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随访时脊柱后凸角、神经功能情况、ESR、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65~289(232.5±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000(518.1±66.0)mL。随访时间为6~36(26.4±5.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无结核复发。9例脊髓损害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FrankelD级。术前脊柱后凸角为20.7°±4.2°;术后3个月为8.9°±2.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为8.6°±2.0°,较术后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VAS评分为(5.7±1.1)分;术后3个月降为(1.0±0.2)分,与术前比较P〈0.001;末次随访时为(0.8±0.2)分,与术后比较P〉0.05。患者术前ESR为(45.6±17.9)mm/h;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ESR均恢复正常,为(11.2±4.5)mm/h,与术前比较P〈0.001;末次随访时为(7.2±2.3)mnl/h,与术后比较P〈0.05。术后1a所有患者的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的植骨,神经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后正中人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并行侧后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28例获得手术后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7~6.8mm,平均高度4.1mm,术后椎间高度10.8~14.4mm,平均11.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1~13.4mm,平均11.3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植骨融合。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骨性融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入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 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的作用。方法取20只年龄5~7岁的雌性山羊构建模型,构建并验证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构建成功后选择15具椎体标本,经Micro CT扫描检测60个椎体骨密度,保证其在椎体骨密度一致的条件下,将其随机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n=30)、纳米骨浆组(n=15)、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组(n=15)。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经双侧椎弓根为其填充纳米骨浆、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压缩椎体高度至原始高度50%,对比3组模型脊柱椎骨最大压缩应力与最大载荷。将20只雌性山羊使用Micro CT扫描,确认山羊骨密度一致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开腹后便将切口缝合)、双侧卵巢切除术组(n=10,将山羊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山羊血清内骨钙素与碱性磷酸酶表达。选取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的双侧卵巢切除山羊每只L2~L6椎体,麻醉后向其中4只经椎弓根注射纳米骨浆,4只注射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其他2只不注射并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成功后4个月,处死山羊,取出椎体检测骨密度与结构力学,检测并对比各组脊柱椎体最大压缩应力及最大压缩载荷。结果BMP-2基因活化骨浆BMP-2水平表达明显增强,与实验要求相符,构建成功。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组最大压缩应力、最大压缩载荷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纳米骨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纳米骨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双侧卵巢切除术组山羊模型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表达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术后6个月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质疏松山羊模型中,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组最大压缩应力、最大压缩载荷最高,其次为纳米骨浆组,空白对照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基因活化纳米骨浆较普通纳米骨浆更利于提高脊柱椎体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在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方面应用价值高,可作为合并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理想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 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 ,采用胶原 胰蛋白酶消化 ,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 ,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 ( 1× 1 0 - 1 1 、1× 1 0 - 9、1× 1 0 - 7、1× 1 0 - 6、1× 1 0 - 5、5× 1 0 - 5 mol/L)并进行培养。用生化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 (OC)和细胞间质含钙量。结果 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即各浓度辛伐他汀对ALP活性、骨钙素的分泌和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均有刺激作用 ,并与辛伐他汀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能增加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 ,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骨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机制。方法 取雄性DA大鼠120只,切除双侧前肢桡骨中段4mm骨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自体髂骨进行移植,根据移植骨块的大小,分为块状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直径分别为2mm和300.500μm)。将块状骨植入左侧骨缺损中,微小颗粒骨植入右侧骨缺损中。对照组取出髂骨,不进行骨移植(n=8)。术后1、4天和1、2、4、6、10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同时于移植处取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术后10周。X线检查块状骨组骨缺损区,可见有骨性连接,但骨髓腔未完全再通;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已修复,骨髓腔再通完全。光镜下块状骨组骨吸收缓慢,编织骨和新生的骨小梁形成晚;微小颗粒骨组骨吸收早。移植2周时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新生的血管和新生的骨质;术后10周时板层骨形成,骨髓腔再通。微小颗粒骨BMP-2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术后2周时,微小颗粒骨组为1.380±0216和1.492±0.261,块状骨组为0.793±0.147和1.065±0.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7.495。P〈0.05)。结论 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相比具有更强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为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选择同期仅应用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角平均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但仅观察组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rankel分级改善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对老年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须择期行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予6%羟乙基淀粉液)18例;对照组(予乳酸钠林格液)17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予以乳酸钠林格液补充生理需要量;万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在20~30 min内以万汶15 ml/kg静脉输入.