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列无症状、未被诊断的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 1.年龄〉45岁,空腹血糖FPG≥5.6mmol/L(≥100mg/dl)或随机血糖≥6.5mmol/L(≥120mg/dl)时须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正常,每隔2~3年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CK;TT)早期诊断高脂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测定2h血糖(2hPG),分析葡萄糖耐量降低(IGT)及代谢综合征检出情况,并比较正常组、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空腹血糖(FPG)、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120例患者经OGTT检出IGT46例(38.3%),代谢综合征32例(26.6%)。三组FPG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2hP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TG、TC均高于正常值,代谢综合征组TG、T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IGT组TG、T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综合征组BMI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IGT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应及早行OGTT试验和BMI检查,以期及早发现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早期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4例,根据OGTF试验结果分三组:糖耐量正常组(NGT)6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48例、2型糖尿病组(T2DM)45例,三组均于入院时即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并对其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患者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组[(41.8±19.8)分]和糖尿病组[(40.1±18.7)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9±15.3)分](P〈0.01);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减低组间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血清sCD40L水平[(2.46±0.79)ng/m1]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2±0.81)ng/ml](P〈0.05),糖尿病组[(2.57±0.68)ng/m1]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糖耐量减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r=-0.147,P〉0.05)。结论ACS患者在血糖轻度异常时CD40/CD40L即可过度激活,不一定血糖过高,即达到糖尿病状态时才有CD40/CD40L的激活;糖耐量异常的ACS患者中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改善社区糖尿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管理,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32±1.02)mmol/L比(9.43±2.42)mmol/L、(9.03±2.78)mmol/L比(12.93±5.48)mmol/L、(6.02±0.66)%比(8.39±1.62)%、(1.86±1.52)mmol/L比(3.21±1.61)mmol/L、(1.67±0.36)mmol/L比(1.28±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89±1.57)mmol/L比(9.34士3.04)mmol/L、(7.83±1.12)%比(8.3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3.33%(55/75)、32.00%(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防治糖尿病,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尤其利于T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诊治社区糖尿病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DM)病人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情况,探讨对2型D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来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D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行馒头餐,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MA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同步测定糖耐量(氧化酶法),依据糖耐量测定结果分3组:糖耐量正常对照组(NGT),糖耐量减低组(IGT),2型DM组(DM);分别将各点胰岛素和血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DM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明显高于NGT组,血糖、胰岛素在餐后一二小时出现峰值,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NGT组的血糖和胰岛素在餐后0.5—1.0h出现峰值,2组在0、0.5、1、2、3h各点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GT组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与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在餐后1、2、3h的血糖和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MAIA法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氧化酶法测定糖耐量,可以及时了解2型DM病人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情况,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糖耐量正常(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2型DM)5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微量自蛋白尿(MAU)发病率,并对MAU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根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结果,将898例受试者分为:NGT组162例、I—IFG组186例、I—IGT组230例、IGT/IFG组146例、新诊断的2型DM组174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过夜12h尿白蛋白。UAE在20—200μg/min之间定义为MAU。结果(1)MAU的发病率在新诊断的2型DM组为19.5%、IGT/IFG组为13.0%、I—IGT组为11.7%,均高于I—IFG组的6.5%(P〈0.05),I—IFG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MAU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有OGTT 2h血糖、舒张压、体重指数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结论I—IGT人群已经出现MAU发病率的升高,并且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DM人群升高更为明显;而上述指标I—IGT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糖代谢异常早期,与空腹血糖的升高相比,餐后高血糖对MAU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0);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6),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结果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保证了手术的实施和术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对照组)(血压〈120/80mmHg,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B组(正常高值血压+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C组(正常高值血压+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组)60例。ELISA法测定TGF-β1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体重质量指数(BMI)。结果B组和C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1、2.147,P〈0.05),C组TGF-β1水平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收缩压间呈正相关(r=0.279,P=0.047)。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TGF-β1可能介导了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11.1mmol/L是界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非均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被称为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糖尿病组,120例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0.07±4.3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23±1.33)mmol/L,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lc(8.2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HbAlc(5.54±1.4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HbAlc测定水平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充分反应血糖变化,且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故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2周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和12周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作为分组依据,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各组间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l组(6.5%〈HbAlc≤9.0%;SDMG≥2mmol/L)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24.1%)高于A2组(6.5%〈HbAlc≤9.O%;SDMG〈2mmol/L)(1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1组(HbAlc〉9.0%;SDMG≥2mmol/L)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36.8%)高于B2组(HbAlc〉9.0%;SDMG〈2mmol/L)(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24.1%)高于B2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血糖变异性是独立于HbAlc的影响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予以正确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改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具体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用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6.67±1.34)mmol/L和(7.33±1.52)mmol/L]、餐后2h血糖[(7.57±1.24)mmol/L和(8.02±1.45)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85±1.21)%和(8.13±1.37)%],改善血脂,P〈0.05,治疗组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结论两种组合均能有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而且也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空腹血糖阳性率,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组)与1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的抗HCV。结果丙型肝炎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空腹血糖阳性率分别为13.41%与25.61%,对照组分别为3.42%、8.9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X^2=5.97,P〈0.05;X^2=15.82,P〈0.005)。年龄〉50岁丙型肝炎患者,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7,P〈0.02);〉40岁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5,P〈0.05)。糖尿病组HCV感染率为1.27%,与对照组0.6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9,P〉0.50)。结论在未发生肝硬化情况下,对于年龄〉50岁的人群,HCV感染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64例病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普通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等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6±0.9)mmol/L、(8.1±1.2)mmoJ/L、(6.4±0.7)%,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用药剂量低、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6例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培训组),评估培训前后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指标的达标情况,并与104例未经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培训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组培训前、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得分分别为(15.5±3.5)、(19.5±3.1)、(24.7±0.6)分,培训后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组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培训前显著改善[(6.7±1.1)、(6.0±1.0)mmol/L比(7.2±1.9)mmol/L,(8.6±1.9)、(8.0±1.2)mmol/L比(9.3±3.1)mmol/L,(7.3±1.2)%、(6.7±0.8)%比(7.7±1.8)%],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规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可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血糖控制及相关指标更理想,利于社区对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的相关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及血红蛋白变化对血糖和HbA1c的影响。方法选择居住在景洪市(海拔553m)5年以上且治疗用药3个月以上未做调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h静脉血,测定3次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取其平均值,同时测定HbA1c和血红蛋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对高血红蛋白(n=5,血红蛋白〉160g/L)和正常血红蛋白组(n=96)之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3和0.852,P〈0.01),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780和0.772,与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r=0.063,P〉0.05)。高血红蛋白组和正常血红蛋白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70、-1.398和-0.948,P〉0.05)。结论影响低海拔人群HbA1c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对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耐量试验结果1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期50g糖筛值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试验各点血糖值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在孕24~28周,50g糖筛后,选择结果在7.8~11.1mmol/L的孕妇200例,行OGTT试验,有191例完成了4次抽血。按其数值分成三组:正常(N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结果 (1)GDM占23%,IGT占21.5%,NG占55.5%。(2)三组平均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但GDM组显著增高。(3)三组服糖后各点血糖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服糖后1h、2h血糖呈直线相关性,2h点血糖值增高占93.2%。结论 (1)孕期仅凭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极易漏诊;正常、受损与糖尿病表现出逐渐加重的对糖的不耐受性。(2)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与服糖后1h、2h血糖有直线相关性,2h血糖点值增高占93.2%,可否仅凭空腹和2h血糖诊断GDM,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杜琳  艾隽 《现代保健》2011,(28):49-50
目的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20.
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