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酸碱预处理丹参药渣,并利用纤维素酶降解,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丹参酮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未经酸碱预处理的丹参药渣中,当酶C浓度为6 U·m L~(-1),酶解4.5 d时可使大部分纤维素降解,所得葡萄糖质量分数最高为59.74 mg·g~(-1)。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评价,发现碱预处理-纤维素酶C降解后的效果最佳,葡萄糖质量分数达119.50 mg·g~(-1),相同浓度纤维素酶C酶解的酸预处理药渣次之。丹参酮的提取量经酶液降解后,与常规非酶法处理相比,丹参酮ⅡA提取量提高了82.54%,质量分数达2.451 mg·g~(-1);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81.82%,质量分数达2.373 mg·g~(-1);隐丹参酮提取量提高了64.4%,质量分数达1.080 mg·g~(-1);二氢丹参酮Ⅰ提取量提高了61.3%,质量分数达0.601 2 mg·g~(-1)。通过酸碱预处理与纤维素酶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升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类资源性化学物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SFE-CO2和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成分含量,以便对丹参药渣综合利用。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丹参酮ⅡA,并与超声提取法相比较。结果SFE—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MPa,夹带剂乙醇用量为100%,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含量高达3.87mg;而超声提取法只有2.89mg。结论用SFE-CO2萃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其提取率及纯度均高于超声提取法,且丹参药渣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为传统大宗药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因不同的提取转化途径导致大量有效成分如丹参酮类等仍残留在药渣中,所以丹参药渣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对丹参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不仅为丹参药渣更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品种药渣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定量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倍量及乙醇体积分数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90%乙醇浸泡30 min,回流提取2次(85℃),每次0.5 h,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约为91%。结论:优化的提取条件效率高,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高,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丹参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丹参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超临界萃取法)的比较,以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具有较高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有效成分含量。结论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以用于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为丹参制剂的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超声、索氏、回流提取三种处理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索氏提取测得的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结论索氏提取法作为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徐秋生  李文松 《中草药》2015,46(24):3670-3674
目的建立超顺磁性吸附剂1步高效提取和纯化丹参中药效成分丹参酮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超顺磁性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微球,考察其对丹参酮的吸附性能,然后将该微球耦合到丹参酮的提取过程中,考察其1步提取和纯化丹参酮的可行性和分离效率。结果所制备的超顺磁性PHEMA微球平均粒径为1.2μm,具有超顺磁性,对丹参酮有着较好的吸附性能;与先提取后纯化的2步法相比,这种1步法不仅能显著增加提取过程的提取效率,对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_A的提取率从5 h的0.179、0.093、0.452 mg/g分别提高到0.5 h的0.279、0.176、0.575 mg/g,分离工序少,而且纯化效果好,分离时间也从5.5 h缩短为0.5 h。结论所提出的1步提取纯化法可行且具有提取效率高、工序少、纯化效果好和分离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代先祥  王萌  徐德智  张利 《中成药》2010,32(8):1440-1442
目的: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加热回流提取和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I,并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对于丹参酮ⅡA来说,索氏提取法所测得的含量最高,超声提取最低;从丹参酮I含量来看,各提取方法所测得含量差异不大,加热回流略为偏低。结论:综合各提取方法所测得含量、操作难易及溶剂成本来考虑,索氏提取法优于超声和加热回流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优选及HPLC法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三种提取方法(冷浸法,加热回流法,超声法)对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并以HPLC法测出的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95%乙醇超声2次,30min/次,合并滤液.丹参酮ⅡA在25.2-126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艮好.结论:超声技术操作简便,快捷,试验重现行好.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不同提取工艺比较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刘重芳  朱艳 《中成药》1999,21(8):385-388