分别于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前(T1)、AHH完毕(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T4)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Y)、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结果 与T1比较,万汶组T4时间点Fib水平显著降低,T2、T3时间点APTT显著增高(P<0.05).与T1相比较,万汶组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TSH、FT3及FT4的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万汶组TSH在T3和T4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T4水平在T2、T3及T4时间点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使用万汶AHH是安全的,且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短节段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退行性脊柱侧弯Cobb角;术前和术后6个月矢状面、冠状面平衡距离;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腰疼痛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凸、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改善患者侧凸发生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降低Cobb角和患者腰下肢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倾向性评分匹配下阿仑膦酸钠联合骨松宝颗粒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老年女性O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5例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为对照组,65例接受阿仑膦酸钠联合骨松宝颗粒治疗为观察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基线资料,采用近邻法进行1∶1匹配,经倾向性评分配比后,最终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评估两组治疗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β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T值(腰椎L1~4、股骨颈),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时BGP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F)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0例后外侧植骨融合(PLIF)者为对照组,33例Cage椎间器椎间植骨融合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完成2~4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复查影像学,统计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ODI均有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滑脱率、节段前凸角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滑脱率均有降低,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有所升高,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创伤较大,但PLIF在维持脊柱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骨吸收抑制剂对骨微损伤和骨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短尾猴(18~22岁)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NT,n=4),低剂量依降钙素组[0.5 U/(kg·d),ELL,n=4],高剂量依降钙素组[5 U/(kg·d),ELH,n=4],低剂量阿仑膦酸盐组[10 μg/(kg·d),ALL,n=4]和高剂量阿仑膦酸盐组[100 μg(kg·d),ALH,n=4].所有动物均皮下注射给药,每周2次,持续给药29周.处死前给予钙黄绿素双标,处死后取胸椎第2椎体进行松质骨微损伤测量及骨重建指标检测.结果 微损伤测量结果表明2个阿仑膦酸盐组椎体的微损伤总裂缝长度(crack length)、裂缝总数量(crack number)、骨表面密度(surface density)及裂缝密度(crack density)均较对照组和依降钙素组明显增加(P<0.01),但微损伤平均长度(mean crack length)较对照组和依降钙素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降钙素组骨表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重建检测结果表明阿仑膦酸盐组椎骨单标表面(sLS)、类骨质表面/骨表面(OS/BS)、类骨质厚度(O.Th)及单标表面/骨表面(sLS/B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阿仑膦酸盐组矿化表面/类骨质表面(MS/OS)和标记表面/类骨质表面(LS/O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高剂量依降钙素组矿化表面/类骨质表面(OS/BS)和类骨质厚度(O.T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依降钙素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降钙素可轻微抑制老年短尾猴椎体松质骨的骨重建,但未引起骨微损伤的聚积;阿仑膦酸盐可显著抑制该猴椎体松质骨的骨重建,以及引起微损伤的聚积,但微损伤的平均长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全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SS患者113例,根据经椎弓根固定与融合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固定组)45例,B组(全节段固定组)68例,评估手术疗效及4年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②脊柱矢状位与冠状位Cobbs角;③腰腿痛情况JOA评分;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⑤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获得4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术后两组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A、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3%、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80%.JOA评分术前11 ~13分,术后4年平均26分.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4年内A组6例X线片检查出现内植物松动,6例出现继发性代偿侧凸;而B组无1例发生.B组术后骨吸收现象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脊柱后路全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手术疗效优于脊柱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尤其在控制脊柱畸形进展、防止继发性代偿侧凸、维持后期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居优势;但是远期脊柱固定区域内的应力遮挡效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浓度补肾中药血清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成骨分化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孕妇脐静脉血培养第3代人脐血MSCs,制备补肾中药大鼠血清,按诱导分化培养基不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血清组、BMP-2组、中药血清+BMP-2组(联合组)。以MTT比色法检测脐血MSCs增殖活性,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及Ⅰ型胶原染色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联合组、BMP-2组在诱导第3、5天细胞增殖活性明显提高,在诱导第3、6、9、12天ALP活性明显提高(P0.05)。与BMP-2组比较,中药血清+BMP-2组在诱导第5天增殖活性明显提高,在诱导第6天ALP活性明显提高(P0.05)。成骨诱导第14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von Kossa染色均可见细胞间散在黑色颗粒,尤以联合组为明显;而Ⅰ型胶原纤维表达,BMP-2组、联合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强。结论低浓度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后能诱导人脐血MSCs增殖及定向成骨分化,是复合型诱导因子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补肾中药骨疏康颗粒.均用骨密度仪测定人工假体周围骨量.发现两组术后1周时兴趣区(ROI)各扫描区域骨密度检测值分布接近;术后3、6个月,治疗组ROI 1和7区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骨疏康颗粒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6.
