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张克文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712-1713
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典型肝脓肿及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三期扫描表现,以提高对肝脓肿,特别是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水平。结果显示,螺旋CT三期扫描能显著肝内病灶血供情况,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之泉 《现代保健》2009,(25):144-145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肝脓肿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CT对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不难,但对部分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搜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间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60例作一分析,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及其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平扫密度、静脉期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动脉期、延迟期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环壁完整率、环内低密度率、灌注异常率、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向心性延迟强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显示其病灶密度不均、内部模糊、边缘模糊,增强后病灶提示“簇状”征象,静脉期CT显示脓肿边缘有明显的强化显像,平衡期CT显示等密度影,且病灶范围较早期明显缩小,肝癌患者则未见这种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和肝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证实26例肝脓肿病人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病灶周围一过性肝段性强化,病灶分隔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性强化,延迟期病灶范围缩小。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对提高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勇  王兴斌  李文勇 《现代保健》2010,(29):169-170
目的 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提高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肝穿和临床证实的肝脓肿患者CT资料,1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8例,病灶平扫呈圆形、椭圆形囊样低密度肿块5例、病灶内有分隔2例、病灶内有小气泡影1例,增强扫描8例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周围充血征;(3)簇状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根据对肝脓肿已有的影像学检查经验,CT是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1].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肝脓肿的炎症演变的不同阶段,CT征象表现多样,虽然典型者表现有一些特征性征象,但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有一定困难,常常误诊为肝癌等,为了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探讨早期不典型的肝脓肿CT表现,本文收集资料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6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肝脓肿组各31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CT检测情况.结果 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病灶边缘清的病灶数要显著高于肝脓肿组,相反病灶边缘不清要明显偏低(P<0.05);肝脓肿组的靶征、分隔状强化、边缘强化环形完整、肿块缩小征和病灶积气上明显高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但肝脓肿组在边缘强化环形不完整、向心性延迟强化和肝包膜回缩征上明显低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P<0.05).结论 CT检查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都会出现灌注异常、低密度影,临床诊断中要注意CT各个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诊断肝脓肿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影像学数据与图像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肝脓肿患者,入院后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CT检查75例疑似患者均确诊为肝脓肿,不典型肝脓肿占41.33%。CT平扫下,单发性占66.67%,多发性占33.33%。病灶直径2.1~9.8 cm,均值(6.29±1.15)cm。病灶组织边缘模糊状占70.67%,病灶组织边缘相对清晰占29.33%。所有病灶均呈现低密度征象,病灶组织密度明显缺乏均匀性占76.00%,病灶组织中的密度基本保持均匀状态占24.00%。CT增强扫描下,边缘强化征象占46.67%;双环强化征象占42.67%;分隔强化征象占21.33%;呈现三环强化征象占13.33%。结论 CT扫描可全面了解肝脓肿详情,对脓肿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影像学数据与图像参考,最终有助于肝脓肿早期发现、诊断、鉴别与干预,从而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水平,具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传友 《现代保健》2009,(21):125-127
目的探讨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或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方法观察2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CT表现,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25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是65s开始扫描,延迟是5min开始扫描,每期全肝扫描所用时间为5-7s。结果(1)动脉期表现:肝内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门静脉期表现:环靶征、环状征、花瓣征、分房状征。(3)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充分反映了肝脓肿的病理变化,对早期诊断肝脓肿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肝脓肿患者的CT表现,以降低临床对肝脓肿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率.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双排螺旋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使用CT诊断准确41例,误诊3例,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肝脓肿患者给予双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48例肝结核患者行三期动态螺旋扫描观察各期病灶强化特点。结果(1)平扫:所有病灶为低密度,其中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倒“粉末状”钙化。10例肝包膜受累增厚,6例伴腹壁结核性脓肿形成,18例腹水形成,7例合并脾结核,8例可见腹腔淋巴结钙化。(2)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病灶边缘可见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6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其余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肝结核的强化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年证实的15例肝结核病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缘不清,诊断较困难;需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用以鉴别诊断;肝结核病灶因病理表现不同,增强扫描的影响表现也不尽相同,增生的肉芽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而干酪样坏死则强化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对肝结核的诊断有提示作用。