通过丹参多种提取工艺的比较(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波法、渗漉法等),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量,为丹参制剂的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大鼠血浆隐丹参酮的浓度,比较隐丹参酮单体及丹参酮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评价丹参酮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隐丹参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ig给予隐丹参酮5.7 mg·kg-1或丹参酮提取物(相当于隐丹参酮5.7 mg·kg-1)后,眼底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浆,经甲基叔丁基醚液-液萃取后进行LC-MS-MS分析,测定血浆隐丹参酮浓度,经3P97程序处理数据。结果隐丹参酮在0.1~50μg·L-1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1μg·L-1,方法回收率为94.0%~103.8%。大鼠灌胃隐丹参酮和丹参酮提取物后的药-时曲线分别符合一房室和二房室模型。灌胃丹参酮提取物后,与灌胃隐丹参酮相比,前者测得的隐丹参酮ρmax和AUC0-t分别比后者增大3.4和3.5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LC-MS-MS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隐丹参酮单体和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的药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脂溶性丹参酮成分可促进隐丹参酮的吸收和/或转化,提高隐丹参酮的生物利用度,对认识丹参酮成分的协同作用和临床药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水杨酸对丹参种苗根部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部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将丹参种苗进行根部灌溉水杨酸处理,按照生测法和HPLC法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及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经水杨酸处理后,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均高于对照,SOD酶活性增强,在水杨酸0.1~3 mmol/L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续而含量增加。高浓度(5 mmol/L)处理下对根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部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也较最佳处理浓度(3 mmol/L)的效应有所减弱。结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下,浇灌水杨酸能促进丹参根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并能增加SOD酶活性,以及丹参根部的根长、根直径及根鲜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探讨丹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丹参 外用”为主题,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高级检索界面进行“全文”检索,使用Excel、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80首组方中,单味中药除丹参外,当归、黄柏和白芷出现频率最高;性味统计中,寒、温,苦、甘、辛最为常见;归经中肝经、心经、肺经最为常见;主治疾病共统计有44种,以痤疮、妇科疾病、烧烫伤疾病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9组。因子分析中提取9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共53.50%。结论:将丹参在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挖掘中药潜在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丹参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季一兵  郑朝华  陈玉英 《中成药》2003,25(12):953-955
目的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丹参中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 5 0 μm× 5 0cm未涂渍毛细管柱 ,2 0mmol/L硼砂溶液作缓冲液 ,运行电压为 15kv ,检测波长为 2 10nm。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共有 11个共有峰 ,且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的标准。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 ,可作为控制丹参药材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的授粉特性。方法调查自然传粉及不同方式的人工辅助授粉,通过丹参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研究丹参的授粉特性。结果自然传粉条件下丹参结实率62.2%,整个花序套硫酸纸袋后的平均结实率49.4%,单花套袋结实率为0,若辅以人工授粉结实率可达到80%。结论自然条件下,自花无法授粉的原因是花药和柱头的空间距离较远所致,而不是由于时间上雌雄蕊花期不遇或自交不亲和造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丹参提取物水溶性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为丹参相关制剂的质量和外观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层析色谱柱分离制备丹参提取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利用光谱特征、pH值、溶解性、颜色反应、凝胶色谱法及色差值变化等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结果丹参提取物水溶性色素极易溶于水,紫外最大吸收波长284 nm,含有苯环、羟基和羧基等结构;溶液pH值在5.0左右,有酚类和有机酸类的特征颜色反应;温度、氧化还原剂、pH值、金属离子对其色差值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丹参提取物水溶性色素分子量较大,温度、溶液pH值变化、氧化剂、还原剂及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丹参种子不同采收部位和采收时间对种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温水、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钙溶液浸种等前处理方法对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作用。研究表明:主果穗的种子质量总体上好于侧果穗,果穗中下部的种子质量好于果穗上部,果穗上1/2~2/3果壳枯黄时进行采收才能收获的较多优质的种子。温水、高锰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浸种处理对提高丹参种子发芽率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最佳处理时间略有不同。因此,为提高收获丹参种子的质量,应尽可能在果壳半数以上至三分之二果壳枯黄时采收主果穗种子,并对果穗上端的种子进行去除。为提高陈化种子发芽率以温水浸种24 h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6 h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丹参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丹参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离体培养增殖丹参试管苗、人工诱导丹参多倍体、组织培养物中有效成分产生、农杆菌介导丹参的转化等内容,力图阐述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丹参中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二次净化法净化,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丹参中139种农药在0. 005~0. 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在10、50和100μg/kg添加水平下,除了噻菌灵回收率偏低(67. 2~67. 9)外,其余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0. 2%~126. 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2%~19. 5%,139种农药的检测限为0. 005~0. 05 mg/kg。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丹参中139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