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绍华 《医学综述》2011,17(4):507-5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非造血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证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能,但是其向靶组织器官归巢率低,且MSCs归巢后的分布和分化直接影响其应用。因此,进一步明确MSCs的归巢机制及归巢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将MSCs更好地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并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MSCs主要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MSCs的免疫学特性、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血液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或器官间质当中。1867年[1],德国病理学家Cohnhe in推测骨髓和血液中存在能向非造血系统分化的干细胞,1968年,Fried-edste in首次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在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它能分化成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故将其命名为MSCs。人们发现骨髓中MSCs的数量丰富,近年来,也有从骨膜、肌腱和胎儿脐带血等组织中分离出MSCs的报道。随着细胞移植的发展,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细胞移植的一种可行性供体…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重要的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功能。其特殊的免疫学特性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最近的研究显示,MSCs本身免疫原性低,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体内MSCs也表现出了类似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现就近年来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类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特定的体外和体内条件下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骨,软骨细胞等,还可跨胚层横向分化[1,2]。体内的MSCs具有免疫调节及支持造血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戴林  姜津霞 《医学综述》2011,17(3):321-324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视,但体外多次扩增后或在某些疾病中,MSCs有衰老迹象,表现为形态上出现衰老的变化、增殖速度及能力逐渐减低,分化潜能改变等。MSCs的衰老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MSCs表现为生长缓慢,成骨呈脂肪能力异常,提示SLE是一种MSCs病,现就MSCs衰老与SLE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形成、保护神经和细胞替代治疗作用,此外,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如抑制T细胞增殖和B细胞增殖分化、调节自然杀伤性细胞活性和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等。最新研究表明,移植MSCs能有效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文章就MSCs移植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系统中,因其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纤维组织祖细胞和骨髓支持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而得名。MSCs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处于休眠状态,在病理状态或外因诱导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再生和更新能力。正常情况下,MSCs可以分化为与其组织来源一致的细胞,但有时也不遵守该规律,表现出横向分化能力。MSCs在体外培养亦表现出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成软骨、成肌肉、成脂肪、分化及中胚层以外的细胞,如神经元等。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艳  范洪学 《吉林医学》2007,28(2):156-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如骨髓、外周血、脐血、脂肪、胎肺、胎肾等组织。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另外,MSCs还能够支持造血,对造血干细胞有扩增作用,共移植造血干细胞和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临床上MSCs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替代治疗等领域[1]。本文对MSCs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多分化潜能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来源1.1骨髓:目前…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在组织损伤的修复、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多方面广泛应用,且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MSCs治疗糖尿病足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眭维国  谭秋培  薛雯  陈洁晶 《医学综述》2012,18(23):3939-3941
人体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超过200种人体细胞类型,它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多潜能性使得一系列疾病,包括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看到了希望。而胚胎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揭示胚胎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以及其多潜能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总结在过去几年中已报道的部分关于人体胚胎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的进步及其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岑 《医学综述》2013,19(6):994-996
干细胞以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现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通过对多种终末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外源性重编程而获得,因其来源方便、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立即成为细胞重建和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就iPSC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真皮多能干细胞在创伤修复启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伤口液对上述细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伤后1 d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贴壁力和迁移力等与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的指标变化.结果 伤后不同时相不同浓度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但以伤后早期的伤口液作用最为明显.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对伤口液反应均显著弱于真皮多能干细胞.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贴壁力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是创伤愈合,特别是创伤修复启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其深入研究有望为阐明创伤修复启动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姝汶  郭红宇  王志平 《医学综述》2012,(20):3361-3364
诱导鼠成纤维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的成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研究的热潮。iPS来源广泛,具有干细胞的分化全能性,避开了取材和应用的伦理问题,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构建人类疾病模型,用于特定细胞治疗,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器官移植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目前iPS结合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疗法的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动物疾病模型上。此外,该技术也为研究细胞重编程机制和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stem cell-like memory T cells,TSCM)是近期发现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长期生存以及分化为其他类型T细胞的多能干细胞。这些特性使其正成为细胞免疫治疗的重要武器。但是,由于正常人体内的TSCM极为稀少,这成为其临床转化应用的绊脚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通过调控WNT、mTORC、Notch等信号通路可以促进TSCM的产生。通过小分子药物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可以诱导、促进多能干细胞的转化。同时,细胞因子以及APC在TSCM细胞的产生上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聚焦通过小分子药物、细胞因子等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获取TSCM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人胚胎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中存在材料来源不足、培养体系复杂和自发性分化的问题.这3个基本问题限制了人胚胎多能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要建立新的胚胎多能干细胞系应利用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质重新编程功能建立新的途径,并探讨其中的机制和可能的关键因子;干细胞培养时主要进行简化培养体系和抑制细胞分化的研究;对干细胞分化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时,主要将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来诱导和筛选目的细胞并对其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ave prospective use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drug screening. Every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has its own genetic background, which determines its specific ability for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susceptibility to drug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ile many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for future clinical use, especially in China due to its large population.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isolating new Chines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with clarified directly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Methods  Donated embryos that exceeded clinical use in our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center were collected to establish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lines with informed consent. The classic growth factor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nd recombinant human 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 (hLIF) for cultur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were used to capture the stem cells from the plated embryos. Mechanical and enzyme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propogate the newly establishe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line. The new cell line was checked for pluripot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stemness genes and observing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Finally similar step-wise protocols from definitive endoderm to target specific cells were used to check the cell line’s ability to directly differentiate into pancreatic and hepatic cells.
Results  We generated a new Chines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line, CH1. This cell line showe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other reported Chines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lines: normal morphology, karyotype and pluripotency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CH1 cells could be directly differentiated towards pancreatic and hepatic cells with equal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H1 cell line.
Conclusions  This newly established Chinese cell line, CH1, which is pluripotent and has high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pancreatic and hepatic cells, will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embryo development research, along with clinical treatments for diabetes and some hepat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附植前胚胎的内细胞团或附植后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近年来在胚胎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和定向诱导分化方面都有长足进展,但其分化机制和定向分化的方法一直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就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机制、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人脑类器官是由人多能干细胞(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hESC)和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iPSC)衍生而来的三维组织,能模拟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作为神经发育疾病的体外研究模型独具优势。本文将对神经疾病体外模型建立和发展的历程、脑类器官在神经发育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相关前沿技术和脑类器官技术的结合等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虽然肾脏移植术为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但尚存在供体器官有限、免疫排斥反应和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缺陷。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增殖能力及在体内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细胞的特点,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在组织、器官再生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对多能干细胞在肾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