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根据海派中医张氏热病理论制定的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高热证)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清透达邪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刻退热效率、退热时间及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3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即刻退热效率:首次服药后4 h,治疗组中的即刻退热患者为53例(66.70%),对照组为54例(68.40%),两组的即刻退热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退热时间: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2.63±17.52) h,对照组为(19.68±16.54) 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咽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能有效退热,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91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加减葛根汤,1次·8h-1;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1粒,1次·12h-1。疗程3d。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体温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降温起效时间为6.52h,退热时间18.29h;对照组平均降温起效时间为8.64h,退热时间24.00h。两组降温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47.7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上呼吸道感染体温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葛根汤对于外感风寒内蕴郁热型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26-128+132
目的探讨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外感发热患儿1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退热洗剂治疗,1剂/d,2次/d。两组患儿连续观察3 d。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两组外感风寒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外感风寒证症状(发热、流涕、鼻塞、咳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酚曲麻片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葛解肌汤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和退热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P<0.05);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2.5±0.3)h、(27.2±3.3)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9)h、(41.3±3.9)h(P<0.01)。结论柴葛解肌汤能有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退热时间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用中药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0.5、1、2、4、6h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前1h对照组体温下降优于治疗组,第4、6h对照组体温上升高于治疗组。结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优于试验组,但试验组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用中药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0.5、1、2、4、6h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前1h对照组体温下降优于治疗组,第4、6h对照组体温上升高于治疗组。结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优于试验组,但试验组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解升降方辩证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 160例外感高热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双解升降方颗粒剂辩证加减进行退热治疗,对照组则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热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开始后0.5h(T0.5)、1h(T1)、2h(T2)、4h(T4)、6h(T6)、12h(T12)、24h(T24)、48h(T48)各时点的体温指标、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综合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退热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0.5、T1、T2等3个时点的平均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但T4、T6、T12、T24、T48等5个时点的平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双解升降方辩证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太少灌肠退热方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给予太少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110例给予银黄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4.16%,对照组愈显率49.2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8小时体温复常率81.67%,对照组46.36%,治疗组48小时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为(1.7±0.57)h、完全退热时间为(18.6±16.5)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5.8±12.0)h、完全退热时间(30.1±17.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太少灌肠方灌肠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退热起效快、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3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浴组,对熙组进行基础治疗(静脉注射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柴黄颗粒),药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药浴治疗,记录入组后72h患儿的体温,绘制72h体温曲线图,比较2组的退热效率、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和第1、2、3天及72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 ①药浴组退热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药浴组起效时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药浴组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④药浴组的第1、2、3天及72 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确定的退热疗效,中药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退热率,缩短解热时间,减小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体温曲线下面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不能缩短退热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即刻退热疗效。方法:中药组分为治疗组1风热犯肺和治疗组2痰热壅肺两型,分别采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设西药对照组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结果:体温均值对照组1在1、2、3、4、6、8 h时段与治疗组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 h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48、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温均值对照组2在1、2、3 h时段与治疗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治疗组2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犯肺型外感发热与西药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相比,12 h内退热不如西药迅速,但24 h后可与西药达到同样退热效果。痰热壅肺型外感发热与西药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相比,3 h内不如西药迅速,4~24 h与西药基本一致,48、72 h退热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1.
高雪红 《当代医学》2014,(5):139-140
目的:探讨分析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15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9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每个时间段体温均值(服药后0.5 h(38.8±0.41)℃、服药后1 h(38.27±0.31)℃、服药后2 h(37.35±0.21)℃、服药后4 h(36.72±0.27)℃、服药后8 h(36.68±0.2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后0.5 h(39.07±0.39)℃、服药后1 h (38.68±0.25)℃、服药后2 h(37.68±0.36)℃、服药后4 h(37.74±0.27)℃、服药后8 h(37.8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相比,临床效果更显著,退热快、药效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解、透三法并用治疗外感发热的即刻退热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治疗外感发热30例,并设对照组西药泰诺林治疗20例。结果两组在用药后1、2、3、4、8 h时段体温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12、24 h时段治疗组体温均值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法治疗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与西药泰诺林相比4 h内临床疗效基本一致,6 h后中药作用更明显而持久,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银翘解毒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治疗3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儿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清肺消炎饮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温肺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以清肺消炎饮50 mL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以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甘草片、必嗽平对症治疗。观察患者即刻退热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体温均较给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体温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疾病总体疗效比较,痊愈率、愈显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有明显降低体温、减少发热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徐黄辟瘟方治疗风寒犯肺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风寒犯肺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徐黄辟瘟方内服兼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效果、症状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血清IL-6、TNF-α、PCT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85-88
目的 研究柴芩清宁胶囊对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温病热袭肺卫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温病热袭肺卫证的儿童患者80例,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柴芩清宁胶囊治疗,对照组接受清开灵颗粒治疗,每组40例。记录患儿治疗期间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总显效率,并观察试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的发热咽痛症状在治疗后3 d消失率分别为47.50%和65.00%,试验组患儿发热咽痛症状的3 d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柴芩清宁胶囊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风温病热袭肺卫证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退热并改善患者发热、咽痛等主要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腋温小于38.5℃时,对照组采用温水洗浴,对照组采用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洗浴;腋温大于等于38.5℃时,两组均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腋温变化,记录起效时间、退热时间、退热药使用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分配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69.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改善发热、恶寒、流涕、咳痰、鼻塞、咽红、纳呆症状;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使用退热药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药香茅退热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韩叶萍  艾进伟 《中医学报》2020,35(6):1329-1332
目的:采用清热解毒、理气通腑中药灌肠,观察其对脑出血后发热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保守治疗的脑出血后发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温盐水400 mL灌肠,治疗组应用中药400 mL保留灌肠,每晚灌肠1次,共14次。观察周期为两周。治疗后评价退热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分别为(2.20±0.61)h和(3.93±0.82)h,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2±1.32)d和(7.14±1.6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3.72±1.39)分和(12.65±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理气通腑中药灌肠干预脑出血发热患者,能有效退热,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退热2号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平均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热2号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护理措施对外感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开封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外感发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刮痧疗法。对比两组患者退热情况。结果干预后30 min,对照组和观察组退热有效率分别为77.8%(35/45)、93.3%(42/45),观察组退热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0.5、1、2 h,观察组患者温度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措施并用可有效提高外感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