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单克隆抗体(OKT3)对于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耐激素性急性排斥的68例患者分别给予ALG、OKT3治疗.结果 ALG治疗36例,治愈25例,治愈率63.9%;OKT3组32例,治愈28例,治愈率8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KT3治疗近期内发生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效果优于ALG.  相似文献   

2.
ALG和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单克隆抗体(OKT3)对于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耐激互性急性排斥的68例患者分别给予ALG、OKT3治疗。结果:ALG治疗36例,治愈25例,治愈率63.9%;OKT3组32例,治愈率28例,治愈率8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KT3治疗近期内发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效果优于ALG。  相似文献   

3.
4.
5.
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源化的抗IL 2R单克隆抗体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 方法  6 5例肾移植受者分为两组 ,赛尼哌组 2 2例 ,对照组 4 3例。两组均采用环孢素A +骁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 1h和术后 15d分别给赛尼哌 5 0mg。观察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4 5 % ,对照组为 16 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不良反应和感染方面 ,两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赛尼哌可以显著减少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多克隆抗体(ATG-F)及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方法笔者所在中心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对于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的急性排斥患者51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多克隆抗体ATG-F和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G-F治疗28例,排斥反应逆转26例,治愈率89.3%;而OKT3抗组23例,排斥反应逆转16例,治愈率69.6%。两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KT3和ATG-F同为抗淋巴细胞的抗体,但其针对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ATG-F临床效果肯定,并且用量灵活,不良反应小。而OKT3治疗效果一般,则具有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及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环孢素 A(Cyclosporine A,科称 CSA)应用于临床以来,便临床上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多缺乏典型的临床征象。目前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问题仍是排斥反应,及时准确地诊断排斥反应并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是保护移植肾的关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环孢素A 全血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7例尸体肾移植术后病人的全血环孢素 A 浓度进行监测,对全血环孢素 A 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防治意义进行  相似文献   

9.
Simulect(basiliximab)作为人/小鼠嵌合体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的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药物,能与IL-2R特异性结合。其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明显,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是一个较理想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排斥反应药物。  相似文献   

10.
单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  曾涛  孟栋良  李新长 《江西医药》2009,44(3):207-209
目的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寻找能早期诊断和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往,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将就近年国内外热点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人类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减少肾移植受试者的急试者的急性排斥现象。它尤其适用于活化T细胞上白细胞间素-2(IL-2)受体Ⅱ型(Tac/CD25),并通过IL-2诱发的T细胞增生产生竞争性拮抗来达到免疫抑制。Daclizumab对IL-2受体的作用比鼠科抗体有更多的优点,包括提高效应器功能,降低免疫遗传的可能性及延长消除半衰期。在两个Ⅲ期试验中,daclizumab(术前用1mg/kg,之后每隔2周用1次,共用5个剂量)联用以常规环孢菌素为主加/不加硫唑嘌呤的免疫抑制治疗后,为期6个月的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比安慰剂少。D aclizumad受试者与安慰剂受试者比较,平均排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急性排斥时间明显增加。在一项试验中,daclizumab受试者移植术后1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安慰剂受试者,其它试验也显示有利于本品的动态。本品受试者在两个试验中,1年内移植生存率均大于安慰剂受试者。  相似文献   

14.
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达利珠单抗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36例病人分为 3组 ,A组 14例给予达利珠单抗 2次 ,B组 7例给予达利珠单抗 5次 ,C组 15例为对照组 ,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不良反应 ,时间为 6mo。结果 :3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9% ,2 9% ,73% ,A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A ,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首次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分别为 65d ,70d ,4 8d ,术后 1,6moA ,B组移植肾功能优于C组 (P <0 .0 5 )。胃肠道不适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达利珠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无明显不良反应 ,给予 2次与 5次的治疗效果相似 ,是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排斥反应是当今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早期是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更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我们应用抗急性肾排斥药鼠单克隆抗体CD3(莫罗莫那-CD3;muromonab-CD3;OKT-3),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排斥反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顾继礼 《江苏医药》2000,26(12):973-973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是一种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 ,发生肾破裂出血可使病人迅速死亡。我院 2 0 0 0年 1月连续发生 2例HAR肾破裂出血 ,经积极抢救 ,果断切除移植肾 ,才使病人成活。现报告如下。例 1,女 ,37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生育 4胎 ,术前 2次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检测均为强阳性 ,分别是 90 %和 77 8%。供受者血型相同为B型血 ,于 2 0 0 0年 1月 31日行肾移植术。供肾热缺血时间 6分钟 ,开放血流后输尿管即有尿液流出。术后前3天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日 50 0mg静脉滴注 ,开始每小时尿量 10 0 0ml,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25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进行了诱导治疗,其中13例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9例用赛尼哌1 mg&;#8226;kg 1,2例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500 mg&;#8226;d 1,2例用莫罗莫那 CD3(OKT3)5 mg&;#8226;d 1;12例PRA阳性者,5例使用ALG 500 mg&;#8226;d 1,7例用OKT3 5 mg&;#8226;d 1.结果:PRA阴性者术后3个月内均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1 a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3.0%,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RA阳性者术后均无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仅1例(8.3%)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5.0%,与同期PRA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人、肾1 a生存率分别为91.0%,83.3%,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高PRA患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87.0%,72.0%,P<0.01).结论:对于高PRA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人、肾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min及术后d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mg+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2/21),发生时间(2.8±s0.8)mo;对照组发生率29%(6/21),发生时间(1.1±0.7)mo,早于试验组(P<0.01)且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试验组(4.0±0.7)d,对照组(7.8±1.6)d,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环孢素、霉酚酸酯和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8年开展肾移植手术至今共行同种肾移植术1647例次,其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3例次。本文分析这23例超急性排斥反应基本状况,并对该病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