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男4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2岁,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I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无V级病例。FVC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0级(n=44)和I+Ⅱ+Ⅲ+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l.0和DLCO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的0级(n=44)和I+Ⅱ+Ⅲ级+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MLD平均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l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93例患者。通过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患者V10、V20、V30、V40、V50、平均剂量、处方剂量等参数,评估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对比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剂量学资料,分析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2例,发生率为45.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合并糖尿病、食管平均剂量是影响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制订放疗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化疗史、合并疾病,综合考虑剂量学因素,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中上段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对脊髓、心、肺的影响。方法:对72例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采用MLC三维适形设野照射,设4个野适形照射野分割治疗,Dt50 Gy后缩野追量至64 Gy,治疗全程保持GTV体积不变,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受量分析,同时与常规3野计划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41例发生放射性食道炎(56.9%),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或痊愈;23例血象下降(31.9%);4例发生放射性肺炎(5.6%);2例心包积液(2.8%);1例左心室肥厚(1.4%)。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靶区适形度好,剂量更均匀,周围重要器官受量低,适形照射更能保护周围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体部γ刀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小病灶时的剂量分布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情况。方法:选取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条件:病灶大小≤5 cm,10例患者分别设计体部γ刀计划和三维适形计划,分析放疗计划中PTV最小剂量、平均剂量,正常组织肺的受量情况。结果:γ刀组PTV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分别为56.6%、99.8%、76.1%,肺V20、V25、V30、V35分别为7.02%、5.11%、4.24%、3.02%;适形组PTV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分别为94.0%、104.5%、100.2%,肺V20、V25、V30、V35分别为14.08%、10.20、8.42%、7.02%。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5 cm的病灶,体部γ刀在保护正常组织上优于适形放疗,可提高放疗剂量,是一种治疗局部小病灶有效且理想的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采用3D-CRT进行治疗。通过分析急性放射性肺炎级别、肺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指标数据,探讨3D-CRT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其中有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注意对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DVH参数和放射性肺炎分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放疗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重度(≥3级)放射性肺炎(RP)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9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对临床参数及DVH参数与重度RP发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KPS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体重减轻、肺基础疾病、外科手术史和化疗史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总剂量以外,受到20、30或加Gy以上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V20、V30、V40)、平均剂量(ML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MLD、V30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MLD<10 Gy、10~20 Gy、>20 Gy时,重度RP的发生率分别为0、21%(8/39)、35%(7/20),当V30<25%、25%~35%、>35%时,重度RP的发生率分别为0、12%(4/33)、38%(11/29).结论 MLD和V30是重度RP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应该分别被限制到≤20 Gy和≤35%,以减少重度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心脏及肺组织受量上的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采用TopslaneVenus调强放疗系统,对29例首程治疗食管癌病人设计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均做全组处方剂量60~68Gy,在规定计划靶区(PTV)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及心脏组织受照射时剂量体积与损伤关系,以及临床因素与心脏及肺损伤关系。结果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的因素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肺V10、V20、V30中,V20、V30、Dmean的参数有显著性差异。与放射性心脏损伤有关的因素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心脏V45、V60、V75、V90中,V45、V60、V75、V90、Dmean、Dmin的参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剂量学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心、肺损伤的发生。其中肺Dmean,V30,V20的剂量是放射性肺损伤的关键因素;心脏的V45、V60、V75、V90、Dmean、Dmin是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30例经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分割剂量为3~5 Gy/次,5次/周,放疗总剂量为66~72 Gy,耙区包括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结果 总有效率为96.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50%、40%.未出现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对35例矽肺合并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对患者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分析,对双肺V20和双肺平均剂量(MLD)及单肺V20进行评估。急性放射性肺炎按RTOG评价标准评定。双肺V2030%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42.8%,MLD1500 cGy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7.5%,单肺V205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3.3%。提示双肺V2030%或MLD1500 cGy或单肺V2052%矽肺合并肺癌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和剂量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研究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比两组患者辐射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MRT同3D-CRT靶区剂量百分比无明显区别(P>0.05),IMRT的V105%、V110%、V115%显著低于3D-CRT (P<0.05),同时IMRT的HI显著低于(P<0.05);同3D-CRT比较而言,IMRT可以有效减少患侧肺、心脏、肝脏以及对侧乳腺射剂量(P<0.05);IMRT治疗患者肝炎、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胸骨后疼痛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3D-CRT计划(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IMRT以及3D-CRT的靶区覆盖率都较为理想,但是MIRT在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适形度方面更为理想,同时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ET/CT减轻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其对NSCLC的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预测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6月,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治疗的34例NSCLC行PET/CT检查。分别以CT图像、PET/CT融合图像勾画肉眼靶区(GTV),原发灶GTV外放15mm作为计划靶区1(PTV1),转移淋巴结GTV外放7mm作为PTV2,分别制定3D—CRT计划。选择VPTV(PTV体积,VPTV=VPTV1+VPTV2)、受照量≥20Gy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比例(V2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肿瘤控制概率(TCP)、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脊髓受照射剂量(Ds)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ET/CT对靶区勾画及RP预测的影响。结果PET/CT使13例(38.2%)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分期升高者8例,下降者5例。10例(29.4%)的治疗计划因而发生改变。16例手术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PET/CT分期一致者14例,假阴性、假阳性各1例,PET/CT分期的敏感性为93.3%,准确性为87.5%。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与CT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之间VPTV(P=0.019)、V20(P=0.000)和MLD(P=0.000)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前者小于后者,而Ds、TCP、NTCP(左肺、右肺、皮肤、脊髓)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T/CT对NSCLC的临床分期、靶区勾画及其治疗计划有重要影响;与CT比较,在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时,PET/CT勾画靶区可明显减小PTV,V20和MLD,从而可有效降低RP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2.
