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 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1例积液量均小于20 ml,皮瓣坏死3例均为小范围坏死,全组患者预后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上海长海医院 1996年 7月~ 2 0 0 3年5月期间收治的 96 3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96 3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 ,其中 81例发生皮瓣下积液 ,占 8.4 1 %;5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 ,2例发生皮下感染积脓 ,经穿刺抽液、切开置管引流、早期切除坏死皮瓣植皮等治疗 ,患者均痊愈出院 ,治愈率达 10 0 %。结论 恰当平整的皮瓣游离厚度、选用合适的电刀功率、彻底进行创面止血、有效引流及加压包扎、正确拔管是预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重要环节 ,早期发现及时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情况。结果: 术后3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5例,其中位于腋窝处3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3例,主要集中在切口中段边缘,其中皮下积液合并皮瓣坏死2例。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为此 ,我们对 1991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乳腺癌根治术12 6例中 ,术后皮瓣坏死 32例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4~ 6 8岁 ,按国际PTMN分期 :Ⅰ期 45例 ,Ⅱ期 6 7例 ,Ⅲ期 12例 ,Ⅳ期 2例。 12 6例中行根治术 83例 ,行改良根治术 43例。1.2  预防皮瓣坏死方法的改进 ①改善皮瓣血运 ,避免发生缺血 ;②注意彻底止血和结扎淋巴管 ,避免发生皮下积液 ;③改进电刀使用方法 ;④改进引流方法 ;⑤采用避免发生感染的措施。2  …  相似文献   

5.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双管引流法防止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丽 《华夏医学》2002,15(3):405-406
乳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其主要并发症。乳癌术后需放置引流管 ,以促进术后伤口内积液、积血的排出 ,预防和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以往本科均采用乳癌术后创口放置一根引流管引流 ,现采用乳癌术后创口放置二条引流管引流法。笔者把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 1 52例住院乳癌患者随机分组 ,采用二种引流方法 ,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本组患者 1 52例 ,均为女性 ,2 8~ 72岁 ,其中采用改良根治术 95例 ,根治术 38例 ,扩大根治术 1 9例。1 .2 方法把 1 52例行乳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实验组…  相似文献   

7.
乳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目前仍是其综合治疗的一个最主要部分。乳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我们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在35例乳癌根治术的病人中,采用术后创面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引流,起到了预防皮下积液,减轻皮瓣坏死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35例病人,男1例,女3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病理证实为乳癌而行典型的乳癌根治术。在手术结束缝合皮肤前,于腋窝置一内径为1cm的多侧孔圆头硅胶引流管,引流管顶端距腋静脉3cm,在皮瓣的下方戳孔引出。缝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行适当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15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18例(10.8%),其中位于腋窝处14例,胸骨旁1例;皮瓣坏死2例(1.1%),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切口边缘;同时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方法,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150例,对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产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150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0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1例发生皮下感染积脓,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8.0%,经穿刺、切开置管引流、早期切除坏死皮瓣植皮等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手术中切口的选择、合适的皮瓣游离厚度、电刀的合理使用、彻底的创面止血、有效的引流,可以显著地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片坏死的发生率,早期发现、及时引流是治疗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杨  罗光辉  余启文 《河北医学》2010,16(3):328-330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皮下积液16例(25.0%),皮瓣坏死7例(10.9%);观察组皮下积液6例(9.4%),皮瓣坏死2例(1.6%);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弹性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心富  宋智良 《四川医学》2003,24(2):171-172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 1996~ 2 0 0 1年采用Stewart横形切口乳癌根治术及自制负压瓶引流 87例。就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切口愈合情况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2岁。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癌肿位置 :外上象限 39例 ,内上象限 14例 ,内下象限 7例 ,外下象限 18例 ,中央 9例。癌肿直径 1 5~ 10cm ,平均3 8cm。分期 :Ⅰ期 13例 ,Ⅱ期 64例 ,Ⅲ期 10例。术式Halsted手术 11例 ,Auchincloss手术 7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吸球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者l24例,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随机采用2种伤口处理方式:(1)单纯吸球引流组(A组)71例;(2)吸球引流结合胸壁加压包扎组(B组)53例.比较单纯吸球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和伤口积液的影响.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9例(9/71),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l6例(16/53),其中3例需要植皮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5/71),B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4/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吸球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绷带加压包扎不仅无益于皮下积液的减少,还有增加皮瓣坏死,尤其是大面积皮瓣坏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行改良根治术的2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对照组1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观察2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10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4.0%)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中29例(20.4%)发生皮下积液,18例(12.7%)发生皮瓣坏死。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0例发生皮下积液(占11.6%),发生皮下积液后经抽吸或引流,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治疗1~2周后均治愈.结论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使用电刀,充分止血;术后引流通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皮下积液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抽吸或引流.  相似文献   

16.
朱玉兰 《四川医学》2000,21(4):317-318
乳腺癌外科治疗术后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皮瓣下积液 ,可影响愈合。我院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4月施行乳腺癌根治术 2 4 6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 6例 ,男 2例 ,女 2 4 4例。年龄2 6~ 82岁 ,中位值 52岁。肿块直径 0 .8~ 9.0 cm;局部溃疡 8例 ,卫星灶 5例 ;术前肿块活检 6 1例 ,术前化疗86例 ;行横切口 198例 ,竖切口 58例。术中行 1期植皮 16例 ,术后均 1期愈合。改良根治术 90例 ,皮瓣下积液 2 8例 ,多数为腋下皮瓣下积液 ,占 31.1%。皮瓣坏死 9例 ,坏死率 10 %。根治术 …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96年 6月— 1997年 9月对 12 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创面采用双管负压吸引引流 ,现就引流和创面愈合情况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 0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2 9~ 6 7岁 ,平均 48岁 ,乳癌根治术后 ,在创面的胸骨旁和腋中线各放置一根直径 0 .6cm剪有 4- 5个侧孔的硅胶管。顶端分别放置于锁骨下窝和腋窝的稍下方 ,两管有不连接的交叉 ,分别于胸壁创面前下方和外下方戳孔引出 ,外接Y型玻璃管 ,持续负压吸引引流 ,引流时间一般 3~ 7d ,平均 5d。2 结果12 0例患者中局部皮片下积液 (血 ) 7例 (5 .8% ) ,局部皮片下积气 2例 (1.7% ) …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我院普外科在乳腺癌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既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又减少了因局部加压造成的皮瓣坏死。本组共收集我院从2000年1月~20O3年3月136例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创面负压引流与创面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防止皮下积液、感染、皮瓣坏死,争取创口一期缝合。方法回顾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A组39例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B组125例为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结果A组创口发生皮下积液、感染、坏死者5例,占12.8%;B组51例,占40.8%。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优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对138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3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结果:34例皮下积液(24.6%),其中皮瓣坏死12例(35.3%);无皮下积液104例(75.4%),其中皮瓣坏死12例(11.5%),有皮下积液者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无皮下积液者(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淋巴管瘘、合理应用电刀、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及合理的胸带包扎可以减少皮下积液的产生,从而减少皮瓣的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