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浓度Ca2+与SA对高温胁迫下对桔梗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了解Ca2+,SA对桔梗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相关性,为缓解桔梗高温胁迫提供依据。该实验以盆栽桔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CaCl2,SA溶液,然后置于 35 ℃/25 ℃(昼/夜),光照3 600 lx 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 ℃喷施蒸馏水和高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桔梗叶片相关光合参数,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ASA,GSH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结果表明,6 mmol·L-1 CaCl2,1.5 mmol·L-1 SA可显著增强桔梗叶片SOD,CAT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少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有效增加ASA,GSH的含量,从而抵御高温造成的氧化胁迫,但随着浓度的增大,桔梗叶面抵御高温胁迫的能力则会下降。喷施一定浓度CaCl2,SA溶液可减轻高温胁迫对桔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在外源CO供体高铁血红蛋白(hematin)处理后,NaCl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并对决明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2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决明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hematin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hematin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盐胁迫下决明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C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则逆转了CO供体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论:外源CO供体高铁血红蛋白(hematin)通过提高决明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NaCl胁迫对决明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药期党参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揭示党参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水分处理,通过测定党参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干旱胁迫对党参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党参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绿素b无明显变化;电导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无明显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明显变化;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呈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干旱胁迫下,党参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调控细胞渗透势,同时提高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产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决明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决明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决明子在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性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决明幼苗叶片叶绿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原生质膜透性、叶片丙二醛(MDA)量、可溶性糖量、可溶性蛋白量及脯氨酸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盐胁迫下的决明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结果表明,外源性ALA处理显著提高了决明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量,显著提高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原生质膜透性、叶片的MDA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结论外源性ALA通过提高决明子的萌发指数,提高幼苗光合效率、渗透调节物质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决明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EBR对Cd胁迫下蒙古黄芪幼苗As A-GSH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0.5 mg/L EBR溶液对100μmol/L Cd胁迫下蒙古黄芪幼苗叶片和根部O_2·~-、MDA含量和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单一Cd胁迫相比,喷施EBR能有效提升Cd胁迫下黄芪幼苗体内AsA-GSH循环关键酶APX、DHAR、MDHAR和GR活性,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以及AsA/DHA、GSH/GSSG比值,显著减少O_2·~-和MDA含量。结论 100μmol/L Cd胁迫下,叶面喷施0.5 mg/L的EBR溶液能维持蒙古黄芪幼苗体内较高的As A-GSH循环效率,明显缓解活性氧过度累积和膜脂过氧化,增强蒙古黄芪幼苗的耐Cd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当归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当归种子种苗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浓度,考察水杨酸对当归幼苗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能促进当归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保护酶活性。其中以0.5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株高和鲜质量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35.2%和224.6%,超过此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1.0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49.1%(7 d)、138.2%(7 d)、194.7%(5 d)。结论:叶面喷施0.5 mmol·L~(-1)的水杨酸能够促进当归幼苗生长,较高浓度的水杨酸对提高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的效果较好,但会加剧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蒙古黄芪幼苗的生理特性变化,探讨干旱胁迫下外源硅对蒙古黄芪幼苗影响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沙培试验,设置3个聚乙二醇模拟浓度和3个硅浓度,测定不同条件下蒙古黄芪幼苗叶绿素、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硅对蒙古黄芪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增加,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绿素b呈降低趋势;加入外源硅使叶绿素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随干旱胁迫增加,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重度、中度胁迫分别较对照增加53.7%、40.6%;加入外源硅可减少丙二醛含量。随干旱胁迫增加,游离脯氨酸(Pro)呈增加趋势,中度胁迫为对照的1.7倍,重度胁迫分别为对照、中度胁迫的3.5、2.1倍;加入外源硅可使重度胁迫下Pro含量显著升高。随干旱胁迫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呈增加趋势;加入外源硅使SOD活性降低但不显著,POD在中度胁迫下显著降低,CAT在重度胁迫下显著降低。且以硅浓度为6 mmol/L时作用最明显。结论在干旱胁迫下,外源硅可使Pro处于更高水平,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叶绿素合成,有利于蒙古黄芪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外源烯效唑对低温胁迫下薏苡幼苗的缓解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烯效唑(S3307)对薏苡幼苗在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该文以"薏辽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探讨不同质量浓度(1,3,5,7,9 mg·L~(-1))S3307对低温胁迫下薏苡幼苗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S3(5 mg·L~(-1))能够显著增加低温胁迫下薏苡幼苗茎粗和干重,其茎粗比低温胁迫组提高11.90%,地上地下干重分别比低温胁迫组提高13.59%,10.99%;叶宽和侧根条数分别增加7.63%,37.52%。同时5 mg·L~(-1)烯效唑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比低温胁迫组分别降低23.33%,17.42%,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低温胁迫组提高17.16%,11.87%,根系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低温胁迫组提高20.00%,33.42%。