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55例抗-HCV与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三代试剂药盒ELISA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135例(52.94%),抗-HCV/HCV RNA均阳性者99例(38.82%),而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者21例(8.24%)。结论 临床上疑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检测抗-HCV的同时,应加做HCV R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树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易感性.方法:对来自云南的树接种含HCV的病人血清,然后用PCR方法检测树血清的HCV RNA,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抗-HCV抗体,用原位PCR方法检测树肝细胞内的HCV RNA.结果:34.8%的树(8/23)在接种HCV后,血清中检出HCV RNA,对4 例抗HCV阳性和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树的肝组织进行原位PCR检测,结果在1例肝细胞中检出H CV RNA.此外,30.4%的树(7/23)在接种后出现抗-HCV抗体.部分阳性树均有不同程度的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及肝组织病理性炎症反应.对照组动物(2只)从未出现HCV RNA及抗 -HCV抗体,但其中一只树曾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结论:树可以感染HCV.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率及其HCV RNA的阳性率,为今后HIV患者丙肝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按结果分成抗-HCV(+)组和抗-HCV(-)组,再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的HCV RNA,分析比较HCV RNA阳性率.结果 在300例HIV感染者中,有146例抗-HCV阳性,154例抗-HCV阴性;在抗-HCV阳性组中,HCV RNA的阳性率为78.08%(114/146);在抗-HCV阴性组中,HCV RNA阳性率为26.62%(41/154);ELISA法和巢式PCR法检测HCV感染的符合率为75.67%[(113+114)/300].结论 在广西的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状况较严重.对HIV感染者进行丙肝筛查时,为减少漏诊率,建议采用PCR方法检测抗-HCV阴性血清中的HCV R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CVRNA定量检测阳性结果对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检测116例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标本。结果在116例标本中,抗-HCV( )/HCVRNA( )双阳性者83例,抗-HCV( )/HCVRNA(-)者12例,抗-HCV(-)/HCVRNA( )者21例)。两者阳性符合率为71.6%(83/116)。在HCVRNA定量阳性结果中,则有104例为HCV感染,其中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80.0%(83/104)。随着血清HCVRNA滴度的增高,抗-HCV的阳性率也增加,两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抗-HCV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应用抗-HCV和HCVRNA检测对临床上完善HCV诊断、评价抗病毒疗效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丙型肝炎抗体诊断(EIA)技术对30例单采浆献血员进行血清 HCV RNA、抗-HCV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①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50%)较 HCVRNA 阳性率(33%)高;②在抗-HCV 阳性标本中,OD 值在1.0以止者,HCV RNA 阳性率为86%,OD 值在0.99以下者 HCV RNA 阳性率为25%;③抗-HCV 阴性标本中 PCR 阳性率为22%;该研究表明在 EIA 检测基础上进行 PCR 测定,即节约 PCR 试剂,又可最大限度地阻断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在HCV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HCV感染患者血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抗-HCV、总的HCV核心抗原,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173例HCV感染者抗-HCV均为阳性。HCV RNA阳性率为49.7%(86/173);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36.4%(63/1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HCV核心抗原阳性60例(69.8%);HCV核心抗原阴性26例(30.2%)。82例健康对照者抗-HCV、HCV核心抗原、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在没有HCV RNA检测资格的实验室,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作为病毒存在和复制的一个指标,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中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建立了检测 HCV 核酸(HCV-RNA)的巢式(两步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其中标本 RNA的提取、互补 DNA(cDNA)合成时引物的浓度、PCR 的反应体积以及 PCR 时温度循环程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该法检测了6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52例(78%)为HCV-RNA 阳性。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的2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6例(59%)HCV-RNA 阳性。这些结果再次证实 HCV 感染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重要病因,并提示仅检测抗-HCV 可能会低估 HCV 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郭亮  陈享 《广东医学》1994,15(6):413-413,412
应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不及PCR法检测HCV RNA。据文献报道HCV的感染率高于抗-HCV抗体检测的结果,而PCR法可检出携带者血内少量的丙型肝炎病毒,因此被视为较有效的检测手段。我们对本院各科送检丙型肝炎的部分标本及少量献血员标本进行抗-HCV抗体和HCVRNA的检测,以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床检测抗-HCV诊断丙型肝炎的不确定性,提高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正确率.方法 对125例观察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HCV水平、采用PCR荧光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运用加法运算法则并结合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对HCV感染进行概率判定.结果 125份标本中,抗-HCV检测值(S/CO)范围为1.05~34.65、平均水平为26.70;检测出HCV-RNA阳性74例(占59.2%)、HCV-RNA阴性51例(占40.8%),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时,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0.408;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7.85~34.65范围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1.临床上依据抗-HCV检测结果诊断HCV感染时,应采取慎重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CV重叠感染。病例均为后发抗HCV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无先抗HCV阳性而后HBsAg阳性的个案,这可能反映HBV和HCV两种病毒感染的先后次序、不同传播方式及HBV对HCV易感性的增进作用。用RT-PCR检出30/45例血浆HCV RNA阳性,不仅确证HCV重叠感染诊断,还证实HCV复制及传染性。