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华 《当代医学》2013,(15):116-117
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总结程序化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后,其舒适度提高,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效果明显,但还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舒适度、疾病的不确定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程序化护理支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分别采用程序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栓溶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质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可以降低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然后对其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程序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和生理机能评分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应用价值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抗凝、溶栓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给予针对性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患肢肿胀消退,均痊愈出院。结论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春艳 《中外医疗》2016,(8):124-126
目的 研究并探讨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1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腿和小腿周径差值的改善幅度均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腔镜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并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住院部9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着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发生(0.0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3.91%(34/46),实验组满意率为93.48%(43/4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进行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8例,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综合护理干预下伤口感染、关节拖尾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低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患者的口感染、关节拖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关节恢复有明显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应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情况的改善。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8.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在术前术后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避免出现并发症,有助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全程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术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值为(4.03±2.01)分,对照组为(5.36±2.18)分,实验组产妇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0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40名患者进行注射尿教酶进行溶栓治疗,并配合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进行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术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0名患者经过术后的护理干预,临床治愈的总有效率高达97.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上可以进行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降压、吸氧、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护患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死亡6例;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患者死亡,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8例。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死亡率,并能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20例作为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实验组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由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介入溶栓疗法作用突出,可立即缓解病症,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管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104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溶栓期间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术取栓与药物介入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011年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6例,采用手术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药物介入溶栓的方式治疗。于术后7d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肢进行检查并观察患者症状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实验组术后症状改善人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直径狭窄百分数及双侧小腿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取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其可以在短时间内祛除血栓、迅速恢复静脉的流畅,从而降低静脉的压力并减轻患者症状,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丽丽 《求医问药》2014,(20):89-91
目的 :探讨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8例)和实验组(28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7%,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97%,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9),其中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之后,舒适度提高,对疾病不确定感有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帮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症(ATE)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下肢AT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2例)及实验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溶栓相关指标[溶栓时间、溶栓效果],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干后实验组凝血功能改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溶栓时间明显短,溶栓总疗效明显高(P0.05)。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术是急性ATE患者有效治疗方案,而在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溶栓总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