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对MRS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及其与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鉴定筛选出20株MRSA。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丹参酮、万古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采用试管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联合使用时对MRSA的MIC,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丹参酮对MRSA的MIC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即标准株ATCC29213的M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在体外联合使用时万古霉素的MIC为(0.23±0.27)μg/ml,与单用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O.71±0.42)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C平均为0.75,呈相加作用。上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丹参酮合用的FIC均大于1.0,呈无关作用。结论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与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联合使用则呈无关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丹参酮有望成为治疗MR-SA感染的辅助用药,为MRSA感染的患者提供一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檗碱与临床常用抗生素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MRSA菌株,采用PBP2′胶乳凝集试剂盒对MRSA所产的PBP2′蛋白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及小檗碱对MRSA的MI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结果 10株实验菌株均为MRSA.单用小檗碱对MRSA的MIC值在32~128 μg/mL之间.8~16 μg/mL的小檗碱能使MRSA及ATCC 25923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及氨苄西林的敏感性增高,FIC指数在0.266~0.75之间.结论 8~16 μg/mL小檗碱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联用对MRSA有协同抗菌作用.该研究为今后小檗碱用于临床抗MRSA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草果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草果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 草果油具有明显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6 ~2.90 mg/mL、1.45 ~11.61 mg/mL;且草果油能明显增强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抗MRSA的体外活性,除1株(3.70%)在与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外,其余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率分别为81.48%、81.48%和77.78%,5株(18.52%)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 草果油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及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能力,具有开发与运用防治MRSA感染中药新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MecA基因表达水平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与作用。方法: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MRSA,提取MRSA细菌RNA,反转录成cDNA,实时荧光PCR检测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琼脂稀释法检测MRSA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40株MRSA分为低水平耐药组(12株)、中水平耐药组(15株)、高水平耐药组(13株)。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在MRSA低水平耐药组、中水平耐药组、高水平耐药组分别为58.87±30.30,363.37±200.05,1257.72±446.63,MRSA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没有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MRSA,但40株MRSA万古霉素的90%的细菌被抑制的浓度(MIC90)为2.0μg/mL。结论: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磷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各自单独以及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作用于153株MRS菌株,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杀菌曲线,电镜扫描观察细菌形态,评价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分别与磷霉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其联合用药的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联合药敏指数均≤2;联合应用对MRS杀菌速度加快,杀菌作用增强。[结论]头孢唑啉、红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均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能降低对MRS的MI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原因. 方法1993 ~ 2000年从479例病人创面中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菌株560株,以对苯唑西林的耐药判断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结果各年度MRSA 的检出率高达76.5% ~90.8%,MRSA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伊米配能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而对耐替米星的耐药率下降,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发现3株万古霉素中度敏感(VISA)的MRSA. 结论MRSA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而对耐替米星敏感,VISA的出现提示在万古霉素的选择性压力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MRSA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结论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红霉素、五味消毒饮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MRSA生物膜MIC(S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抑菌试验,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抗MRSA的作用。结果五味消毒饮、红霉素单独及联合检测时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RSA生物膜MIC(SMIC)分别为>1000g/ml、8μg/ml、2μg/ml+/1000g/ml和>1000g/ml、32μg/ml、8μg/ml+1000g/ml。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可增强对MRSA的抑菌作用,为临床MRSA的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原因。方法 1993~2000年从479例病人创面中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菌株560株,以对苯唑西林的耐药判断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 各年度MRSA的检出率高达76.5%~90.8%,MRSA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伊米配能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而对耐替米星的耐药率下降,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发现3株万古霉素中度敏感(VISA)的MRSA。结论 MRSA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而对耐替米星敏感,VISA的出现提示在万古霉素的选择性压力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隐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方法 用E-test检测头孢吡肟对8种96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与另外6种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吡肟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枸橼酸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头孢吡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PBP2a体外诱导与MRSA的耐药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作用于不同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点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PBP2a的诱导作用,方法:测定头孢拉啶和头孢氨噻肟单独和联合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联合抑菌分数,以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作对照;  相似文献   

11.
