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交流淋病实验诊断的实用方法和经验。方法:男性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女性标本先用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阳性再用培养法确诊。结果:2772例做淋病奈瑟氏菌(以下简称淋球菌)检查,其中男性直接涂片828例,阳性620例,阳性率74.9%,女性1944例,直接涂片阳性315例,阳性率16.2%。结论:实践证明女性标本用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低,特异性差。因此女性标本用直接涂片法不论查到在细胞内或细胞外的G^-双球菌,都必须通过细菌培养加以确诊.  相似文献   

2.
林平  朱灵芝 《职业与健康》2000,16(9):117-118
68例拟诊慢性淋病患者的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作淋球菌PCR聚合栈链反应检测与淋球菌培养和直接涂片法比较,结果PCR阳性率为72.1%,培养阳性率33.8%,标本直接涂片阳性率为27.9%,而培养阳性者,PCR检测全部阳性,但在涂片19例阳性中,有2例培养和PCR检测均阴性。由此可见PCR对诊断慢性淋病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的新方法,帮笔者认为PCR检测既可作为急慢性感染的诊断依据,又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淋病发病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淋病在性传播疾病中约占80%左右.淋病的检查方法较多,有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试纸条快速检测法、免疫血清法等多种.笔认为虽WHO强调人工培养法,但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医院因条件所限开展此项工作仍有困难,加之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易生长,且费时费事.试纸条快检法虽简单易行,但阳性率偏低,易造成假阳性误诊.免疫血清法试剂昂贵,不易被患接受.因此,现就我科近年来直接涂片检查淋球菌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对痰液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痰液常规培养法、痰液直接涂片镜检法、痰液浓集涂片镜检法,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进而日常临床检查方法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方法 对采集到的同一组标本,运用4种方法进行检查,PCR法检测痰液中TB-DNA;常规培养法培养痰液中结核菌;直接涂片镜检法和浓集镜检法分别检测抗酸杆菌.结果 PCR法阳性率25.7%,常规培养法阳性率5.6%,直接涂片镜检法阳性率3.5%,浓集涂片镜检法阳性率10.6%.结论 PCR法检测TB-DNA既能缩短检测时间又具有敏感度高.要降低漏检率,可同时采用PCR法、常规培养法、浓集涂片镜检法等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许菁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67-196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FQ—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该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临床疑似性病患者,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CT、UU。结果168例患者中,培养法阳性检出数46例,阳性率27.38%,FQ—PCR法阳性检出数72例,阳性率42.86%。FQ—PCR法特异性为76.61%,灵敏度为97.83%。分别用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NG、CT和UU,前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检出率高等优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方法收集2013-2014年天津市某三甲医院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200份,分别应用细菌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为58.5%,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尚不能取代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7.
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目的对聚合晦链反应(PCR)和培养法检浏泌尿生殖道解脉支原休(uu)进行比较。方法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20例患者的泌尿生拉道拭子。结果PCR检浏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CR检浏泌尿生从道解睬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培养法比较,前者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三种方法组成的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浓缩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BACTEC MGIT-960培养法3种方法组合模式对结核病快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浓缩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BACTEC MGIT-960培养法3种方法组合测定1 628份临床标本,并与直接涂片法、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组合法的阳性检出率36.30%,显著高于直接涂片法的20.15%,差异有显著性(2=52.4,p<0.01);组合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30.71%,差异有显著性(2=5.7,p<0.05),而且检测时间明显缩短;同时组合法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其中单一方法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9.66%,特异性为99.81%,准确性为99.88%。结论浓缩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BACTEC MGIT-960培养法3种方法组合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结核病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目的对聚合晦链反应(PCIK)和培养法检浏泌尿生殖道解脉支原休(Uu)进行比较。方法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20例患者的泌尿生拉道拭子。结果PCR检浏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CR检浏泌尿生从道解睬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培养法比较,前者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刘卓然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38-193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方法经临床确诊的肺结核病人105例。取及痰液和相应的支气管刷洗物为检测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噬菌体扩增法、夹层杯法集菌离心涂片,分别计算三种方法阳性率。结果痰液,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6.2%,噬菌体扩增法阳性率为59%,夹层杯法集菌离心涂片法阳性率为23.8%,总检阳性率为72.3%。支气管刷洗物;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为21.9%,噬菌体扩增法阳性率为57.1%,夹层杯法集菌离心涂片法阳性率为32.3%,三种方法总检阳性率79.0%。结论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要高于单一方法阳性率,同时支气管刷洗物结核杆菌阳性率要高于痰液,因此,对疑有肺结核的病人采用支气管刷洗物进行联检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几种粪便隐血实验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评价转铁蛋白(Tf)在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对600例临床怀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检测血红蛋白(Hb).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Hb和Tf。结果血红蛋白化学法(以下简称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3%.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4.8%;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胶体金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0.4%.