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招兰 《中国校医》2009,23(5):561-56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大学生紧张性头痛(TH)的疗效。方法将64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罗痛定片治疗,疗程为3周。比较治疗前后2个月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头痛程度评分从6.1±1.5降至2.2±0.8,发作次数从7.3±6.5减少2.7±1.9及持续时间从74.6±80.1缩短至29.1±30.2,观察组则分别由6.3±1.9、7.5±6.9、72.5±83.7降至3.9±1.4、4.9±3.8、52.8±49.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比灵治疗,研究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明显大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用养血清脑颗粒4.0g/包,1包/次,3次/d,温水冲服;氟桂利嗪胶囊,男性5-10mg,女性5mg,每日睡前服1次.连服30d。对照组只服用氟桂利嗪胶囊,剂量同治疗组,连服30d。每周观察疗效及副作用1次。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4.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联合氟桂利嗪能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并用小脑电刺激 (FNS)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97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养血清脑颗粒并用FNS治疗组 (A组 ,34例 )、FNS治疗组 (B组 ,32例 )和对照组 (C组 ,31例 )三组。三组常规治疗相同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 ,随访 3~ 6个月 ,A组治愈率 5 8.8% ,显效率 2 9.4 % ,有效率 88.2 % ;B组治愈率 37.5 % ,显效率 2 5 0 % ,有效率 6 2 .5 % ;C组治愈率 2 5 .8% ,显效率 2 2 .6 % ,有效率 4 8.4 %。经统计学分析 ,A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并用小脑电刺激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 ,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运用养血清脑颗粒对患有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34例患有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7例。A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进行治疗。结果:B组用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养血清脑颗粒对患有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眩晕症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219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对组的10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250m15%融有5mg地塞米松、0.2mg维生素B6、1g维生素C、20mg三磷酸腺苷(ATP)的葡萄糖溶液,5天为一疗程;观察组的110例患者在比对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5天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8例无效,占7.27%,12例有效,90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2.73%;比对组患者中53例无效,占48.18%,25例有效,31例显效,总有效率为5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眩晕症的临床中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养血清脑颗粒+贝那普利)和对照组(贝那普利)各29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83.62%(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压(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CC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ED)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治疗副反应产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能明显改善CCCI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入选82例发紧张型头痛患者,并随机分成手法联合黛力新的研究组和手法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间疗效、头痛强度和病程,同时对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结果:在治疗两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以增快或减慢最多见,其中以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更为多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7.54±1.98)d和(7.65±1.67)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4.39±1.36)d和(5.44±1.73)d,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痛强度分别为3.92±0.04和3.89±0.11,治疗后头痛强度分别为0.89±0.83和0.85±0.7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同时减少了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物(NSAID)和非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TCD检查可以为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门诊就诊的TIA患者分为养血清脑颗粒+阿斯匹林和阿斯匹林两组,均进行调整血压、血糖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干预。结果养血清脑颗粒+阿斯匹林组患者与阿斯匹林组比较,临床缺血发作次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斯匹林可明显减少缺血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1.
何芾 《社区卫生保健》2010,9(2):120-12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颈性眩晕并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3)给予物理治疗(高电位疗法及颈椎低频治疗);治疗组(n=35)给予物理治疗(高电位疗法及颈椎低频治疗)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包/次,3次/天,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自觉眩晕缓解、消失时间及失眠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眩晕、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服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结合理疗治疗颈性眩晕并失眠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热敏灸与养血清脑颗粒分别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4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0天,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愈率。结果热敏灸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0例,养血清脑颗粒组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被患者广泛接受,可作为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天麻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全天麻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流变学指标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对照组治疗前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天麻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和认知功能,疗效满意,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50mg餐后口服,3次/d;治疗组给予针刺+芎芷石膏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总有效率6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在紧张型头痛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比照组低(P<0.05),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比对照组高,体循环阻力(SVR)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吲达帕胺方案,可有效维持良好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因此可将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尚桂梅 《现代保健》2014,(23):101-103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8例紧张性头痛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头痛程度、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头痛程度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为(1.4±0.2)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13.6±1.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3.8±2.6)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躯体功能(72.8±9.6)分、心理功能(59.5±5.6)分、社会功能(57.7±2.87)分、总体生活质量(81.3±8.8)分,均明显高于未治疗前(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有助于缓解头痛和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对治疗紧张性头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疗法;对照组口服脑益嗪片、维生素C片、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疗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于永刚 《药物与人》2014,(6):153-153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3例(66.0%)显效,14例(28.0%)有效,3例(6.0%)无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中有16例(32.0%)显效,18例(36.0%)有效,16例(32.0%)无效,总有效率为68.0%,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纳入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HAMD、HAMA评分、皮质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5-HT、DA及NE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娜  姬卫国 《中国校医》2020,34(6):469-470
目的 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治疗的9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白介素细胞-6(IL-6)、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流速峰值(VS)、舒张末期流速(VD)、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IL-6、CRP分别为(27.96±8.32)ng/L、(1.21±0.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7.63±8.67)ng/L、(1.92±0.2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BA的VS、VD均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