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分别测定了正常组、特布他林组、特布他林十曲尼司特组豚鼠的肺组织β受体最大结合力和解离常数,结果显示:给特布他林后豚鼠肺组织β受体发生明显的向下调节.曲尼司特可预防此向下调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特非那丁(tcrfenadine)为特异性H1;组胶受体桔抗剂,1981年由美国MarionMerrellDow药厂研制成功,国内由扬州制药厂开发上市。其特点是效果好、起效快、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极少出现嗜睡,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等麻疹、虫咬皮炎、湿疹、瘙痒症及过敏性鼻炎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陆续发现其一些不良反应。1皮肤损害刘毅等[1]报告,1例33岁女患者,因过敏性鼻炎口服特非那丁60mgbid,服后第五天,患者出现全身瘤痒,皮肤潮红,面部、上臂屈例及臀部出现风团。来院就诊后继续服特非那丁,加服维生素C0·2g,tid,…  相似文献   

3.
刘斌  肖敏  陈晓云 《江西医药》2009,44(7):693-694
目的评价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ml(以后简称低右)+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根据病情常规选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硝酸酯类药物等。低右杏丁组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右+杏丁液.用法为20ml杏丁注射液加入低右500ml静滴,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低右+杏丁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杏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低右+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UV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特非那丁片含量的方法,选用80%甲醇为溶媒,测得特非那丁的回收率达99.7%,当特非那了浓度为4~20μgml-1时,线性方程;y=0.4650x+0.1925.r=0.9998。  相似文献   

5.
特非那丁口服引起荨麻疹型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非那丁口服引起荨麻疹型药疹1例刘毅,刘丽(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272129)患者,友,33a。因“过敏性鼻炎”口服特非那丁(Terfenadine)(商品名“敏迪”,扬州制药厂生产)60mg,每日二次,服后第五天,患者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  相似文献   

6.
CALVERLEY等研究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单用ICS组或单用LABA组。本研究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SM)和糖皮质激素氟替卡松(FP)治疗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β-AR)密度和β1-受体基因(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35例)、美托洛尔治疗组(34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5例),2个月后复测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心衰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治疗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卡维地洛治疗组和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P〈0.01),卡维地洛治疗组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下调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与病因无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卡维地洛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定量雾化吸入可必特(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与口服葆乐辉(茶碱缓释片)对支气管扩张的作用。方法:将47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40%-50%的哮喘或COPD患者随机分成葆乐辉组(28例)和可必特组(19例),于试验用药前后分别测定FEV1值。结果:可必特组患者FEV1、从试验前的44%升至58%;葆乐辉组患者FEV1从试验前的43%升至52%,两组均能使患者FEV1值显著增加(P值均<0.01),表明两药对扩张支气管均有疗效。可必特组患者试验前后FEV1值增加14%、葆乐辉组患者试验前后FEV1值增加9%,两组增加值具有显著性差别(P<0.01)。表明可必特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明显大于葆乐辉。结论:可必特比葆乐辉对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1月25日在上海召开了特非那丁临床总结大型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是上海各级医院的皮肤科医师和有关人员,达340多人。会议由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秦万章教授主持。瑞金医院郑捷、中山医院金岚、上海皮肤病防治所汤依晨医师分别代表各自医院报告临床使用特非那丁的情况。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研究中心单一君副主任医师代表上海特非那丁协作组作了特非那丁临床验证的总结。国内目前唯一生产特非那丁的扬州制药厂副厂长罗晓佳总经济师介绍国内外使用特非那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 特非那丁(Terfenadine TFN)为H_1—受体拮抗剂,无中枢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急慢性荨 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本中心相继研制了特非那丁胶囊和颗粒剂,分别采用非水滴定法和电荷转移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本文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囊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药品  相似文献   

11.
对760名患有急、慢性荨麻疹,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分特非那丁组(384例)、扑尔敏组(131例)、安慰剂组(245例)。特非那丁和扑尔敏的剂量分别为60mg或4mg,bid,连用1wk。特非那丁组86.7%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扑尔敏组为74.8%,安慰剂组为23.7%,特非那丁的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P<0.01)。其嗜睡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但扑尔敏嗜睡发生率34.4%,显著高于特非那丁(P<0.01)。  相似文献   

12.
戴山林  黄茂  王虹 《江苏医药》2000,26(9):690-692
目的探索β2受体激动剂(β2AA)对哮喘豚鼠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哮喘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沙丁胺醇组(10只),地塞米松组(10只),地塞米松加沙丁胺醇组(20只)。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哮喘豚鼠血淋巴细胞GR的亲和力(kd)及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用凝胶阻滞分析法测定GR与糖皮质类固醇反应片段(GRE)的结合能力。结果沙丁胺醇组GR与G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瘤白血病组,有骨髓侵润组和无骨髓侵润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其血清进行β2-MG进行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百分率。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β2-MG水平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1);淋巴瘤白血病组高于骨髓侵润组(P〈0.01).3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β2-MG水平均低于化疗前的水平(P〈0.05)。②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73±1.79%、4.15±1.43%。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reg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瘤白血病组和有骨髓侵润组Treg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无骨髓侵润组(P〈0.05),疾病越严重,Treg细胞表达水平越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化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降低,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的疗效。方法32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每晚口服孟鲁司特5 mg,共用3个月。按需使用短效β_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以缓解症状。记录每天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咳嗽评分,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结果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咳嗽评分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_2受体激动剂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1%(29/32)。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哮喘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降压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经济学评价。方法把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依拉普利+双氢克尿噻);2组:钙拮抗剂(CCB)+B受体阻滞荆(氨氯地平+倍他乐克);3组:ACEI+CCB(依拉普利+氨氯地平)。观察血压达标率、治疗坚持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经济学评价。结果血压达标率、治疗坚持率、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济学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I+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和成本增量效益,ACEI+CCB成本/效益比高。结论3种联合降压方案,虽然没明确的禁忌症,但CCB+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属于最佳价效比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含量变化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6.66±1.30)%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10.99±2.64)%(P〈0.05)和正常妊娠组(12.63±3.05)%(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TGF-β(123.64±27.31)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TGF-β(179.25±24.67)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TGF-β(211.72±63.49)pg/L(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IL-10(145.37±42.45)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IL-10(203.47±42.56)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IL-10(234.45±51.21)pg/L(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低下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降低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特非那丁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非那丁是常用的抗组胺药物之一,为了解本院特非那丁的使用频度和合理性,调查了2000年4-8月的门诊处方15 64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特非那丁的处方有3687份,占调查处方的23.57%。特非那丁的不合理配伍的发生率为13.9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的目的是客观评价特非那丁的疗效。共选择了42例典型的花粉症患者,用双盲法分为特非那丁组(20例)及安慰剂组(22例)。试验前进行皮肤试验终点滴定,在服特非那丁60mg,bid,或安慰剂3d后重复滴定。结果表明,特非那丁明显抑制了风团反应,平均终点稀释度从10~(-5.6)移至10~(-3.9)(P<0.01),而安慰剂组的风团大小及终点稀释度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药效学沙美特罗(salmeterol)是选择性β_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在动物和哮喘病人可以产生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吸入该药50μg或100μg后,在1秒钟最大呼出气容积(FEV_1)半数改善时间分别是17和13分钟,沙丁胺醇200μg吸入后的FEV_1是14分钟,表明沙美特罗50μg同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临床用药》1998,(1):39-40
在罕见的情况下,抗组胺剂特非那丁(Terfenadin)和阿司咪唑(Astemizol)有心毒性作用。这们可引起心律失常,并可过渡到致命性心室纤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