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腧穴主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世的主流腧穴文献是以汉代《黄帝明堂经》为源头滨变而来,粗略地说,从汉代一直到清代,腧穴主治的演变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穴代以前,虽然后各脸穴专书不断出现,但很少对《黄有堂经》的腧穴主治产生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黄帝明堂”腧穴主治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变化很小;至宋代,除了继承“黄帝明堂”腧穴主治的基本内容外,也从当时流传统的其他腧穴书中增补一部分主治内容,同时还直接从当时医家的临床经验中总结新的腧穴主治;明代则更广泛地从方书、针灸歌赋等文献中补辑腧穴主治。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穴以后,多种环节上的人为失误,也是腧穴主治发生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堂孔穴》是现知最早的针灸经穴专著,自晋代皇甫谧据以编集《针灸甲乙经》以后,原书渐趋散佚。隋唐时期曾有过不少《明堂》的传本,如杨上善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甄权的《明堂人形图》,杨玄操的《黄帝明堂经》。其中除《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仅存一卷,其他书籍亦都亡佚,但它们的内容都被《千金方》、《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籍收录。通过对史志记录、现存医籍中的《明堂》佚文以及腧穴主治的记载进行研究可知:现《外台》佚文主要来自《甲乙经》,此外还保留了《明堂人形图》和《黄帝明堂经》的部分内容,而《医心方》则主要来源于《类成》。  相似文献   

3.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第十二卷“妇人杂病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症状和治法,其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妇人重身九月而痦的道理,怀妊的脉象、产后热病预后的诊察;二是妇人杂病的不同症状和腧穴主治。前者按内容先后分别见于《素问》第47篇、40篇、18篇、28篇,其论述精当,易于理解。后者系已佚《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内容,其论以穴统病,对于所述腧穴主治妇人病范围起到了概括作用。但在临床使用中,欲知《甲乙经》中是如何取穴治疗的,恐非一目了然。为使《甲乙经》论治妇人病的经验能够方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黄帝明堂经》又称《黄帝正经》、《轩辕正经》、《明堂正经》等,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部针灸腧穴学专著,约成书于汉代,著者不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堂图”源流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证“明堂图”发展源流,辨清传承脉络,加深对腧穴理论的认识。方法:参考前人的文献研究成果,并与史书资料记载相比较,还原明堂图渊源的本来面目。结果:明晰了明堂图的衍变过程,对腧穴理论有了新的认识。结论:明堂图源于《黄帝明堂经》,出现于汉代;图例呈现多样化;主要的三种传承形式都是在三人图的基础上进行衍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辑复《黄帝明堂经》一书(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我将宋以前的针灸文献细细梳理一遍,发现问题颇多,遂于书稿完成后,别撰“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错误举例”一文(见1987年第9期《中医杂志》),然该文所论多宋以前针灸文献,读后犹有言而未尽之感。现特就宋代及宋以后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错误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培铭  章薇 《中医药导报》2019,25(13):80-83,90
目的:探讨《西方子明堂灸经》中关于胃脘病的灸治特点。方法:整理《西方子明堂灸经》所记载胃脘病相关腧穴及其所主胃脘病证、灸量,运用统计和可视化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书中共77穴主治胃脘病证,均为十四经腧穴,十二正经腧穴70个,奇经腧穴7个,分布最多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经。膀胱经穴主治的胃脘病证较广,而肝经腧穴治疗噫气病证针对性较强。膀胱经、脾经、胃经、肝经、任脉、胆经有较多经穴适合于灸治胃脘病,其中膀胱经、胃经、肝经、任脉大多数腧穴宜重灸。特定穴涉及面广,灸量多为3壮。结论:《西方子明堂灸经》治疗胃脘病相关腧穴涉及十四经,广泛运用艾灸疗法,同一腧穴灸量可不同,热病、热穴在控制灸量的前提下可灸。  相似文献   

