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向国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26-1926,195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2例胆囊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未能排出,因腹痛加重再手术切除胆囊.结果:胆囊结石12例虽然全部被粉碎,但均未能全部排出,而再行手术切除胆囊,且手术难度明显增大.结论: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囊结石要慎选病例.  相似文献   

2.
体外冲击波(ESWL)治疗胆囊结石.目前以B超定位多见,笔者采用口服胆囊造影下的X线定位法ESWL治疗胆囊结石4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胆囊结石1089例报道何连齐,王炳生,林守诚,孟承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外科)从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用EDAPLT-01压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胆囊结石1358例。符合1991年全国首届胆道体外冲击波碎石学术研...  相似文献   

4.
384例胆囊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建仁  杨景旭 《医学争鸣》1998,19(1):112-113
384例胆囊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临床分析满建仁杨景旭孙寒刘卫民王锐(解放军第474医院乌鲁木齐830011)关键词胆囊结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图号R5750引言我们自198904199601应用国产KS88Ⅱ型X线双向定位干式体外震波碎石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高复发风险限制了胆囊结石保守治疗的应用。该项研究旨在了解胆结石成功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 L)后的远期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该研究包括对患者每年一次及出现胆绞痛任何时间的超声检查随访。共有192例患者(原发单个结石,n=159;原发2个或3个结石,n=33)在成功去除结石并停止熊脱氧胆酸(UDCA)辅助治疗后接受随访11.2年。结果:84例患者中位随访期2.6年后结石复发(最长为8.8年)。108例患者中位随访期6.7年后未发现结石复发(最长11.2年)。通过精算分析,192例去除结石患者的累积复发率在3年、5年和10年时分别为27%±3%、4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累积效应.方法:136例髌腱末端病患者,使用瑞士DolorClast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冲击剂量2000次,冲击频率10次/秒,治疗压力1.8-2.5bar.治疗3-5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7天,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13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即可下地行走,局部皮肤无肿胀,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局部有明显舒适感.治疗1次、2次、3次、4次及以上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25%(30/71)、53.33%(8/15)、63.64%(21/33)、70.59%(12/17),按要求完成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在63.64%-70.59%之间.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具有累积效应,且更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博伦  周艳粉 《吉林医学》2014,(21):4674-467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检查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762例,并对其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62例患者在实施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击碎732例(96.06%),碎石成功(完全排出)724例(95.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中,B超可以独立完成碎石病例的筛选,碎石治疗焦点定位,术中观察及疗效判断等步骤。超声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操作者和患者无放射损害等优点,可提高冲击波碎石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及其引发绞痛的效果。方法本组498例输尿管石,体外冲击波电压根据患者体层厚薄选用10~14 KV,每例冲击800~3000次,(平均1920±300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常规给抗生素、解痉药及排石汤。结果498例中1次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排出者为164例(32.9%),2次以上体外冲击波碎石者322例(64.6%);10例(2.0%)发生石街;无效2例转外科治疗;总有效率99.6%。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治疗输尿管结石及其引发的绞痛。  相似文献   