下化道出血的阳性率77.6%;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以下简称转铁蛋白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82.3%.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66.4%:联合检测法(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两次同时检测,有一项阳性即为阳性)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90.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97.6%。结论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b与T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对20例非性病患和90例疑似淋病患分别作涂片、培养和淋病奈瑟菌快速检测(简称淋快法),以培养为对照评价淋快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淋快法的假阳性率为7.8%,经统计学处理淋快法与培养的阳性结果相同,无显性差异,在临床中适用于大批量体检标本的检测和高危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Q—PCR)并用于检测正常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方法采集成都市正常人群的咽拭子1008份,分别采用培养分离法和Q—PCR法检测Nm。绪果Q—PCR法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00%,阴性预测值(NPV)为100.00%,阳性预测值13.09%,检出限为250du/ml体系,Q—PCR方法检出时间为3h,培养法阳性结果需时4d。Q—PCR技术检测1008份正常人群的咽拭子中NmDNA的阳性率为8.33%,培养法为1.09%。结论Q—PCR技术的灵敏度高于培养法,Q—PCR法具有灵敏、特异、经济、快速的特点,可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特别适合正常人群的带菌率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7份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同时用直接多重PCR检测法、免疫富集联合多重PCR检测,并以常规细菌培养+PBP2a胶乳凝聚法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直接多重PCR法检出MRSA4株,总检测率为2.3%;免疫富集联合多重PCR法检出MRSA20株,总检测率为11.9%;细菌培养+PBP2a胶乳凝集法为对照,免疫富集联合多重PCR检测法、直接采用多重PCR检测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28.6%,特异性分别为96.1%、100.0%。结论免疫富集联合多重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适用于直接快速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的MRSA,该方法对及早发现、诊断MRSA感染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肽核酸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直接检测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方法 抽取63例临床免疫学检测证实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标本血清的DNA,以及15例免疫学检测全阴的标本血清中的DNA,分别用肽核酸生物传感器法以及定量PCR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并确定传感器法的检测限。结果 传感器法检测60例标本阳性,阳性率为95.24%,而定量PCR法检测63例均为阳性;15例阴性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传感器法的检测限为8.6pg/L;两种方法检测HBV差异无显著性,但传感器检测法所用时间更短,且无需进行探针的标记。结论 利用肽核酸生物传感器成功地绕过了PCR扩增而直接检测出了临床标本中的HBV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6.
张艳 《现代保健》2011,(18):116-117
目的探讨涂片、培养、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分枝杆菌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菌阴肺结核患者的BALF行涂片、培养、VQ—PCR同步检测。结果菌阴肺结核患者的BALF涂片、培养、FQ—PCR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1.9%、34.2%和60.3%,FQ—PCR法敏感度高且假阳性低(占2.2%)。结论BALF涂片和FQ—PCR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培养仍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展一种敏感、快速、特异的检测军团菌的方法,并与运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所检测结果相比较。方法分别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和以鉴定嗜肺军团菌种水平的mip设计引物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8份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的冷却塔水、客房热水、冷凝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比较,评价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结果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共有20份军团菌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9.4%,而以Mip基因为引物,对68份浓缩后的水样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共检出32份为嗜肺军团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7.1%,且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的标本荧光定量PCR均阳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快速、敏感、特异;值得在疾病监测筛查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3种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菌检出率,探索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结核菌阳性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对同1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直接厚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在15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直接厚涂片法检出菌阳26例(检出率为17.3%),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33例(检出率为22.0%),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85例(检出率为56.7%),噬菌体扩增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直接厚涂片法和分枝杆菌培养法(χ^2=51.8,38.8,P〈0.01)。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可提高肺结核病例的痰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的亚克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酶切pBP322-HBV,回收HBV DNA,将其克隆到高拷贝载体,获得亚克隆株pUC19-HBV,再酶切、HBV DNA标记探针,核酸杂交检测临床血清标本72份,与定量PCR,定性PCR方法对比。方法 由此获得了亚克隆株pUC19-HBV,用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杂交、定量PCR、定性PCR方法同时检测临床血清标本72份。结果 阳性标本份数分别为40、51、49份,阳性率分别为55.6%、70.8%、68.1%。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9%、84.6%、80.8%。结论 3种HBV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以定量PCR法最为敏感,地高辛标记HBV DNA探针检测法为特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通用引物PCR,为建立一种实用、快速可靠细菌感染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测定和分析所得DNA序列,对培养结果与PCR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PCR灵敏度检测。结果 100份血液标本中细菌培养8份阳性,阳性率为8.0%;PCR法19份阳性,阳性率为19.0%,细菌培养与P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PCR可检测范围至1.5×102CFU/ml。结论只要严格控制污染,通过16S rRNA基因PCR技术对疑似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