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杨龙雄(广西龙胜县人民医院龙胜县541700)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ADD)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本身可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笔者近年来遇见ADD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部位、电活动顺序出现异常,是由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改变引起。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一般生后3个月才逐渐发育完善,因此新生儿易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早产儿更多见。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体表心电图。新生儿心律失常有自身特点,持续心动过速或过缓可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存在猝死风险,因此,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药物促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陶宗华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上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对症治疗后,90%以上的病人心律均恢复正常,近2年来遇到6例病人,男5例,女1例,年龄36~79岁,平均53岁。均有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入院后在用...  相似文献   

4.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反应43例临床分析屠庆龙张秋岳(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苏州215002)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的治疗在急诊内科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日益完善,对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认识并警惕这一...  相似文献   

5.
奎尼丁等5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祝家庆,吕卓人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0061)近年来发现一些息者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甚至是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P...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     
一、识别快速心律失常的关键:一看QRS波,二看节律快速心律失常虽然不是社区的常见病,但属于临床急症,全科医师应有所了解。一种快速简明的鉴别方法,是根据QRS波的宽窄以及节律是否齐整,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猝死常与恶性心律失常相联系,因此多年来临床上企图把良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区分开来,尤其企图把与猝死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从所有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中区分出来。70年代初,室性早搏Lown氏分级认为频发室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谓致心律失常作用(prorrh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些致心律失常作用明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相关疾病有关,称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当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需要某些调节因素如血药浓度过高,药物相互作用,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等存在时,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有时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病人机体状况等影响因素有关,其中以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的影响最大。通常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则要考虑是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的任何一项异常。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其中10%的胎儿心律失常与胎儿心血管畸形、胎儿死亡或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相关”胎儿心律失常中约80%为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房性期前收缩。一般产前检查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性质往往难以确定;胎儿心电图检查的作用甚为有限;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宋爱国  胡振东 《中国医刊》2002,37(11):36-37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结516例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结果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124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7例,室性心律失常15例,死亡2例,余均纠正。结论 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后易发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和机体应激反应,治疗中先应去除病因,其次是对症治疗,使用西地兰时剂量可适当偏大。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科室都有可能遇到。为普及心律失常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以问答方式阐述心律失常治疗的相关问题,供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13.
翟任群 《海南医学》2003,14(10):40-41
目的 为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特点。方法 应用心电图对60岁以上166例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心律失常多见冠心病患者,以冲动起源异常心律失常为主,如房颤、房早、窦性心动过缓等,且常有多种心律失常并存。结论 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来势猛,治疗效果差,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减少老年人心律失常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可称之为良性心律失常,无重要临床意义,它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无论从发病特点、病因、病理及治疗转归都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医师常将这些良性心律失常误认为病理状态,给于不必要的治疗,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更好的掌握正常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我们对100例城市正常老年人及176例正常成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病中常见,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除器质性心脏病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护理中,掌握心律失常的一般规律,结合心脏听诊和脉搏,对心律失常能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1观察病情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在出现心律失常时,轻者仅感心慌、心悸等症状,听诊时表现为心动过速、过缓、不齐等体征。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甚至出现抽搐、昏迷或摔死,听诊时可闻三联律、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动态心电图地4225例患者行Holter监测,对其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各种心律失常中以过早搏动发生率最高,尤以室性过早搏动和房性过早搏动最多见,而其它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提示: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段发生机率不同,主要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内外环境对机体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硫酸镁治疗严重心律失常26例,其中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室性及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洋地黄中毒后的室速室颤及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的心律失常,疗效尤为明显,且其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的影响,硫酸镁不失为一种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心律失常颇为常见,而且往往能引起严重后果。为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现将460例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171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李仁君,章国英本文对60岁以上离休干部健康体检中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参加受检者546例,其中心律失常171例(发生率为31.32%),共出现各种心律失常190例次。以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情况。方法 用动态心电圈仪对124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124例(100%)均发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31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72例,同一病例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心律失常的患者共38例。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常规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或行心电监护,加强对心律失常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