1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1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全程护理。方法30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应放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放射野皮肤护理和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30例1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疗及护理,治疗护理效果满意,并发症轻,减轻了病人痛苦。结论对三维适形放疗全程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1例(39.29%),观察组发生率为4例(14.29%)(P=0.01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评分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给予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确保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适形照射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自行研制的胸部肿瘤放疗定位装置和现有的放疗设备,实现适形放射治疗.并探讨这种适形照射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42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肺癌33例,纵隔肿瘤9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鳞癌29例,腺癌13例,采用Rander Plan3.0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疗计划,每例患者均做常规和适形2个计划,照射总剂量均为60Gy。常规计划先采用前、后对穿野40Gy,再加斜野20Gy;适形计划依照医生勾画的靶区设计3~5个共面或非共面不规则射野.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胸部定位装置能够起到体位固定和重复的作用,实现三维适形照射.满足临床要求,大大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三种射野设计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正确定义GTV、CTV、PTV,设计三种照射方式:三野适形,为前后对照射野加一个侧野,加楔形板;5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5野的变化型态;7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分摊。处方剂量为50Gy,主要比较以下观察指标:PTV≥95%剂量,适合度(cI);肺总的V5、V10、V20、Dmean,脊髓的Dmax,心脏的V40。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三种方法差异不明显。正常组织心脏受量无差异性;脊髓受量三野适形计划比两种调强计划稍高;肺各项观察指标无差异性,综合比较三野适形计划优于两种调强计划。结论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调强放疗无优势,适形放疗稍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于应用三维适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应用三维适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以及CT扫描系统制作出相应的三个靶区,这三个靶区分别命名为GTV-T、GTV-P以及GTV-N,研究每个靶区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于应用三维适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GTV-T<100.00cm3的患者生存率明显的高于GTV-T>100.00cm3的患者,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以及CT扫描系统勾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适当加大放疗剂量有益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行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治疗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肺炎组38例和非肺炎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胸部肿瘤放疗产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以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炎组患者年龄≥60岁、有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51Gy、肺V30≥19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肺炎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以及肺V30使影响胸部肿瘤放射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较大以及肺V30较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要重视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5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后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瘤床区复发或纵隔加吻合口复发患者,运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PTV为CTV外放1.0cm,运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线优化治疗计划,15MVX线,单剂量3Gy,每周5次,总剂量60~66Gy,胛V被85%等剂量线所包绕,阿V均匀性为95%~107%。结果近期疗效为CR8例,PR42例,总有效率达100%。1年、2年生存率及1年局控率分别为72%、32%、88%。按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I~Ⅱ级12例(24%);Ⅲ级2例(4%);急性放射性肺炎I~Ⅱ级16例(32%),Ⅲ级2例(4%);骨髓抑制I~Ⅱ级8例(16%);急性心脏损伤I~Ⅱ级4例(8%)。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能提高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84-1287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全中枢神经系统(CNS)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针对38例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放疗计划:固定野逆向调强(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保证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及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肺的V5和平均剂量Dmean有明显增加(P<0.05),而V20则有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心脏的V10、V20受照剂量体积有明显降低(P<0.05);肾脏的受照体积剂量有明显增加(P<0.05);肝脏的V5和D50相对较高(P<0.05),而V15和V20则明显降低(P<0.05),V10差异不明显(P>0.05);晶体最大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眼球最大剂量则明显较低(P<0.05)。结论 IMRT计划明显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学指标,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大大减少,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分布的剂量均匀性HI(P=0.67)和靶区适形度CI(P=0.00),并改善了3D-CRT计划射野衔接部位的剂量分布不均、有剂量冷热点的问题。IMRT计划中正常组织50%处方剂量以上的高剂量区域体积明显减小,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有高有低,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IMRT计划比3D-CRT计划有临床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20.
赵枫 《工企医刊》2014,27(4):873-875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的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明确其发病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05月至2013年05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共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8.0程序软件统计肺癌患者的性别、病变位置、肺合并症、照射剂量以及照射面积等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明确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发生放射性肺炎62例,发病率34.83%。其中,女性发病率(37/48.68)高于男性(25/24.51);病变位置为周围型(36/42.35)高于中心型(26/27.96);肺部合并症患者(33/57.89)高于肺部无合并症患者(29/23.97);并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随着常规照射剂量与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该类因素与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的性别、病变位置、肺合并症、照射剂量以及照射面积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临床需给予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