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总结56例前交通动脉瘤临床资料,探讨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翼点人路早期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47例,动脉瘤孤立3例,行包裹术3例,3例死亡(5.35%),53例生存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按GOS预后评分,其中35例(62.50%)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13例(23.21%)伴有轻残,需人照顾;5例(8.92%)重残,长期昏迷。结论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9例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结果 9例均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动脉瘤分叶为一大一小,6例存在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9例均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2例加行包裹术。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1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宜在动脉瘤破裂3 d内或14 d后进行。翼点入路为首选入路,但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手术夹闭成功,根据格拉斯哥结果 记分分为好21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早手术可有效治愈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34例前交通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夹闭治疗。结果按GOS评定预后,治愈或良好28例,致残5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早期手术22例,中期手术7例,延期手术2例。结果25例术前Hunt-HessⅠ~Ⅲ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17例、3分4例、2分3例,1分1例。6例Ⅳ-Ⅴ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对2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无死亡。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对于Hunt—HessⅣ-Ⅴ级患者,在条件允许下早期手术,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7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75例动脉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d内)41例,(4~14d)5例,延期手术(14d以后)29例。结果本组75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69例,共78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3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59例,轻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发病后4~14d内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4例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手术,探讨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4例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Ⅰ-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行头颅MRA检查,后进一步DSA检查明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随访2—12个月,恢复良好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建军  余晓春 《江苏医药》2012,38(13):1596-1597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降低动脉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羊正祥  耿炯  周志明  陈翔 《江苏医药》2005,31(12):952-952
后交通动脉瘤(PCOAA)通常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类型,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0%~53.6%。我院1995年~2004年收治颅内PCOAA22例,采用翼点入路或其他改良式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1例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41例前循环动脉瘸经翼点入路,鼎微镜下行动脉瘤直接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天内)23例,(4-14天)4例,延期手术(14天以后)14例。结果本组41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37例,共40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1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3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3例奉组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而病后4-14天内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经验。方法采用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35个动脉瘤,包裹1例;经一侧入路夹闭2个动脉瘤2例。结果出院时优良者2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其中Hunt-Hess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微骨窗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神经外科收治的共有110个动脉瘤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骨窗入路治疗,100例患者中有31例经翼点入路,19例经眶入路,50例经眶上入路。术中有20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内镜辅助手术,38例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手术共夹闭104个动脉瘤,在术后2周到3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00例手术患者中有95例恢复良好,残疾3例,死亡2例,有效率达95%。结论利用微骨窗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80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血管瘤暴露路径,夹闭治疗,选择性阻断处理术中出血。结果 3 d内进行手术64.64%,所有患者均在5 d内手术;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成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1例,4例直接致残,未见死亡病例;破裂1次患者Rankin评分为(1.6±0.4)分,低于破裂2次及以上患者的(2.9±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0±1.4)个月,所有患者头痛等症状表现均明显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宜早不宜迟,出血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宋旭  汤宏杰  张桐  王强  谢满意 《安徽医药》2022,26(12):2412-2415
目的探讨破裂的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中心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确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5年 5月至 2021年 5月破裂后交通动脉( PCoA)镜像动脉瘤病人 2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动脉瘤直接夹闭 24例。动脉瘤夹闭术病人中,行一期手术 21例,单侧开颅夹闭一侧动脉瘤 12例、夹闭双侧动脉瘤 8例,双侧开颅夹闭动脉瘤 1例;行二期手术 3例,其中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二期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行一侧动脉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有 12例病人。病人术后均行头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复查,通过显微外科夹闭的 24例动脉瘤病人中有 2例病人动脉瘤瘤颈残留,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显示恢复优良 17例,轻残 5例,重残 2例。结论 PCoA镜像动脉瘤应积极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部位、 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大小和形态,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治疗,采用早期与晚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卢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87-28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随访2年,观察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成功夹闭28例,术中过早破裂2例,术后死亡2例,术后并发脑水肿3例,占10%,随访2年,恢复正常生活19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精细操作,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1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经翼点入路手术152例,经前纵裂人路手术5例。其中施行瘤颈夹闭术者154例,另3例因动脉瘤较小或为前交通动脉的梭形扩张者施行动脉瘤包裹术。对26例IV、V级的动脉瘤手术中清除局部血肿后,对其中14例脑压较高者或术后因脑水肿反应严重者在首次手术时或再次手术行去骨瓣或颞肌下减压术。结果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本组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者140例(89.2%),中残5例(3.2%),重残4例(2.5%),死亡8例(5.1%,包括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死亡的8例中有7例为IV、V级的患者,另1例为动脉瘤包裹术后因再出血死亡。严重残废的4例患者也均为IV、V级病例。结论 对出血间在数小时之内;具有典型前交通动脉瘤的CT表现、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探察;对出血后早期呈TV、V级状态的患者,积极手术可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瘤颈夹闭术。GOS术后评分:恢复良好171例,轻度病残35例,中度病残8例,重度病残5例,死亡5例。结论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动脉瘤颈逐步缩窄术.以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