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15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锋  吴至声 《广东医学》2002,23(5):517-51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套叠紧密的原因及手术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的小儿肠套叠152例进行分析。结果:152例中发现肠坏死37例,有器质性病变25例,复磁叠57例,行手法复位112例,肠切除吻合术38例,肠造瘘术2例,治愈150例,死亡2例,结论:肠套叠原因多样,套叠时间长,复套叠,继发套叠是决定手术的因素,术中应注意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大都有腹痛、呕吐、腹部肿物等表现,引起套叠的原因多为炎性水肿及恶性肿瘤。结论:成人肠套叠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大都有腹痛、呕吐、腹部肿物等表现,引起套叠的原因多为炎性水肿及恶性肿瘤。结论:成人肠套叠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在各类肠套叠中,回盲部套叠占总数的90%以上,小肠和结肠型套叠少见。我院从1989~1996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46例,小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自发复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9例小肠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手术组,将可能影响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自发复位的13项因素(性别、月龄、病程、发热、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便、腹胀、腹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套叠直径、套叠长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预测因素是否与患儿小肠套叠的自发复位有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发热、腹部包块、果酱样便、腹胀、腹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套叠直径和套叠长度9项因素与小肠套叠能否自发复位密切相关;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有6项因素可预测小肠套叠患儿是否需紧急手术,其作用强弱依次为果酱样便、套叠直径、腹部包块、病程、套叠长度、腹胀。结论小儿小肠型肠套叠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具有自发复位的特点,果酱样便、套叠直径、腹部包块、病程、套叠长度、腹胀是患儿小肠套叠自发复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顾斌 《海南医学》2009,20(12):137-138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伴套叠内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1例小儿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61例均经空气灌肠及手术复位证实,其中48例套叠内见淋巴结,48例中有4例复发。结论超声不仅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而且能发现套叠内淋巴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旭斌 《河北医学》2008,14(7):843-845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具有腹痛,16例有腹部肿物,15例有呕吐。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2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大多数套叠原因不明,发现器质性病变仅为极少数约占3.5%,而肠重复畸形引起肠套叠更为罕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0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具有腹痛,8例有腹部肿物,7例有呕吐.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与X线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婴幼儿肠套叠的二维超声与X线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取一连续时间段,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婴幼儿再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X线检查也确诊为肠套叠者即行空气灌肠复位,未能复位的则行外科手术处理。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者而X线检查不支持其诊断的,由临床继续观察,对仍不能排除肠套叠者施行剖腹探查。结果:根据超声图像作出肠套叠诊断者125例,此125例再经空气灌肠X线检查,发现套叠块119例,未发现套叠块6例,在X线未发现套叠块的6例中,有4例临床症状继续存在,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肠套叠,且均为小肠套叠。超声误诊2例,X线误诊4例,结论:本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超声检查对于各种类型的套叠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于单纯小肠套叠及发生于小肠内的其它罕见套叠则较难发现。  相似文献   

12.
谈谈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比较常见、且能在短期致命的急腹症之一,临床所占的比例最高。若能早期发现,治疗简单,疗效很好。一旦延误诊断,往往在十几小时或几十小时内引起肠坏死,甚至死亡。肠套叠的本质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常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远端肠管也可套入近端肠管,称为逆行套叠,但较为少见。大多数是单发套叠,偶然也有多处肠管同时发生套叠的,称为多发性肠套叠,亦较为罕见。肠套叠的外管部分称为鞘,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低频及高频超声显像对临床可疑肠套叠患者进行检查,测量大肠或小肠套叠的外径及长度。结果:169例小儿大肠套叠,低频B超确诊28例,套叠肠段外径29mm~42mm(均值35mm),长度65mm~81mm(均值75mm);高频B超确诊141例,套叠肠段最大外径39mm(均值33.3mm),最大长度72mm,(均值71.5mm)。11例小肠套叠,低频B超确诊1例,套叠段外径26mm,长度51mm;高频B超确诊10例,套叠肠段最大外径19mm(均值16.6mm),最大长度40mm(均值23.4mm)。结论:高频超声显像比低频超声对诊断肠套叠的确诊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段忠祥 《中原医刊》2001,28(7):53-54
自1985年7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年龄的肠套叠患者195例,其中成人肠套叠22例,占11.3%。现就其诊治问题作一讨论。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7例。年龄15~81岁。45岁以上占55%。套叠原因:回盲部肿瘤7例,小肠肿瘤4例,急性阑尾炎3例,Meckel’s 憩室3例,腹部外伤及手术后2例,无明显原因(原发性)者3例。套叠类型:单纯小肠套叠8例(其中2例为回肠复套叠型),回结肠型5例,回盲结肠型3例,回回结肠型2例,盲结肠型3例,结结肠型1例。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89例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呕吐、腹痛为首发症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1.5个月,其中大于2岁的患儿占51.6%,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暂时性肠套叠具有独特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其套叠直径小[(1.64±0.32)cm],套叠长度短[(2.56±0.76)cm];所有患儿均未经灌肠整复或手术治疗,自发复位;随访1个月,9例患儿再次出现肠套叠.结论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主要是小肠的一过性套叠,在小儿肠套叠中并不少见,具有自发复位的特点,无需特殊治疗;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暂时性肠套叠及观察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整复结果与病程及套叠部位的关系。方法在放射科先行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小儿肠套叠后即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用肠套叠整复器诊断档缓慢注气,逐档提高压力,压力范围6.0~13.0kPa,必要时适量使用解痉药并辅以手法按摩。结果410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成功344例,成功率83.9%。其中病程〈24h、24~48h、48h〈病程≤72h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4.1%、77.6%、42.5%,不同病程整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套叠部位位于肝曲之前、横结肠、脾曲之后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2%、75.5%、68.1%,套叠部位位于肝曲之前整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套叠部位位于横结肠和脾曲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病程短、套叠部位在肝曲之前的肠套叠患儿更易整复。  相似文献   

17.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3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肠套叠,14例继发性肠套叠。套叠类型为回-结肠型73例,小肠型15例,结-结肠型5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1)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2)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3)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4)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18.
黄聪雯  唐辉  郑兆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28-3030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4年50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就其整复成功率与病程、肠套叠类型及程度、套叠肠管周围结构及其病变、全身情况及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本文50例肠套叠分3型,其中结肠型15例(30%),回结型21例(42%),小肠型14例(28%),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2%。肠套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及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整复成功与患儿全身情况、套叠肠管周围结构及其病变(5例)和整复方法有密切关系。结论:综合分析影响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的各种因素,掌握好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采用综合方法,才能提高小儿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临床遇到的3例结肠癌继发慢性肠套叠病例,通过X线钡剂造影、手术及病理检查得以证实。1例于有嗜银细胞癌病变的升结肠套叠段切除后,右侧结肠又转移衰竭而死;2例中1例为升结肠粘液腺癌,1例为横结肠腺癌伴套叠,均手术治愈。本文还分析了伴发肠套叠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成人肠套叠14例。结果超声能显示出套叠肠管特有的形态学改变,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纵切腹部探及多重肠管套叠而成的“套筒”样肿块声像,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并可无损伤的动态观察。结论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