9.
孟庆敏  龚家镇 《北京医学》1998,20(2):103-103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13例输尿管结石孟庆敏龚家镇焦志友刘惠玲周鸣淑我院于1990年4月至1996年2月共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184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20例,膀胱结石1例,肾结石48例,输尿管结石113例,效果均较好。现将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肾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结果:519例肾结石成功478例(92.1%),其中1次成功450例(86.7%)。有效18例(3.4%),无效10例(0.51%)。10例均转入外科行输尿管镜腔内钬激光碎石或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治疗肾结石效果满意。ESWL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无严重的并发症等特点,ES—WL应作为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藤黄药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与十八烷基硅烷层析分离,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5个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藤黄酸、新藤黄酸、藤黄吉酸和去氧桑藤黄素。结论应用与已知物薄层色谱对照的方法及波谱法可鉴定所有被分离出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Presently,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CPUFAs), which are considered a major determinant of growth, visual and neural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health. Two groups of LCPUFAs have received special interest: homologues of linoleic acid (LA) of the n-6 series, which are precursors of arachidonic acid (AA), and homologues of α-linolenic acid (ALA) of the n-3 series, which are precursors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 EPA )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辅助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呼衰 )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 30例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 )呼衰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冬虫夏草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血浆氨基酸测定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应用冬虫夏草后除苯丙氨酸外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均增高 ,患者的支链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 BCAA/AAA)比值明显上升。结论 :冬虫夏草是通过改变血浆氨基酸 ,使 BCAA/AAA比值上升 ,而对肺心病呼衰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使用胶束水溶液作为纸色谱法的展开剂,分离了酚酸,并尝试了8种有机改性剂地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SNI)模型大鼠中4种氨基酸浓度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SNI模型组(C组)。在动物模型制作前及制作后1、3、5d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在体测量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的浓度变化。结果术后1、3、5d,C组大鼠MWT明显低于A、B组(P<0.01)。术后1、3、5d,C组大鼠Glu、Asp的浓度明显高于A、B组(P<0.01)。C组大鼠GABA、Gly的浓度在术后1d明显升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5d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I模型大鼠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EAAs)和抑制性氨基酸(IAAs)失衡,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含有中链脂肪酸(MCFA)的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TG)合并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临床对照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含MCFA食用油组(MCT)和含长链脂肪酸(LCFA)食用油组(LCT),每组按人群初始HDL-C浓度进行低(<1.04mmol/L)、中(1.04-1.54mmol/L)、高(≥1.55mmol/L)水平分层,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运动时间及食用油摄入量,每人25-30g/d,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2、ApoC2、ApoC3及ApoE.结果获得有效数据101例,LCT组50例,MCT组51例,按HDL-C水平分层后两组人群性别分配比例、平均每日饮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和总能量摄入、运动时间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水平HDL-C的MCT组人群研究结束时的TG、LDL-C、ApoB浓度显著低于LCT组(P<0.05),血HDL-C和HDL-C/LDL-C、(ApoA1 +ApoA2)/ApoB显著高于LCT组(P<0.05);高水平HDL-C人群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含MCFA食用油可降低高TG合并低水平HDL-C人群血脂浓度,改善其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构筑血管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猛  王飏  艾玉峰  张琳西 《医学争鸣》1999,20(11):1006-1008
目的:通过用交联胶原包埋处理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形成胶原加聚羟基乙酸管形支架,并接牛血管内皮细胞于其内腔面,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分化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牛主动脉中分离培养牛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纯化,将聚羟基乙酸无纺网用胶原溶液包埋,真空冷冻干燥,形成多孔状PGA+胶原管型支架:接种3代~7代牛血管内皮细胞于其内腔面,采用动态旋转培养技术体外培养10天,行扫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KB 44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2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将其与国内正常成人值相比较,发现前者有明显改变。1.支链氨基酸及丙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0.05);2.组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01~<0.05);3.酪氨酸量轻度增加(P>0.05)。提示胃癌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视为恶性肿瘤时氨基酸代谢紊乱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9.
DNA的生物素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对于推广基因诊断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酶促和光促两法进行生物素标记DNA。以碱性磷酸酶偶联体系检测两法得到的生物素探针及其分子杂交产物,显色灵敏度近1pg,杂交灵敏度达5pg,而5~10×10~5倍的无关DNA没有或痕量非特异性显色。表明此两种生物素标记探针以及所使用的分子杂交和显色体系皆可用于病毒或真核基因的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以来,采用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5例,经1~7年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临床属Visick分级I级~II级者占91.1%,术后胃分泌技术前有所降低,胃液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虽然较是显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胃液胆酸和细菌含量较术相比无显著变化,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复发,结果表明:HSV+MA不仅能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少溃疡复发,而且能保存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