另外, S3307还能够通过改善细胞膜及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等来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伤害。5 mg·L~(-1) S3307能通过调控薏苡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来增强其抗低温能力,缓解低温对幼苗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镉胁迫对黄芪幼苗的生理学影响及在基质中凹凸棒粘土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随镉施加浓度的升高,黄芪幼苗叶片Y(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 P(光化学淬灭系数)、ETR(PSⅡ电子传递速率)、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中镉含量、叶片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N,NPQ)、根中镉与丙二醛含量、根质膜透性及根尖膜损伤程度上升;同时根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非镉胁迫条件下,基质中凹凸棒粘土的存在未对叶片的上述参数和根中镉含量、根质膜透性、根抗氧化酶(APX,POD,CAT)活性、根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根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了根丙二醛含量和根尖膜损伤程度。在镉胁迫下,基质中凹凸棒粘土的存在能显著缓解镉胁迫导致的叶片Y(Ⅱ)、q P、ETR、叶绿素含量和根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以及叶片镉含量、q N、NPQ与根中镉含量、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根尖膜损伤程度、SOD、POD、APX活性的升高;进一步观察显示,基质中凹凸棒粘土对黄芪幼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会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凹凸棒粘土对黄芪幼苗镉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在外源Ca2+及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后,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并对紫苏幼苗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和SNP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施10 mmol.L-1的Ca2+或0.1 mmol.L-1的SNP都能够有效的缓解NaCl对紫苏种子及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经过SNP,Ca2+的复合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5.1%,发芽率为89.3%,发芽指数为13.9,活力指数为为0.110 9。复合处理提高了幼苗的总生物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显著的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其结果分别达到0.84,5.71,4.92 U.mg-1,但是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却显著的抑制了SNP对盐害的缓解作用。结论:10 mmol.L-1的Ca2+和0.1 mmol.L-1的SNP的复合处理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NO可能通过激活紫苏细胞质膜Ca2+通道促进Ca2+的吸收,改变胞内Ca2+浓度来发挥其对NaCl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钰  刘华  李明  李生兵  张清云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0):1397-1401
目的:探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甘草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称重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施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甘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施用外源钙后,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在各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甘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用外源钙后,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结论:施用外源钙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甘草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强甘草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解析钙离子胁迫对菘蓝叶片生长的影响,以菘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钙离子胁迫对叶片的影响。方法 以蛭石为基质,在上口直径为7 cm的小花盆中培养菘蓝种子,浇施霍格兰德营养液,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3600μmol/(m2·s)、相对湿度为75%。当长出6片叶时,用含不同钙离子浓度(0、200、400 mmol/L)的霍格兰德营养液处理菘蓝植株,观察光合特性及其他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 与对照相比,Ca2+处理下菘蓝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显著降低,含水量逐渐下降;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甜菜碱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水分利用率(WUE)、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钙离子(Ca2+)、5-氨基乙酰丙酸(ALA)、水杨酸(SA)和亚精胺(Spd)处理后,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总生物量以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ALA,SA,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施Ca2+(10 mmol.L-1),ALA(100mg.L-1),SA(50 mg.L-1)或Spd(0.25 mmol.L-1)都能够有效的缓解NaCl对紫苏种子及幼苗造成的胁迫伤害,其中经过100 mg.L-1的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5.3%,发芽率为89.7%,发芽指数为15.2,活力指数为为0.123 8。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总生物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显著的提高了SOD,POD,CAT的活性,经过100 mg.L-1的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2,6.82,5.64 U.mg-1)。结论:适宜浓度的Ca2+,ALA,SA,Spd都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6月龄肉桂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干旱程度下种苗的生理指标(渗透物质、抗氧化酶等)和化学成分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随着PGE 6000(0,5%,10%,15%)和时间(3,5,7 d)的增加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速率减缓;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香豆素、肉桂醛、肉桂酸和二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肉桂醇含量持续上升。干旱胁迫下肉桂幼苗根系活性氧和NO含量荧光信号明显强于对照。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豆素含量、二甲氧基肉桂醛含量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肉桂酸含量与POD,S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发现肉桂幼苗在短期或轻度干旱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耐旱潜力,但干旱超过一定程度,幼苗体内生理代谢会失衡。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幼苗,检测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15%和25%PEG胁迫下,苍术幼苗体内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高浓度胁迫下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于胁迫后3 d和1 d显著提高;SOD,POD,CAT,APX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高浓度变化幅度较大,POD,APX均于胁迫后3 d达到峰值,SOD,CAT活性高峰期根据浓度大小而不一致。结论: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可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降低水势以适应干旱胁迫;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使之相互协调以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6.
