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误诊为脊柱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男,49岁。因腹泻后全身疼痛、消瘦半年,加重伴咳嗽2个月,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精神应激后腹泻2天,继之出现全身疼痛,以腰骶、足跟为重,夜间症状明显。曾于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行腰椎CT扫描示腰4~5轻度椎间盘突出,行骶髂关节CT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查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阴性。诊断为脊柱关节病。予对症治疗,症状一度明显减轻,但患者逐渐消瘦。1个月后全身疼痛逐渐加重,随之因“感冒”出现咳嗽,痰中带血1次,此后持续阵发性干咳,且全身疼痛症状明显加重,夜间难以入睡,并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半…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8-01/2008-12共收治小肠憩室误诊2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38岁。因右侧髂腰部反复疼痛20个月、加重2周就诊。20 a前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曾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反复出现右下腹及髂腰部疼痛,曾行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腔脓肿形成,给予抗感染治疗疼痛均可缓解。入科时查体:心肺正常。腹平坦,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右侧腰大肌及骶脊肌压痛(+)。CT示:(1)双肺未见异常征象;(2)右侧腰大肌脓肿,伴右半结肠粘连,结肠旁沟及髂窝内有脓肿形成;(3)腰椎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血常规示:W BC 7.75×109/L,N 0.609,ESR9.0 mm/h;结核杆菌抗体:阴性,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末端距回盲部10 cm处系膜对侧有一较大憩室约6 cm×1.5 cm×1.5 cm,尖端朝向胸腔,行走于后腰肌中。结肠旁沟、腹腔、后腹膜等处均未见明显脓液,遂行憩室切除术。病理回报示:回肠憩室。术后恢复良好,住院半个月痊愈出院。随访,未再出现右侧髂腰部疼痛。例2:女,60岁。有慢性胃炎病史。主因阵发性中上腹闷痛1周、加剧5 h入院。  相似文献   

3.
对带状疱疹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0岁。以右腰腹部红斑、水疱伴疼痛7d来诊。7d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腰骶腹部及阴茎部先后出现红斑,水疱伴疼痛未治疗来我院以带状疱疹收住院治疗。既往无前列腺疾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骶部、腹部、臀部、阴茎部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其上可见簇集的丘疹水疱。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男,23岁。因右下肢放射痛1个月伴双下肢乏力1周,症状加重伴双上肢乏力1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下肢疼痛,以大腿前侧明显,1周前出现行走乏力,在外院行腰椎间盘MRI检查示:腰4~腰5椎间盘膨隆,腰5~骶1椎间盘轻度向后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5~骶1),考虑患者神经受压明显,近期出现双下肢乏力,存在受压神经功能受损的可能,予腺苷钴胺口服改善神  相似文献   

5.
周恩岐 《新医学》2005,36(3):173-173
患者,男,67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2个月。门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收住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腰椎局部压痛明显,沿坐骨神经走向区压痛阳性,双下肢肌力Ⅲ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CT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中央型)、腰5~骶1椎间盘向右后脱出伴腰5右侧椎弓骨质疏松吸收改变。手术探查:腰5椎管内见暗红色肿块充填,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腰5右侧椎弓及右侧横突骨质呈筛孔样破坏。病理切片报告:腰5椎管内转移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用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疼痛门诊诊治的骶髂关节炎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1个月前突发右臀区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次日疼痛剧烈影响睡眠,伴行走不利,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诊断为第3~4腰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炎,予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显。后就诊于我院骨科、神经科、感染科等多个相关科室,完善系列检查后除外腰椎病变、坐骨神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布鲁菌病、结核等疾病,但终未能明确诊断。发病后2个月因疼痛加剧就诊我院疼痛门诊,经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罗哌卡因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诊断性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诊断为骶髂关节炎。治疗后3个月随访病情稳定。结论超声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对骶髂关节炎兼具诊断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男,65岁.右侧睾丸增大0.5a,增大迅速伴右腹部疼痛1周入院,0.5a前发现右睾丸增大,无不适,未治疗.1周前发现睾丸增大明显,且伴右侧腹部阵发性疼痛.体检:腹软,右侧腹部饱满,未触及明显肿块,散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阴囊皮肤正常,右侧睾丸约6 cm×4 cm×3 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沉重感.透光试验(一).B超:右侧睾丸形态饱满,内部回声不均,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实性略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CT:右侧腹膜后见固定团块状高密度区,增强扫描见右侧腹膜后、肾门区下腔静脉周围及腰大肌、髂腰肌前方显示有梭形结节样高密度区,右睾丸明显增大,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骨科的慢性腰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及臀上部等处的骨或软组织慢性病变所致的疼痛症状,原因较多,隐性骶裂(recessive hiatus sacalis,RHS)是其中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以我院184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肺癌脊椎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病例资料男,68岁。因腰痛4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入院。4个月前出现腰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未做特殊处理。1个月前腰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腰椎X线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腰4椎体轻度楔形变,腰4、5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待排除。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我院。行腰椎CT扫描示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膨大,硬膜囊受压,腰椎退行性改变伴小关节增生。摄X线胸片及查血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均正常。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予综合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