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朝阳  许文林 《江苏医药》1997,23(4):264-265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GI-NHL)系指NHL原发于胃肠道粘膜下层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外器官中,胃肠道是NHL好发部位。现将我院1978~1991年收治,资料完整并随访5年以上的2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73岁,平均44.2岁。病程10天至半年,平均15周。临床表现:腹痛12例,原发于胃7例,以隐痛不适为主,原发于肠5例,常为阵发性绞痛。其他腹胀9例,发热8例,盗汗8例,贫血8例,消瘦7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块、肠穿孔各2例,肠梗阻、腹膜炎各1例。实验室检查常见贫血及大便隐血阳性,无特异性。胃镜检查1…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0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PML)患者的资料,方法: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幕上,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以颅内高压和神经系统局部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上无特征性表现,术前临床诊断不易,易被误诊,单纯手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期3.5个月,采用手术全切除,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者中位生存期12.5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要延长患者生存期。有赖于尽可能早期手术切除,并行放疗和选用有效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结果 术前早期诊断2例.术后随访15例,死亡13例,2例存活.术后行放、化疗者中位生存期13.7个月.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难以确诊、预后差.手术应以保留患者重要神经功能为前提,强凋手术与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兴  张智民  陆小明 《江苏医药》2005,31(11):820-822,F00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PCNSL32例。结果 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确诊,31例手术确诊。31例手术中全切或近全切除28例(90%),大部切除3例(10%),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检查:B细胞型淋巴瘤30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22例(69%),稳定6例(19%),症状加重4例(12%)。术后辅以放射治疗25例,联合化疗9例。结论 PCNSL为少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延长PCNSL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7岁,1999年6月24日因贫血、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住血液内科,于1999年7月2日上午在禁食状态下,患者突然大汗淋漓,上腹剧痛、头昏、全身乏力。下午因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转入外科。查体:神清,一般情况极差,四肢稍凉,T36℃、R21次/分、P86次/分,BP60/40mmHg。额面、口唇、结膜、皮肤、甲床苍白、四肢皮肤可见大块状瘀斑。瞳孔型圈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外科情况: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全腹压痛、压痛以左中上腹为显著,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未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术后8天死亡外,22例术后患者生存期8 ~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3.2个月;其中18例行放疗+化疗,生存期8~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8.5个月;18例单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为10 ~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9.2个月,5例多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问为3~ 15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肿瘤鉴别,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定性.采用包括手术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5~76岁,病理类型全部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中位生存期26个月。年龄≥60岁和脑脊液蛋白浓度>600mg/L是预后不良因素。与单独放疗或化疗比较,放化疗联合可延长总生存期(OS)(P<0.01),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未能延长OS(P>0.05)。结论年龄≥60岁和脑脊液蛋白浓度>600mg/L提示PCNSL患者预后不良;放化疗联合较单纯放疗或化疗可延长OS,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未能延长OS。  相似文献   

9.
任宏轩  张灿珍 《云南医药》1997,18(6):431-431
两种方案交替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5例临床观察任宏轩张灿珍王羽丰我们自1992~1996年8月应用CHOP/COBDP方案交替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7~76岁,平均年龄46.93岁。...  相似文献   

1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iclymphoma,PCNSLM)是指用现代诊断方法,仅能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有恶性淋巴瘤存在,而未发现其他部位的淋巴瘤而言[1]。本病曾极少见,但在国外,现仅位于常见的脑脊膜瘤和低度星型胶质细胞瘤之后[2],其发病率在AIDS和非AIDS人群中均有明显上升[3]。在国内,近年来发病也有上升,1988年前曾报道有33例,本文检索统计在近15a内已有137例报道。本文就我们收治的PCNSLM7例报告如下,以期引起对本病的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主要临床特点例1:女,31岁。主因四肢麻木,活动受限10个月,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误诊原因及防范策略.方法:对在我院住院首诊误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11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 15例,首诊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误诊主要原因:①临床少见,医生缺乏该病诊治经验;②...  相似文献   

12.
李晋云  袁志伟 《云南医药》2000,21(6):529-530
患者女,52岁。月经增多2年,发现右下腹包块半月就诊。自发病以来常感头晕、乏力、右下腹带有针刺疼痛样。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正常。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光滑,宫体前位,活动可。右附件区可触及1包块,约10cm×8cm大小,左附件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04,单核细胞004,嗜酸细胞001,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98×109/L。临床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肿块大小约9cm×7cm×5c…  相似文献   

13.
郭瑞珍  梁国桢 《贵州医药》1995,19(3):150-152
随访88例NHL,随经占同期NHL的31.54%,死亡率为65.91%(55/88例),平均病程17.06月。本组资料的特点有:临床Ⅲ-Ⅳ期病人多(62.50%),高度恶性组病人多(71.59%)、T细胞不源的肿瘤多(57.95%)、中老年患者多(63.60%)、男性患者多(84.55%)、结内病变多(54.5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38例,通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0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2例;另2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章斐然  李逸源 《河北医药》2000,22(10):763-76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临床上较为少见 ,是指原发于脑 脊髓轴淋巴瘤而未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瘤 ,发病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0 .5%~1.6 % [1] ,其来源主要为B淋巴细胞。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缺陷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病毒感染等患者易患此病。我院 1989~ 1999年共收治PCNSL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57岁 ,平均年龄中位值 36岁。既往均无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缺陷史 ,病程 1d~ 1年。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 5例 ,昏迷 1例 ,抽搐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15例经济困难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NL)患者在门诊进行化疗。方法应用米托蒽醌(MTZ)为主方案在门诊化疗,每月1疗程,连续6疗程。结果15例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总有效率为73%。MTZ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结论MTZ在门诊治疗NHL患者。具有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经济困难的HNL找到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胃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应用ELISA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性婴幼儿胃肠炎287例,每例建立档案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287例中并发良性惊厥15例,热惊厥8例,无热惊厥7例,1例存在反复惊厥,并发轻度脑炎2例。治愈后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结论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存在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症状较轻,预后多良好。儿科医师要重视,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留存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骨髓DNA含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峰  黄富麟 《江苏医药》1992,18(7):378-378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骨髓细胞DNA 含量,试图在DNA 水平研究NHL 病理亚型、骨髓侵犯及近期疗效的差异,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材料与方法1989年11月~1990年12月收治NHL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1~71岁,平均44.8岁。除1例Ⅰ_A 期外,余均为Ⅲ或Ⅳ期。卡氏评分多在70~90分。病理分类依据全国NHL 工作分类,22例NHL 中,高恶度11例,其中淋巴母细胞性3例,免疫母细胞性2例,小无裂细胞性2例,组织细胞性2例,多形细胞性2例;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临床上以颅内压高为主要症状,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单一、异型、围绕血管呈套袖样排列,无滤泡形成;免疫组化:LCA、CD20或CD43阳性,CK、GFAP阴性,提示多为B细胞性。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需与其他颅内小圆形细胞肿瘤鉴别,光镜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