23/30例HCVRNA阳性者有输血史,提示输血是其获得HCV重叠感染的主要途迳。用PCR检出25/45例血清HBV DNA阳性,其中抗HBe阳性者的HBV DNA检出率为42.9%(12/18),明显低于(P<0.001)我们前文报道,提示重叠HC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此外有9例抗HBe阳性者,其HBV DNA阴性但HCV RNA阳性,反映HCV可能已取代HBV成为致肝损害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市售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对一组供、受血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未经地方血站抗HCV筛选的献血员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57%,经筛选后为1.03%~5.24%,正常人群为1.98%,同期受血者为7.59%,抗HCV阳性与阴性献血者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与20.0%。在9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的受血者中,1例患者受血前后抗HCV均为阳性,5例抗HCV及6例HCVRNA阳转,6例血清HCV感染标志阳转者中4例ALT明显较正常为高,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较重而再次住院治疗。研究还发现3例输血感染者所接受的血液中抗HCV呈低表达状态(采用ELISA检测,OD值0.22~0.39),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高危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方法克隆了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5’端非编码区(5’-noncodingregion,5’-NCR)序列,并根据此序列合成引物检测我国HCV各高危感染人群的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HCV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中的阳性率为81.8%(9/11),在HCV抗体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为63.6%(7/11),在HCV抗体阳性的献血员血清标中的阳性率为20%(4/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C)区和非结构(NS)区4条合成肽(CP_(10)、CP_9、CP_(33C)和CP_(100)),建立了ELISA检测抗-HCV的方法,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CV RNA作对比研究。发现在检测来自肝炎患者、供血员和其它疾病患者的320份血清标本中,有49份血清对1条或多条合成肽呈阳性反应;单一合成肽抗体检出率以CP_(10)最高(9.69%),CP_(33C)最底(3.44%),联合应用C区和NS区合成肽可显著提高抗体的检出率(P<0.01);57.14%~88.24%抗体阳性血清用RT-PCR可检出HCV RNA。提示应用合成肽检测本地区HCV感染者特异性抗体是可行的,联合应用多区段合成肽对减少假阴性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试剂在临床运用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14例确认HCV感染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非HCV感染的其他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CVcAg?抗HCV和HCV RNA,并对78例HIV感染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分析 HCVcAg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14 例确认丙肝患者HCVcAg检测162例(75.7%)阳性,且HCV RNA水平越高,HCVcAg检出率也越高?当HCV RNA载量>106/ml时,HCVcAg与HCV RNA检测的符合率达98.7%;60例健康对照和40例非HCV感染的各种肝炎HCVcAg检测均为阴性,显示了HCVcAg对诊断HCV感染得高度特异性?对78份HIV感染者样本进行HCV RNA测定,有16例阳性,以HCVcAg法测定有15例阳性,以抗HCV法测定仅有9例阳性?结论:HCVcAg可作为HCV感染诊断的血清病毒标志物,也可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HCV产生受到抑制的患者,以及在一些不具备开展PCR的医院实验室作为HCV RNA检测的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早期感染血液样本游离核心抗原(HCVcAg)和核酸(RNA)检测的意义。方法用国外HCVcAg试剂对8649份自然供血员及566份HCV可疑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利用一种核酸试剂(TMARNA)也对这566份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CVcAg试剂在8649份自然供血员血清中筛出一份HCVcAg单独阳性血清,在566份HCV可疑感染者血清中,筛出1份HCVcAg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确证产生的是核心区抗体。TMARNA试剂筛出6份HCVRNA阳性而抗体阴性的血清,利用傲拓HCV总抗原试剂检测,发现其中5份HCV总抗原阳性,同时这些血清在澳大利亚国家血液中心进行复核,RNA结果与我们一致。结论由于检出了HCVcAg单独阳性的窗口期样品和HCVRNA单独阳性的窗口期样品,认为利用HCV抗体试剂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同时,使用HCVcAg和RNA试剂做必要的补充实验,可以减少因窗口期造成的漏检。  相似文献   

18.
张绪清  胡大荣 《重庆医学》1993,22(3):196-197
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247名职业健康献血浆员中抗-HCV和HBV感染标志(HB-VM),并用PCR技术检测其中85人血清HBV-DNA的存在状况.发现抗-HCV阳性率为4.0%,HBVM阳性率为29.1%,HBV-DNA阳性率为11.8%≥40岁人群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人群(7.7%比0,P=0.042).HBVM阳性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8.3%比2.3%,P=0.038),HBV感染与HCV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伴随关系.HBVM阳性者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18.2%比 0,P<0.05).结论认为目前常规筛选献血员的方法不安全,建议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Fan WM  Zhu WF  Zhang SY  Wang QX  Yin LM  Wan H  Gao Y  Tian XL  Yu M  Jin J  Xu XY  Wei L  Zhu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392-396
目的 调查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自然史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河北省赵县某农村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献血员 (简称献浆员 ) ,于 1993年 8月经现场调查及血清学检测被诊断为HCV感染者 172例 ,未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 ,2 0 0 2年 7月对其HCV感染 9年后的转归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 172例HCV感染者中 ,9年后 2例死于晚期肝病 ,4例死于脑出血 ,1例意外死亡 ,9年后实际追踪到 14 2例 ,失访率为 13 9% (2 3/ 16 5 ) ,肝病的病死率为 1 2 % (2 / 172 )。该组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为 91 5 % (130 / 14 2 ) ,自然阴转率为 8 4 % (12 /14 2 )。在持续性HCV感染者中 ,经B型超声检查提示 ,肝硬化率为 3 1% (4/ 130 ) ;重度肝炎占 6 9%(9/ 130 ) ;中度肝炎 36 2 % (47/ 130 ) ;轻度 5 3 1% (6 9/ 130 ) ;另有 10 0 % (13/ 130 )诊断为脂肪肝。HCVRNA阳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酸转肽酶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HCV/HBV混合感染者肝硬化进程显著快于单独HCV感染 (P <0 0 5 )。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远远高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HCV/HBV混合感染者较单一感染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