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来本院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61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情况; 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Daily living ability,ADL)。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血管平均血流量(Mean cerebrovascular blood flow,Qmean)(观察组>对照组)、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ax)(观察组>对照组)、最小血流速度(Min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in)(观察组>对照组)、脉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Wv)(观察组<对照组)、特性阻抗(Cerebrovascular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Zc)(观察组<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2组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ean)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治疗6个月后2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6个月后2组ADL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1例脑梗死、1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56%; 对照组有9例并发症(2例脑梗死、3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为36.0%,2组差异显著(χ2=9.252,P=0.002)。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通过介入治疗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和对照组神经影像学和超声资料,探讨其脑血管病变特点,以尽早进行干预,预防再发或加重。方法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11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全部行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TCD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责任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脉冲指数增高(P<0.05),提示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颅内血管床阻力升高,血流供应减少。结论大部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已经发生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管壁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24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听诊与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颈部动脉杂音部位分为锁骨上窝杂音、颈前弥漫杂音及颈前局限杂音,并根据杂音强度分为1~5级.对颈部动脉听诊及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听诊发现本组145例(59.2%)患者有颈部动脉杂音,其中锁骨上窝杂音62例、颈前弥漫杂音44例、颈前局限杂音39例,100例患者(40.8%)无杂音;1 ~5级杂音分别有28例、26例39例、34例及18例.有颈部动脉杂音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64.1%,93例)显著高于无杂音患者(49%,49例)(P<0.05).颈前局限杂音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锁骨上窝杂音及颈前弥漫杂音杂音患者(均P<0.01).颈部动脉杂音分级越高,颈动脉重度狭窄率越高(P<0.05).结论 有颈部动脉杂音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尤以颈前局限性杂音患者显著;杂音强度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狭窄可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血流频谱会有明显变化,引起后循环和上肢缺血症状。本文研究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椎动脉及上肢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1资料与方法选我院2012-01—2014-05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42±17.36)岁。使用Philips 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L12-5探头,频  相似文献   

5.
我院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在 1990年月 10月至2 0 0 0年 2月对 30 0例脑梗死病人颅外段脑动脉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 ,并与 10 5名健康人进行对照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脑梗死组病人 30 0例 ,均经CT或MRI证实。男 2 42例 ,女 5 8例 ,年龄 40~ 84岁。其中单侧脑梗死177例 ,双侧脑梗死 12 3例 ;对照组 10 5名 ,均无心、脑血管疾患及颈椎病等。男 5 0名 ,女 5 5名 ,年龄 41~ 72岁。为健康体检者。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走行及血管结构的改变 ,检测血流信息 ,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MAX)、舒张期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2—08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就诊,但无脑血管疾病的3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位置、数量及形态的检查。结果观察组硬化块29例(53处),检出率97%,对照组硬化斑块7例(35处),检出率23%,对照组斑块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斑块形态检测中,观察组主要斑块为软斑和溃疡斑,对照组主要斑块为扁平斑和硬斑。斑块的发生部位多为颈总动脉分叉处,次之为颈总动脉的起始部,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内左、右两侧IM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和结构具有较好的显示作用,早期使用对于降低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夹层继发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继发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61例,及同期住院治疗的合并颈动脉中重度及以上狭窄程度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正常人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美国麦迪根公司2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双侧胭动脉,足背动脉.结果显示双侧胴动脉及左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人慢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右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正常相比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双侧胴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较正常人增高,血管阻力较正常人增高P<0.05.