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近来发现 ,细胞过度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Bcl- 2为广义的抗凋亡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cl- 2和 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病例取自我科 1984~ 1992年间存档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石蜡包埋标本共 5 0例 ,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患者年龄 31~ 6 5岁 ,术前未经放疗或化疗。根据 FIGO标准分为 期 2 6例 , 期 14例 , 、 期 10例。其中高分化 2 8例 ,中分化 13例 ,低分化 9例。1.2 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P16蛋白和增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60.6%,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100%,P<0.01),且随知识学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为81.8%。结论:P16蛋白与子宫内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测定子宫内膜癌P16蛋白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肌瘤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检测,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对手术切除的63例子宫肌瘤的石腊标本及邻近子宫肌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CNA、Bcl-2蛋白含量检测分析.结果: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Bcl-2蛋白明显高于子宫肌组织(对照组)(P<0.001),且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增殖抗原(PCNA)及Bcl-2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P5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生物行为的分子学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法和LSAB法联合测定 32例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分级和病理类型间P5 3的功能、表达及PCNA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P5 3功能异常和过度表达分别为 2 8.1%、15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8%、0 % (P <0 .0 5 ) ;在腺癌组中 ,10 0 %低分化、13.3%中分化和 0 %高分化者P5 3功能异常 ,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二者P <0 .0 1) ;在早期组中 ,10 0 %浆液性癌的P5 3过度表达显著高于腺癌 4 .3% (P <0 .0 1) ;3例正常子宫内膜P5 3功能异常 ;31.3%子宫内膜癌高表达PCNA显著高于对照组2 .9% (P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 ,抑癌基因P5 3异常在乳头状浆液性癌恶变过程中发生早且起着中心作用 ,在腺癌中可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 ;量化PCNA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除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可作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异常增殖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抗原之一 ,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数 [1]。脑膜瘤多为良性 ,但亦有少数为恶性。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脑膜瘤患者77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51例 ;年龄22~67岁 ,平均47.4岁。良性脑膜瘤62例 ,恶性脑膜瘤15例 ,取其病理标本作PCNA免疫组化检测。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1 6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子宫内膜癌 P1 6 蛋白和增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检测。结果 :P1 6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 6 0 .6 % ,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10 0 % ,P<0 .0 1) ,且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 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为 81.8%。结论 :P1 6蛋白与子宫内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测定子宫内膜癌 P1 6 蛋白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癌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以下简称PCNA)及癌基因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达,探索PCNA,癌基因同肺癌的关系及对临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PCNA、C-erbB-2和P^21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均呈过量表达,三者的阳性细胞同肺癌的类型无关,但同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PCNA、C-erbB-2和P^21的过量表达说明肺癌细胞增殖活性较高,癌基因已有突变和活化,导致肿瘤  相似文献   

10.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45例NHL、20例RH、7例HD石蜡包发片进行免疫组化(S-P法)当构,用半定量方法计阳性细胞数,并观察阳性细胞分布规律。结果显示:NHLK 阳性细胞数与恶生程度高低有关。不同级别的NHL与RH组阳阳性细胞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认为PCNA单抗标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增殖状态,对NHL分级及与RH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也是各型R-S细胞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12.
张岳灿  潘伟国 《宁波医学》1998,10(5):203-205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子宫内膜增生性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52%,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20%,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CNA在子宫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52%,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20%,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表达100%,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80%,两者显著高于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47%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4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和PCNA同时在内膜癌的高度表达,其患者预后较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扩散、转移有关;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PCNA、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urvivin和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87%和62.5%,且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指数(PI)平均为(61.5&#177;10.1)%,并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肿块大小、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survivin表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survivin与Bcl-2的表达不相关,有各自不同的机制;PCNA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PCNA,P21和C-erB-2基因产物在60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表明,这3种被测物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都存在高表达。PC-NA阳性细胞染色位于核区,而P21和C-erbB-2位于细胞浆。3种被测物的阳性细胞的定位与癌组织类型无关。但与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这3种被测物的高表达说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癌基因活化或发生突变,我们认为,检测肺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确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星形细胞瘤行S-P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星形细胞瘤中PCNA标记指数(LI)。结果:27例Ⅰ、Ⅱ级病例中PCNALI为8.3%,40例Ⅲ、Ⅳ级病例中PCNALI为19.3%,存在显著性差异。45例随访病人中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6.5%,生存期<2年者平均PCNALI为21.3%,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PCNALI在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预后估计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极)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9.
对各种癌细胞增殖状态的研究近年比较活跃。许多细胞增殖性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DNA多聚酶、Ki-67等,已经用于肺癌、大肠癌、膀眈癌及胶质瘤、喉癌、乳腺癌等肿瘤的研究,但结果与评价尚不一致[1-4]。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32例女性乳腺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病理档案中随访资料齐全的女性乳腺癌32例,回顾性复习档案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参照最近美国颁布的乳腺标本检查记录实用方案[5],重新分类分级。所有病理标本都用10%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在胰腺癌及其他胰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对 32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12例正常胰腺组织、10例良性疾病组织进行PCNA蛋白检测。结果 PCNA蛋白在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正常胰腺组织和良性疾病组织中均表达 ,其PI值分别为 30 2 6± 14 2 3、2 1 6 3± 6 76和 8 0 9± 3 6 0 ,后两组与胰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蛋白表达在组织学高、中分化、临床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组织学低分化、临床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PCNA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和增生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