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重庆地区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正、侧位,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的投射骨面积、骨骼高度、骨密度及其T值,运用适当的几何模型推算L2、L3及股骨颈体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结果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患PMO可能与L2、L3体积及L4投射骨面积相关(P<0.05,P<0.01),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可能与L2体积相关(P=0.016 7).校正相关影响因素的混杂效应后,PMO发病与L3体积和大转子投射骨面积独立相关(P<0.01),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史与各部位骨大小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的L3及大转子骨大小可能是其发生PMO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可能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大小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1、10μmol/L),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常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3或7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后观察矿化钙结节数量并定量分析,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BMP2、Runx2、OPN及Osterix等成骨分化标记物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从24至72h,LY294002对hMSCs增殖均产生显著抑制,随时间推延,可见抑制增殖效果增强(P<0.05)。ALP染色和定量测定提示10μmol/L的ALP活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μmol/L组(P<0.05)。成骨诱导培养3和7d,1、10μmol/L组矿化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矿化量在成骨诱导7d也显著高于1μmol/L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成骨诱导可激活Akt磷酸化蛋白表达,但LY294002可抑制该蛋白磷酸化。成骨诱导分化7d,1、10μmol/L均明显促进BMP2、Runx2、OPN、Osterix4种基因mRNA表达(均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h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成骨分化伴随下游Akt蛋白表达。PI3K抑制剂可抑制hMSCs增殖,但同时促进其向成骨分化和矿化。  相似文献   

18.
王梯健 《山东医药》2003,43(15):40-40
目前 ,手术切除仍是脊柱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4年来我们应用后路全脊椎切除 +骨水泥再造椎体 ,“CD”器械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恶性肿瘤 9例 ,经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41岁。其中瘤位于T10 3例 ,T114例 ,T12 1例 ,L11例。 6例有病理骨折压迫致不全瘫痪 ,Frankel分级均为B级 ;3例因严重腰背痛及下肢痛就诊。术前 4例经穿刺活检确诊 ,5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局限性浆细胞瘤 3例 ,骨巨细胞瘤、神经鞘瘤各 1例 ,胃腺癌转移 1例 ,肺腺癌转移 3例。方法 :①术前常规行ECT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三组均行后路复位短阶段椎弓根内固定,A组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骨,B组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12个月A、B组患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分别明显高于C组(P均〈0.01)。术后6个月A、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均〈0.01)。术后12个月时C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P均〈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植入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对人成骨瘤细胞MG-63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L 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NF-κB,RANKL)表达的调节,探讨PGE引发骨吸收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瘤细胞株(MG-63),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GE2进行干预试验,用钙估法显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用MTT法测定PGE2对MG-63细胞刺激增殖作用;提取总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PCR分析,检测IL-6,OPG,RANKL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PGE2减少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的上调IL-6mRNA,RANKL/OPG mRNA水平。结论PGE2可以通过IL-6,RANKL/OPG mRNA基因水平的上调,促进骨吸收,此可能为PGE2导致溶骨性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