结论定期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进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检查,尽早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预防和治疗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Remarkable changes in personality, emotion and behavior were observed in a 66-year-old female with bilateral infarction of the medial Inferior portion at the temporo-occipital region. Aggressiveness, emotional lability and indifference were noted in the patient as 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 No dehite delirium, however, was observed. A neuro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e lesions located at the territory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which involved the hippocampus, the parahippocampal gyri, the fusiform gyri and the lingual gyri. Therefore, the psychiatric disturbances and the neuropsychological symptoms presented here are attributed to these lesions with the multiple infarctions in the brain. The present case is noteworthy for its unique changes in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which in the literature have not reported to be caused following the vascular accident of the bilateral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含量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送检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采用Green改良法检测NO和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配有30例正常对照。结果结果表明:脑梗死早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急性期NO含量增高,并超过正常对照,而SOD含量进一步下降;脑梗死稳定期后,NO含量有所下降,接近正常水平,SOD含量增高,但仍低于正常。结论据上述结果提示,NO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具有细胞毒性和组织保护双重作用,为临床寻求一种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16例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出自1990-2001年治疗的2050例脑梗死病例)。结果:2050例脑梗死中出血性脑梗死占5.66%,最常见的原因是脑梗死(62.06%),特别是心源性。最早出现的出血性脑梗死为脑梗死后17小时。78例为血肿型,38例非血肿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特别是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应检查或复查CT和(或)MRI。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应立即停用抗凝、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脑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改变。方法 对2例VZV脑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 患者为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卒中样发作。从病毒感染到脑梗死的发生间隔时间分别为5d和6个月,头颅MRI表现为半卵圆、双侧基底节区的多发性长T1、长T2信号,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无增强效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发现在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存在多处狭窄段。病理学检查发现,在脑组织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呈血管鞘样,脑内血管存在多处明显的纤维素样坏死。该病预后良好。结论 VZV引起的脑动脉炎存在病毒前驱感染病史,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急性脑梗塞(ACI)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同时检测了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g)、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血浆镁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CI病人L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LD随着血浆TC、TG、Fig、MDA浓度增高和血镁浓度降低而进一步降低。本结果提示,在预防和治疗ACI过程中,提高LD,改善微循环,对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流,缩小梗塞面积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0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I MT,研究其与颈内动脉直径(diameter,D)、收缩期峰值流速(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阻力指数(the resisitiv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the pulsatility index,PI)的关系,并以IMT正常、增厚、斑块形成来分组,比较各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颈内动脉双侧的IMT与RI和PI呈弱正相关性[左侧IMT(IMTL)与RI的相关系数(r)=0.269,P =0.007;右侧IMT(IMTR)与RI的r =0.211,P =0.035;IMTL与PI的r =0.267,P =0.006;IMTR与PI的r =0.205,P =0.040],与D值、PS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T斑块形成组与正常组比较,RI、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R(I RIL):(1.17±0.28)vs(1.03±0.30),P =0.036;右侧R(I RIR):(1.16±0.33)vs(1.05±0.17),P =0.041;左侧P(I PIL):(0.64±0.08)vs(0.59±0.12),P =0.040;右侧P(I PIR):(0.63±0.10)vs(0.61±0.06),P =0.048]。结论 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IMT与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部分参数RI、PI有关;通过监测IMT可以提示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的改变,尤其是颈动脉斑块形成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CT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①病情重,表现多样:意识障碍61.9%;脑神经麻痹42.8%,癫癎28.6%,偏瘫52.4%,脑积水57.14%;②病情反复多38.1%;③死亡率高38.1%。CT特点:合并脑梗死21例(40.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61.9%, 两侧大脑同时梗死57.14%;腔隙性梗死52.4%,大面积梗死19.05%;底节区梗死61.9%,其中两侧底节区同时梗死33.3%;其他部位梗死66.1%。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且多发性脑梗死及两侧大脑同时梗死也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性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以毛细管电泳 紫外检测方法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方法 :对43例皮质脑梗死患者及 4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本方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测血Hcy水平 ,洗脱时间 6 6min ,标准品检测相关系数 0 968(P <0 0 2 ) ,回吸收率 90 6 % ,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 6 7%和 7 3 % ;患者组血Hcy水平 [(1 9 3± 6 0 ) μmol·L- 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1 3 7± 5 4) μmol·L- 1 ] (P <0 0 0 1 )。结论 :毛细管电泳 紫外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血Hcy,高血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自动调节功能及与病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 68例患者中,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于脑疝,病死率为17.64%。56例经神经内科治疗(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存活),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结论颅内压增高迅速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应及时联合使用脱水剂;去骨瓣减压术能减轻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局部的颅内压力,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