MRSA PBP2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MecA基因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pH、盐浓度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 ,PBP)表达的影响 ,以及PBP2a编码基因MecA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RSA特异性MecA基因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琼脂板稀释法 (32℃ ,pH7 2 ,40g/LNaCl苯唑西林MIC≥ 4mg/L)筛选MRSA。检测 2 0株MRSA在不同温度、pH、盐浓度时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测定MIC范围 ,MIC50 和MIC90 ;SDS PAGE分析 10株MRSA膜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2a)在不同培养条件时表达数量的差异 ,并进行配对差值的t检验。【结果】 180株金葡菌检测出MecA基因阳性MRSA 5 6株 ,按琼脂板稀释法检出 5 2株MRSA ,4株未被检出 (苯唑西林MIC分别为 :2 ,2 ,1,0 5mg/L) ,37℃、pH 5 2和 9g/LNaCl分别与 32℃、pH 7 2和 40 g/LNaCl条件下诱导 10株MRSA ,所表达的PBP2a含量前后比较差值有显著性 (P∶0 .0 2~ 0 .0 5 ,0 .0 1~ 0 .0 0 5 ,0 .0 2~ 0 .0 5 )。【结论】不同温度、pH、盐浓度通过诱导耐药蛋白PBP2a的表达明显影响MRSA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耐药水平 ,而其MecA基因却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可以快速检测M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对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氧化苦参碱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 g/L,对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5 g/L。结论:氧化苦参碱对MRSA和MSSA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抑菌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抗生素纸片在MH琼脂平板上对MRSA的抑菌环;用棋盘稀释实验进行肉汤稀释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抗菌药物对15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测定联合效应。结果 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后其MIC明显降低。FIC≤0.5,协同作用是26.7%;FIC为0.5~1,相加作用是73.3%;无拮抗作用和无关作用。结论 万古霉素目前对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其与阿奇霉素在体外对MRSA有较好的联合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6种抗菌中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几种常用抗菌中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活性。方法选择6种(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常用抗菌中药,采用水提法提取浓度至1g/ml。以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100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黄连、连翅对MRSA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连对MRSA的作用最强,MIC值≤0.025g/ml。同一种中药对MRSA的不同菌株表现出相近的抑菌活性。结论常用抗菌中药对MRSA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中抗菌中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种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对MRSA的MIC,应用PBP2’胶乳凝集试剂盒对MRSA所产的PBP2’蛋白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种中药单体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经PBP2’鉴定,16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MRSA。大黄酸的抗MRSA作用最强,MIC在4-16μg/ml,其次为小檗碱,而黄芩苷,黄芩素和穿心莲内酯抗MRSA的作用较弱,绿原酸对MRSA没有抗菌作用。结论大黄酸对MRSA的抗菌作用最强,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固公果根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5种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固公果根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肠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饱和正丁醇层对受试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39~156μg/ml;乙酸乙酯萃取层抑菌活性较强,MIC为156~625μg/ml;氯仿萃取层抑菌活性较差,MIC>1 250μg/ml;水萃取层抑菌活性最差,MIC>2500μg/ml。【结论】固公果根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水饱和正丁醇层对受试菌株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五环三萜类柴胡皂苷单体抗耐MRSA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Bp3(saikosaponines,Bp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单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作用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MRSA的MIC及其与头孢唑林的协同作用。结果Bp3对MRSA的抑菌作用优于头孢唑林且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在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MRS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头孢唑林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血症的诊断及抗生素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BACTEC-NR730型细菌自动测仪鉴定细菌,SCEPTOR系统微量平板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8.3%,阿米卡星为30%,环丙沙星为31.7%,头孢唑啉为46.7%,苯唑西林和头孢曲松等其它药物均高于50%,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93.3%有基础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占绝大多数。治疗上以头孢唑啉、苯唑西林、头孢曲松、阿米卡星、舒氨西林等联合用药,疗效尚好。结论 如有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或皮肤感染性发热者,应注意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及时做血培养,有助诊断;虽然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但联合用药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阐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MRSA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株ST239型MRSA临床分离株,采用1/10和1/2最小抑菌浓度(MIC)亚胺培南与其体外共培养1.5、6.0和12.0h,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亚胺培南)、1/10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10MIC浓度亚胺培南)和1/2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2MIC浓度亚胺培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MRSA株毒力相关基因纤维黏连蛋白A(fnbA)、葡萄球菌蛋白A(spa)、α溶血素(hla)、白细胞毒素D(lek-D)和E(lek-E)、肠毒素A(sea)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MRSA株体外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共培养6.0和12.0h时,1/2MIC组MRSA株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1.5和6.0h时,6个MRSA毒力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培养12h时,1/10MIC和1/2MIC浓度组MRSA株各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未能检测到。结论: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ST239型MRSA多种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效应,高浓度亚胺培南可抑制MRSA的体外增殖,提示亚胺培南对于重症MRSA感染患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方法,观察Bingdeling对临床常见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中药方剂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等抗菌药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方剂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MIC是原液的0.016倍;体外Bingdeling联合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罗红霉素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增强抗菌作用。结论Bingdeling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与阿莫西林等抗菌药有协同抑菌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