8.
刘丽娟  鄢梁裕  惠宏 《环球中医药》2022,(10):1834-1837
《黄帝明堂灸经》一书为《太平圣惠方·明堂》重新整理编排得来,经书商单行出版后大受欢迎,流传日本后被多次翻刻。本文梳理了《黄帝明堂灸经》成书史及流传史,介绍了国内外《黄帝明堂灸经》的版本情况,推断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众《黄帝明堂灸经》藏本是以日本国立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训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均是唐宋时期灸法专著。该文通过对两书的研读比较,发现两书在灸治腧穴、灸治方法、灸治思想、灸治范围等方面各有异同。该文主要从载穴分部、取穴定位、灸疗内容、灸法禁忌4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同道。  相似文献   

10.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并非佚失的古代针灸学典籍,其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后世对《针灸甲乙经》序言的错误理解与句读。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针灸甲乙经》序言的特点,文章从“明堂”析义、《黄帝明堂经》其书及别称、《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书名存误辨等多角度,对“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作为书名这一认识提出质疑,并指出可能准确的认识,以更正《针灸甲乙经》及《黄帝明堂经》研究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昨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12.
足厥阴经与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考寻有关文献,足厥阴经的病候在早期与消渴病相关。如马王堆医帛书记载的“多溺、嗜饮”“热中”,这种相关性在《内经》中已淡化,而《内经》之后又复显现,《伤寒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皆有论治,说明古脉书总结的经脉主病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layer analysis method" of 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to revive its use in modern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This is a crucial concept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especially by means of acupuncture.Firstly,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is method is explored.Next, the differentiation for this method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symptoms, organs they belong to and the stage of disease they are at.Subsequently,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summ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e., equipment, technique, acupoint and pathology.The resemblance of the "layer analysis method" to modern clinical applications is worth examining.The sinew layer is especially fascinating with its similarity to the anatomy trains' track.The skin, vessel, muscle and bone layers have their respective resemblances to their counterparts in modern medicine.The holism concept of TCM is demonstrated throughout this layer analysis method theory.In addition, the layer analysis method of 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should be re-considered and complemented by the channel-collater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in order for acupuncturists to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results.Future research done on acupuncture should consider this theory together with the channelcollater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该书中有近一半的篇幅阐述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该文对《黄帝内经》腧穴的名称、数目、分布、位置、别名、归属经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以探求《黄帝内经》腧穴理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五郁是<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重要内容.升降失常是造成气交暴郁的重要原因,六气升而不前为郁,六气降而不入为郁.笔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研读,总结出造成五郁的原因主要有五行相克及司天之气不迁正、不退位两类.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针刺,书中还描述了五郁之后的各种灾变表现,郁极乃发、久而伏郁的各种物候、气候变化,以及人相应出现的病候...  相似文献   

16.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这两部著作都不会有针灸的内容。《黄帝内经》《难经》《黄帝明堂经》等著作在仲师之前,仲师采撷其精华为己所用是完全可能的,正是这些著作为仲师的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若割裂《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等古籍的关系,则仲师的针灸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强调《伤寒杂病论》源自《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而否认与《黄帝内经》等相关,就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笔者主张借用《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理论去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但也反对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7.
用人文与自然的观点,对《内经》关于针刺禁忌的理论进行分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将针刺禁忌理论,从具体的部位、具体的疾病升华到人神与自然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对气血的导引作用以及体内阴阳之气的运动规律,同时阐明了逆时逆势而刺后患无穷,反为针害的重要道理,并强调了针灸治疗要关注人的精神,关注自然环境的绿色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gives some comment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1 ) selecting acupoints based on seasonal conditions; 2) performing reinforcing or redu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xing and wanning of the moon; 3 ) conduct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and the state of disease; and 4) perform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prosperity or decline of the meridian-qi, which are described in medical book The Yellow Emperor‘ s Internal Classic.  相似文献   

19.
经络辨证对针灸临床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此法的运用日趋淡化,甚至有被脏腑辨证取代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内经》经络辨证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古今的问诊、望诊、切诊法,现代经络穴位电、热学等失衡现象的测定法及其临床应用,旨在强调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