张春平  何平  胡世俊  李岩  么焕开  段静雨  周慧 《中草药》2014,45(24):3618-362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旨在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用1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各萌发指标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Na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在经过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了MDA量、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H2O2量.结论 外源AL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Cl 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6,(8)
目的:为探讨艾纳香对光照的响应机理,寻求适宜艾纳香生长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以有性繁殖的1年龄艾纳香幼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四梯度遮阴处理试验:全光照;轻度遮阴,透光率(75±3)%;中度遮阴,透光率(45±5)%;重度遮阴,透光率(20±3)%。对不同遮阴胁迫下艾纳香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轻度遮阴胁迫下植物长势最好,叶片含水量最大,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来弥补少量光照不足。中度和重度遮阴胁迫下植物细胞已受到损伤,细胞渗透势不平衡,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增幅较大,通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的改变产生化学防御体系,减小细胞受损程度。重度遮阴胁迫下,艾纳香植株长势最差,出现明显的叶片变大变薄现象,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都大量减小,在渗透物质与抗氧化酶活性调节下,植物维持较弱生长特征。结论:夏季轻度遮阴处理可促进艾纳香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梯度的强光胁迫对茅苍术生长、生理生化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规范化栽培茅苍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茅苍术种苗为实验材料,杨树林下(透光率18.26%~36.04%)作为对照组(ck),采用不同密度的遮荫网于7月下旬模拟不同程度(51.10%,80.73%,100%)的强光进行胁迫。观察茅苍术生长状态,于第0,5,10,15,20天测定茅苍术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测定强光胁迫后茅苍术叶片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R)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过强光胁迫后,茅苍术叶片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黄绿色,叶片灼伤越来越严重;MDA含量、电导率及Pro含量随光强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茅苍术叶片中HMGR相对表达量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FPPS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强光胁迫下,茅苍术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调节渗透压物质含量以缓解强光胁迫的抑制作用;过高的强光胁迫则会导致茅苍术代谢机制失调,严重抑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ATP(eATP)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能调节植物逆境胁迫下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该研究以当归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干旱胁迫和低温胁迫下细胞外ATP(eATP)对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干旱和低温胁迫都能引起当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qL)显著降低,同时也引起非光化学猝灭(qN,NPQ)显著增加。外源ATP的应用减轻了干旱和低温胁迫下当归叶片叶绿素含量,Y(Ⅱ),ETR,qP,qL,eATP水平的降低,同时也消除了qN和NPQ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干旱和低温胁迫下eATP可有效增加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提高当归叶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有利于增强当归幼苗叶绿素合成以及光系统Ⅱ对干旱和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盐碱胁迫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韩多红  晋玲  汪生庆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36-3040
目的:通过对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红芪种子及幼苗在不同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不同盐碱胁迫下红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相对盐害率,并对红芪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3种盐碱胁迫处理均引起红芪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发芽指数降低,同时相对盐害率升高,而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对种子的胁迫影响大小为Na2CO3﹥Na2SO4﹥NaCl。随着3种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红芪幼苗中叶绿素含量逐渐较少,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盐碱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性,但质膜透性逐渐增大与盐碱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性,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a2SO4和Na2CO3浓度为25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而NaCl在浓度为50 mmol·L-1时出现最大值。结论:3种盐碱对红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抑制效应为Na2CO3﹥Na2SO4﹥Na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