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急性腰椎外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腰椎受伤椎体分别为L1椎体4例,L2椎体3例,L3椎体7例,L4椎体10例,L5椎体8例;32例病例MR T1WI、T2WI示椎体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影S,TIR病灶呈边缘较清的高信号。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骨折、水肿,早期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X线诊断阴性,不能除外隐性骨折,MRI应为首选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3.
4.
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7例有明确创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者行螺旋CT扫描,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7例隐匿性骨折中,发生于胫骨7例、髋骨3例、颈椎骨2例、眶骨1例、尺骨3例和跟骨1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选择手段,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建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及重建(MPR、3D)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3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将螺旋CT扫描(2~5 mm)的容积数据转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3D处理,并对轴位、MPR和3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轴位平扫33例均显示了隐匿性骨折的基本情况,MPR图像25例从多平面、曲面显示了隐匿性骨折及周围结构,3D图像29例通过旋转和切割技术充分暴露病变,直观、逼真地显示隐匿性骨折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MPR、3D及轴位图像的联合应用,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立体、直观、多方位的影像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行MRI检查,其中男11例,女7例,场强1.5T,常SE序列T1W成像(TR/TR=700/20)、快速SE序列T2W成像(TR/TE=4700/100)和脂肪抑制(FS)序列。结果:18例患共有22处骨髓信号异常,15处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7处为T1低信号,T2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T2WI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年龄范围8~66岁)。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X线片显示骨质正常,患者有不能缓解的膝关节疼痛。结果:32例患者骨折发生在股骨18处,胫骨21处,腓骨小头1处,髌骨2处。7例患者股骨、胫骨同时受累;3例患者股骨内、外髁同时被累及。6例患者同时有前交义韧带损伤;1例有后交义韧带撕裂;1例有髌下脂肪垫损伤。结论:MRI检查可以发现膝关节急性创伤患者X线平片表现正常而确有骨折存在的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并可以发现其它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5例X线平片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诊外伤患者行多层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45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42例显示骨折,其中,颞骨骨折8例、眼眶骨折10例、脊柱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93.3%。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能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办法对4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结果4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重建后,18例显示有骨折.其中枕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脊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结论MS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诜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气管或支气管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气管或支气管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X线下经气管或食管瘘道造影,其中19例作了支架封堵术.分析不同成像方式对气管或支气管瘘的显示.结果:横轴位加MPR能满意显示瘘口的位置和大小(90%),并适用于支架制作前的测量.Min IP、SSD、VR技术显示气管或支气管瘘的结果类似(75%).VB能显示较大瘘口(5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气管或支气管瘘具有明确诊断和定位测量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经数字化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64层CT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骨的结构,调整MPR图像显示目标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对骨折不明确者调整多角度的斜面MPR图像,关节邻近调整MPR图像垂直于关节面;由2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在工作站共同调整、浏览MPR图像,比较分析多方向调整的MPR图像显示骨折的能力.结果 经64层CT多向调整MPR图像共确诊骨折43例.横断面图像结合矢状面、冠状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5例(81.4 %,35/43例);横断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0例(70.0 %,30/43例).结论 多层CT MPR成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多向调整MPR提高对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多层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溃疡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0例上腹部CT图像。结果: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27例,经胃镜和胃肠双对比造影明确诊断18例,CT诊断准确率为66.7%。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和球变形。结论:上腹部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价值,分析上腹部CT图像时,应注意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 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10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结果:MSCTP能很好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其与病变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MSCTP是肝静脉和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7.
18.
多层螺旋CT评价胰周小静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胰周小静脉及胰头部静脉解剖的能力。材料和方法:50例无胰腺相关疾病病人10例胰腺癌病人,均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CT设备为GE Lightspeed QX/I,扫描层厚5mm,进床速度7.5mm,螺距0.75,重建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双期增强检查延迟时间分别为30~40s,60~65s。造影剂总量60~70ml,高压注射速度2.5~3ml/s。所有图像经回顾性后处理,在ADW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分别显示胰周静脉。结果:胃结肠干(GCT)显示率96%。GCT分为3支:胃网膜右静脉(RGE)、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右结肠静脉(RCV),上述3支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100%、80%。GCT直接注入肠系膜上静脉(SMV),正常管壁直径<7mm,>8mm时提示管径扩张。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PSPDV)显示率96%,位于胆总管下方,几乎垂直向上走行注入门静脉的足侧,距脾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汇合处上方2mm。在胰腺前后弓中,上静脉接受了胰头的大部分血液。胰十二指肠周围下静脉包括胰十二指肠前下静脉(AIPDV)、胰十二指肠后下静脉(PIPDV)、第一空肠干(FJV)和胰周下静脉(IPV),FJV显示率为100%,余胰周下静脉未显示。胰十二指肠周围下静脉引流一小部分钩突血液,AIPDV、PIPDV在多数情况下有一共同的终端即I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Cardiac 1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疑似肋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骨折部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成像,并分别采用三维重建及Cardiac 1预设重建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