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探芍药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本经》载“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李时珍谓“仲景治伤寒.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电”。在《伤寒论》113方中,其中31方用到芍药,经过不同的配伍广泛应用于六经病证,现将其主要配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已具体运用了八法 ,但总的可归于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三大治法之中。现仅就其祛邪法探讨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因势利导 ,祛除病邪张仲景非常重视人体的功能状态 ,强调要根据邪侵部位和正气驱邪趋势而施治。如风寒侵袭太阳经脉 ,当卫气浮盛于表有抗邪于外之势时 ,治宜顺应人体抗邪之势 ,发汗祛邪以安正 ,强调病证不拘时日 ,凡表证仍在者 ,当发其汗 ( 4 4条、46条、48条 ,条号依宋本《伤寒论》,下同 ) ;若邪入太阳之腑 ,热结膀胱 ,气化失司 ,小便不利者 ,则治以化气行水 ,兼以解表 ;而膀胱蓄血 ,少腹急结或硬满 ,精神如狂者 ,…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对黄连的应用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5):356-356
黄连在《伤寒论》中入 12方次 ,在《金匮要略》中入 7方次。医圣张仲景在使用黄连的方剂中 ,用量讲究 ,配伍严谨 ,切于实用 ,现浅析如下 :1 用量讲究最大量 仲景方中应用黄连最大量为 4两 ,见于黄连阿胶汤。《伤寒论》30 3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心中烦 ,即心中烦乱不宁 ,欲起不安 ,欲睡不稳 ,欲吐不得吐 ,即所谓“心烦意乱 ,不能自主 ,病人自知其苦 ,外无形象可见也”(吴坤安《伤寒指掌》)。可见仲景用大剂量黄连主治烦躁、失眠。次大量 仲景应用黄连的次大量为 3两 ,见于葛根芩连汤、白头翁… 相似文献
4.
悸,心动也。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西医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等均可出现。 相似文献
5.
浅谈《伤寒论》对芍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对芍药的记载为:“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芍药治病之广、功能之大远在秦汉时期医学家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在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以下简称《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伤寒论》112首方中,用芍药者就有32方(次)(含加减法2处),占全书附方的四分之一。在用量上半斤1方,六两3方,四两2方,三两13方,二两7方,其它6方。在许多汤方的配伍中,芍药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现将芍药和它药的主要配伍和应用略述于后。芍药配桂枝。…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习读《伤寒论》过程中,将其方药性味,主治功效罗列、对比,认为其性味与配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且自成体系。现不揣简陋将其中显见之性味与配伍关系分述如下。谬误之处,请同道指正。1同味相求,专走脏腑 大承气汤用于热结阳明,胃肠燥结的痞、满、燥、实、坚等腑实证。仲师选用苦寒的大黄与枳实,苦温的厚朴,佐用咸寒的芒硝,以其苦能燥湿胜热,专走肠胃。大黄荡涤实邪;枳实与厚朴行气,除满消痞;芒硝软坚导下。合而泻热破坚,荡涤肠胃。小承气汤方,证虽与大承气汤轻重不一,用量也有区别,但其味苦走肠胃,荡实邪的配伍机… 相似文献
7.
8.
谈《伤寒论》中相反相成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医学家,所著《伤寒论》(以下简称本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本书组方严谨、简而不杂,方法有的放矢,恰中病情,被后人称为方剂之始祖。书中方剂的配伍大至可分为相辅相成的配伍和相反相成的配伍。所谓相反相成的配伍,就是... 相似文献
9.
黄竹斋(1886--1960)名谦,字吉人,竹斋亦其字,晚号中南山人。为长安名医,近代着名的伤寒学家。《伤寒论集注》为其所着,成书于1924年。其学验俱丰,对《伤寒论》颇多阐发。正如任应秋教授所说“当代我国治伤寒学大体言之……由于各个地区各有所尚,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有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等”。该书为黄氏代表作,稿经四易,时历八载,始告克成。是书“刊诸注之缪异,集群哲之雅言”。该书荟萃百家注解伤寒之医论,细注疏明,辨疑正误,探源正流,“惟期经旨之昌明”,是研究《伤寒论》一书较好之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连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自古为医家所重用。文章概括本草中黄连的功效清热泻火、燥湿厚肠、解毒;分析《伤寒杂病论》中14个应用黄连方剂,认为黄连具有与苦寒药、辛宣药、补固药进行配伍的特点,且剂量和煎煮法皆随不同的主治而变化;后世医家认为黄连为清热泻火的主药,为治疗湿热痢疾的要药,以及治疗疮疡肿毒的良药,并以此分类列举黄连的古方应用,概括历代医家对黄连炮制方法的发挥。文章意从黄连的功效、配伍、剂量、用法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古代黄连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期对现代临床合理应用黄连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珍珠囊》言黄连“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一也 ,去中焦湿热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 ,治赤眼暴发五也 ,止中部见血六也”。[1 ]《本草正义》云 :“黄连大苦大寒 ,苦燥湿 ,寒胜热 ,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而心、脾、肝、肾之热 ,胆、胃、大小肠之火 ,无不治之。”[2 ] 黄连功效较为突出 ,应用十分广泛 ,为使医者临证用药组方合理 ,选药准确 ,我们结合古今临床配伍及现代用药经验 ,将黄连的配伍应用归纳、阐述如下。黄连配干姜 :黄连苦寒泄热 ,坚肠止痢 ;干姜辛温散寒而补脾阳。…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金匮要略》时注意以《伤寒论》条文的解读相辅,是正确理解医经原义的重要方法。本文举病证、治则、方药三方面为例,具体论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圆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0):13-13,15
《伤寒论》是现存文献中记载治疗外感热病辩证的第一部专著,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的气候暖化正逐渐地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健康,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近年地球表面温度升幅达历史最高。人类生活的环境生态也趋向热化[1],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18.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20.
1芍药配附子,刚柔相济
芍药配附子见于《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方。两药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但性味殊异。炮附子辛温大热,长于温阳祛寒止痛;芍药酸苦微寒,善于益阴缓急止痛。两药相配,附子可去芍药之阴柔,芍药可防附子之刚烈,刚柔相济,走守相合,以补益阴阳、调理气血。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中的芍附配伍,均属刚柔相济、阴阳并补,以治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经脉失养的身痛拘挛之证。而附子汤、真武汤之用芍药配附子,则意在温阳化湿、祛寒止痛,用于少阴阳虚、寒湿内盛之身痛或腹痛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