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130例,健康人群130例,观察血浆H-FABP、cTnI、CK-MB及其阳性率,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H-FABP的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UAP组和AMI组血浆H-FABP、cTnI、CK-MB明显更高,P<0.05;与SAP组对比,UAP组和AMI组血浆H-FABP、cTnI、CK-MB明显更高,P<0.05。(2)与cTnI、CK-MB对比,血浆H-FABP阳性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6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 UA组血清PAPP-A、CRP水平分别为(25.4±6.8)mg/L、(4.7±1.3)mg/L及AMI组(26.3±5.6)mg/L、(5.0±1.3)mg/L,明显高于SA组的(9.6±2.1)mg/L、(1.4±0.4)mg/L和对照组的(8.5±2.8)mg/L、(1.4±0.4)mg/L(P<0.01);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均与冠脉复杂狭窄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与CRP水平升高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10 3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成三组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39例 ,隐定型心绞痛 (SA)组 34例 ,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定量测定Hs-CRP。结果 AMI组与UA组的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SA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A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 -CRP的增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7例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UA组(n=52例)和AMI组(n=45例),按院内死亡风险分为低危组(n=21例)、中危组(n=39例)和高危组(n=37例),同期选择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FABP、IMA、c Tn I、CK-MB阳性率及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结果:UA组和AMI组H-FABP、IMA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 Tn I、CK-MB(P<0.05),且AMI组H-FABP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UA组(P<0.05),而UA组和AMI组IMA诊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CS患者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危险程度加重,血清H-FABP、IM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H-FABP、IMA联合检测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ACS患者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7例作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8例作为UAP组,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6例作为SAP组以及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H-FABP和cTnI水平。结果AMI组、UAP组血浆H-FABP水平升高,其中AMI组患者显著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cTnI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H-FABP与cTnI之间存在相关性, 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2(P<0.01)。结论血浆H-FAB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 AMI组患者升高最为明显且与cTnI存在相关性,并且H-FABP和cTnI对ACS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显高于SA组,P〈0.05 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 NSTEMI组与A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Tp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6 h TpP和cTnI均高于心绞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h时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TpP两个时间段浓度无差异,cTnI 24 h浓度显著高于6h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两项指标24 h浓度均高于6h内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TpP阳性率为10.42%,cTnI阳性率为100.00%,CK-MB阳性率为2.08%;急性心肌梗死组TpP阳性率为100.00%,cTnI阳性率为100.00%,CK-MB阳性率为6.25%,其中TpP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方便,周期短,前者对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高,后者则具有心肌特异性,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梗(AMI)37例,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和6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的cTnT值较UA组、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UA组、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值在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对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5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到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C组,对三组对象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B组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H-FABP敏感性98.2%明显高于cTnI敏感性57.4%,CK-MB敏感性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根据胸痛到就诊时间不同分为4h组及4~8h组。对全部患者于就诊时即刻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计算3种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的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4h组的cTnI、CK-MB与H-FABP特异度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特异度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14.
俞燕  吴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12):1023-102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变化及其测定意义。方法选择74例ACS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一步法测定血清FABP,同时以固相层析免疫法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中,FABP测定值及阳性率、cTn-I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5);在UA组中,FABP测定值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UA组中FABP阳性率要高于cTn-I(P<0.05)。结论FABP对ACS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72例AMI患者,同时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9例,检测各患者血清hs-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hs-cTnT、cTnI和CK-MB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5);UA组和SA组血清hs-cTnT、cTnI和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cTnI和CK-MB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95%CI为0.826~0.937)、0.816(95%CI为0.737~0.896)和0.680(95%CI为0.589~0.771),P均<0.05;hs-cTnT截断值为15.42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86.10%.结论 AMI患者hs-cTnT水平明显升高,在鉴别诊断AMI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入院后24 h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32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组、SA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UA组、SA组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优势,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胸骨后疼痛发作12d内但未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165例,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以及各种标志物间联合运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在AMI组内,按照胸痛发作的时间不同,分为2h组,2~4h组,4~6h组,6h组,分别对不同组H-FABP、cTnT及CK-MB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85.0%)高于cTnT(61.25%)和CK-MB(53.75%)以及cTnT和CK-MB的联合应用(65.0%)。单一运用H-FABP与联合运用H-FABP和其他标志物诊断AMI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指标的特异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2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66.67%)显著优于CK-MB(16.67%,P0.05)和cTnT(25%,P0.05);对于起病2~4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81.82%)显著优于CK-MB(45.45%,P0.05)和cTnT(50%,P0.05));对于起病4~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100%)优于CK-MB(77.78%,P0.05)和cTnT(88.89%,P0.05);对于起病6h以上的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与CK-MB和cTn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将同一检测指标不同起病时间段的阳性率比较显示:H-FABP在2h(66.67%)与2~4h(81.82%)2个时段无显著差异,但低于4~6h段及6h段(100%,P0.05)。结论: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4h内)较CK-MB和cTnT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方法 51例AMI患者为AMI组;22例发作性胸痛〈20 min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发病后1、2、3、4、6、7、8、10、12 h的血液FABP水平。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各时段的血液FABP、肌钙蛋白水平;并对比相同时段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后患者血液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逐渐升高,比肌钙蛋白I较早的预测心肌梗死。结论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