肝结核瘤增强扫描多数表现为门脉期环状轻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粟粒性肝结核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小结节,无强化;结核性肝脓肿表现为门脉期和延迟期分隔状强化。结论:CT诊断对肝结核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肝脓肿的螺旋CT、MRI典型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2014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CT或MRI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30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86岁,平均58岁,患者均行CT平扫、多期增强或MRI检查。结果 30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为肝脓肿。结论密切结合肝脓肿的典型临床症状,如畏寒发热、随呼吸运动加剧的肝区疼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并综合分析CT平扫、增强或MRI检查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如发病后短期复查病灶明显增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呈一过性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出现"蜂窝征""、花瓣征""、簇形征""、持续强化征""、病灶缩小征"以及"积气征"等典型表现,能够对肝脓肿做出及时准确诊断,减少了误诊,并能进一步推断肝脓肿成因及病变的分期,及时为临床准确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三期增强扫描与MRI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肝脓肿诊断患者100例,按照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肝脓肿诊断患者采用CT三期增强扫描方法,观察组肝脓肿诊断患者采用MRI诊断方法,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观察组肝脓肿诊断患者在MRI诊断下炎症早期病变个数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MRI诊断下单发、多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MRI诊断下肝左叶、肝右叶、肝左右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MRI诊断下脓肿平均直径低于对照组,两组肝脓肿诊断患者在CT三期增强扫描与MRI诊断方法下的炎症早期病变个数检出情况、单发和多发占比情况、发生部位占比情况、脓肿直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脓肿诊断患者在MRI诊断下炎症早期病变个数检出情况、单发和多发占比情况、发生部位占比情况、脓肿直径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总结本组1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特点:①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位于肝左叶。②肿瘤内或周围可见到扩张的胆管,其中以延迟强化区内见到扩张的胆管为其典型表现。③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到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无强化。小部分肿瘤动脉期有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肿瘤对比增强逐渐明显是典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要点,其他征象如肿瘤周围扩张胆管、肿瘤包埋胆管、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术前CT多数能诊断,疑难者可MRI检查或穿刺活检,多种检查联合可做出正确诊断。胆管细胞癌需与肝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并总结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4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超检查,总结不典型肝脓肿超声图像特点,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10%,疑诊率7.14%,误诊率4.76%;病灶多呈不均匀的中等回声,肝内可探及不均匀“气体样”强回声,病灶边界不规则,病灶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回声、血流信号确定不典型肝脓肿位置、大小、形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肝脓肿患者感染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的准确性与对肝脓肿分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70例诊断为肝脓肿感染的患者,对70例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诊断以及超声造影诊断,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数据分为超声组与二维组,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在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诊断方法实施后,超声造影对于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在肝脓肿炎性期、脓肿成形初期以及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超声造影对于疾病确诊的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为肝脓肿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仅能够帮助临床确诊肝脓肿感染,还能够有效地区分疾病炎性期、脓肿成形期、脓肿形成期等多个疾病进展阶段,相较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方式,该方式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临床开展治疗。该方式效果好,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脓肿的患者16人,分析早期及液化期超声造影特点,并用声学定量软件绘制早期肝脓肿及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结果 经过随访和介入治疗证实肝脓肿15例,误诊1例。15例肝脓肿中早期4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弥漫性非均匀性增强伴不规则、稀疏的血管,可见散在的无增强区,早期肝脓肿与正常肝实质TIC曲线相似,早期肝脓肿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早于周边肝实质,峰值强度(PI)高于周边肝实质;液化期10例,增强超声表现为增强厚或薄的边缘,始终不增强的中心,周边及内部分隔上可见到血管。结论 超声造影、TIC曲线和定量分析对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糖尿痛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寒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多为感染表现,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为首选,准确率较高,大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痊愈.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长程应用有效抗生素、良好控制血糖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为肝脓肿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确诊的100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89例,诊断准确率89.00%,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2%、88.57%、95.74%,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97例,诊断准确率97.00%,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P<0.05),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7.14%、100.00%,不同分期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时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病灶动脉期的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延迟期低增强现象减少,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诊断肝脓肿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影像学上肝脓肿不同时期超声造影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