; (2)切实保障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严格设置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在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方面更有划时代的意义。四年多过去了,这部法律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患者的住院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以前,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程序缺乏法  相似文献   

5.
孙东东教授的文章"自知力缺损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学理论与实务",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为临床医生处理自知力缺陷患者的知情同意问题提供了法学方面的参考.笔者从精神医学伦理和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7月30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签发《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号,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2014年10月1日实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局令第15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同时废止。两办法相较之下,有如下重大政策变化:1、原办法共七章四十二条,新办法共六章六十六条,结构内容均有重大调整。2、新办法第四条提出"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述我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在老年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住院的5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结果 65~75岁(29.6%)、76~85岁(33.3%),86岁以上(37.0%)三个年龄组患者的精神障碍种数不同,χ2=12.05,P=0.017.电解质紊乱、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等是老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经过积极的治疗,全部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均得以控制.结论 加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和及时干预对预防精神障碍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271例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伤害行为的特点。对象:1997年~2004年,我院共进行1271例精神病司法鉴定。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实施伤害行为  相似文献   

9.
《精神卫生法》自1985年提上立法议题,直至2012年10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历时27年,其间的辗转曲折,想必多个经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非亲历者,单单把产出的十六七个版本拿过来细细比较,也会是一件既学术又有趣的事情.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立法过程中,精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也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从呼吁改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待遇,到强化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再到今天的"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这中间的丝丝嬗变,既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也反映了民众权利意识的高涨,以及民众舆论与立法者的互动关系.与几十年前几个专家搭个班子,住进招待所闭门"造法",造好的"草案"只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呈上的做法截然不同,今天的立法几乎是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进行.不同意见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放大成"汹涌的民意",直接影响到立法者的取舍.  相似文献   

10.
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通过介绍"甘特起诉阿尼塞特"案,分析了精神障碍患者伤医案在法律适用上的争议,并对国内外有关责任认定的观点进行了法律评价,试图从立法层面和行政政策层面如何构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者职业保障制度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某院2009年-2016年8年间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构成比,为制定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9-2016年期间65岁及以上老年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等信息,并逐年对比,分析其疾病构成的变化。结果:某院2009年至2016年8年间老年住院患者共1513例,其中男性568例(37.54%),女性945例(62.46%),男女比例为1:1.66;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为69.13±4.13岁,主要集中在65~70岁,占比70.85%;8年间精神障碍构成比相对稳定,疾病顺位前4位分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为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精神障碍,以女性患者为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屡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但酿成了一起起令人扼腕叹息的社会悲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暴力危险行为的广泛关注。媒体对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报道,强化了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持有的十分危险的印象。事实上,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不比常人高。而如何对这些有可能产生暴力危险行为的精神病人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对于保护精神障碍患者权利、减轻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公共安全风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队伍的作用 ,促进国内外医学病毒学研究的开展与交流 ,依据《中华医学会章程》第三章第九条的规定 ,和《中华医学会专科会员条例》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 ,医学病毒学分会决定实施专科会员制 ,实施办法如下 :一、会员条件 :1 从事临床病毒病诊治 ,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主治医师技术职称 (或相应技术职称 )工作五年以上者 ;取得有关本专科副主任医师或相应技术职称者。2 从事医学病毒学、分子病毒学研究 ,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和从事与医学病毒学研究相关的 ,具备以上学位的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公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情况.方法 自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治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因子分,韦氏智力测定,自评焦虑量表(SAS)总分,自评抑郁量表(SDS)总分,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因子分和总均分.治疗药物种类、服药和护理的依从性、周末度假和部分住院时间.应用SPSS1...  相似文献   

15.
512例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会诊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情况十分常见,文献报道约有20%-40%的住院病人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未能被及时发现或诊断。在综合性医院中,对住院病人合并精神障碍的处理主要是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积累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诊治资料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社会支持量表(SSPR)对80例长期住院(住院时间6个月)的精神障碍患者与8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SSPR评分低于内科住院患者(t=7.77,5.45,6.50,P0.01;t=2.37,P0.05),且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SSPR各项分值均低于病程10年以下者(t=2.42,2.50,2.24;P0.05);有配偶组的病人SSPR评分高于无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47,8.54,3.12;P0.01)。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能力及个人意志起积极作用。护士应加强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以延缓患者的衰退,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庭雕塑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且流动性强,对他们如何在有限的住院治疗时间内实施高效的心理治疗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家庭雕塑是一种用于家庭治疗的非语言的经验性技巧,  相似文献   

18.
精神卫生政策是体现了为改善人群精神健康,减轻精神障碍负担的价值观、原则和目标的政府正式决定。基于国外精神卫生政策的政府文件和相关法律,以及学者和WHO等国际组织对各国精神卫生政策所作的报告和文献,本文从精神健康的促进和精神疾病的预防、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福利、精神卫生的人力资源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精神卫生监测、精神卫生服务与政策研究等8个领域综述和分析了国外有效的全国性精神卫生政策及其内容,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理学的成熟,一个物质科学的世界现逐渐形成:世界上除了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什么都没有了.如今,信息科学技术模拟人脑,造出可以战胜人类棋手的电脑;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推动我们由"E社会"进入"U社会";人类客观知识融入宁宙问普遍的"信息世界"之后,人类精神被还原为生命物质与生命信息.于是,一个信息科学的世界观就形成了:宇宙万物都是物质与信息的对立统一.理论信息学的基本任务有两个:其一,说明信息现象具有区别于物质现象的特殊性;其二,说明信息现象与物质现象的关系.如果说笔者题为<理论信息学:概念、原理与方法>的博士论文把研究重点放在第一个问题上,那么笔者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侧重点就在第二个问题上.本文的主要目的 是在信息以物质为"载体"的基础上,提出信息能以物质能为"载能",进而提出物质一信息关系的"双二重性"理论模型,并以此论述信息科学的世界现.本文的第一章说明全文的思路与结构.第二章讨论信息时代中新的科学标准,为信息科学的"科学性"进行辩护.第三章回顾信息社会以前的三种基本的世界观(即古希腊世界观、中世纪世界观和近代科学世界观)的演变历程,以及信息时代对一种新世界观的呼唤.第四章叙述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重点说明"世界3"(人类客观知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五章,在对人类精神现象物理学还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信息学还原",即把人类精神现象看成是一种生命信息现象,于是通过对"世界2"施行跨学科的"奥卡姆手术".精神世界一分为二(生命物质与生命信息),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剩下两个了.第六章,从世界万物的物质与信息的"二重性",结构与过程的"二重性",提出物质与信息的"双二重性"关系的理论模型,论证"两个世界理论"的合理性.第七章,阐述信息科学的世界观(简称"信息世界观")的三个显著特征和八个主要原则.第八章,命名"信息主义"的时代精神,指出新的世界观要从以往世界现的兴衰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第九章,说明与建构物质知识体系相似,建构信息知识体系的过程也经历了由神学、哲学到科学三个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信息科学从具体学科中观察与实验的实证思维,上升到探索"信息共性"的理论思维,进而开始寻求信息科学的本体论之根的哲学思维.第十章历数本文的六个主要论点,说明本研究的意义,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病人调查问卷对我院住院1年以上的7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病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多为反复住院。婚姻状况以单身者(未婚、离异)居多,此类病人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不理想,缺乏家庭监护和被社会忽略。结论精神病人滞留医院既有自身疾病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发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和家庭康复治疗既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又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