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维吾尔药荜澄茄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放  汪阳 《新疆中医药》1997,15(4):26-27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药指甲花本草学考证及其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药欧茄参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阳  张峻沛 《中药材》1997,20(8):418-419
欧茄参Mandragora officinarum L.系维吾尔医药学文献资料记载的传统药材之一,但维吾尔医却误将人参当欧茄参应用于临床。通过文献和植物分类学研究,论证了人参与欧茄参两者不可代用。  相似文献   

4.
5.
6.
维吾尔药欧薄荷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薄荷MenthalonlegiumL系维吾尔医学文献资料记载的传统药材之一,但维吾尔医误将中医用藿香Ayastachepugosa(Fisch.etMey)O.Ktze充不薄菏应用于临床,经考查维吾尔医药古今中外文献,并在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欧薄荷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欧薄荷与薄香二者不同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药苦西瓜本草考证及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L.) Schrad.系维吾尔医常用药材之一。对苦西瓜进行了本草考证,并对苦西瓜的生药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指出罗汉果、瓜蒌等是苦西瓜的混淆品。  相似文献   

8.
王宁 《中药材》1989,12(8):34-36
经考证,本草所载药用的狸主要是指猫属兔狲和豹猫;香狸是指灵猫科斑林狸等动物;海狸应是现今的河狸;风狸是指现今之懒猴。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药指甲花本草学考证及其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维吾尔药指甲花Lawsonia inermis L.的本草学进行了考证.并对指甲花生药学作了初步鉴定,证实了维吾尔医用指甲花非风仙花.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是蒙古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应用民族植物学的访谈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方法。调查了解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物,对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进行本革考证,为挖掘抢救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资料对瞿麦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性效进行考证,为瞿麦药材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瞿麦药材植物来源有2种,分别为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和石竹D.chinensis L.。石竹以瞿麦之名药用,是瞿麦药材的主要来源。瞿麦道地产区已经发生变迁,全国分布广泛,其药用部位经历了“实”“茎叶合用”“只用蕊壳,不用茎叶”“地上部分”的变迁历程。古今对瞿麦“味苦,性寒”的观点基本一致,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遵古鉴今,取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功效之精华,符合实际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名贵补益类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肉苁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进行考证,并主要讨论其酒洗炮制沿革。经考证后认为古时所用肉苁蓉主流当为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亦有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入药的情况。肉苁蓉历代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浸后炙干、焙干或酒蒸,演变至今,皆有传承,建议济川煎中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酒苁蓉炮制规格,地黄饮子可参考“酒炙法”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荆芥的名称、分类、基原、药用部位、性味、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荆芥以“假苏”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荆芥”一名则首见于《吴普本草》,后世多沿用“荆芥”为正名。假苏之名源于其气味,而荆芥则源自读音。荆芥主流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带穗全草,其道地产区为江苏、河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荆芥品质以茎细、穗多色绿、气香者为佳。在临床应用上,荆芥多为生品入药,炒炭入药主要用于止血。经典名方槐花散、当归饮子原方均以荆芥穗入药,因此建议使用唇形科植物荆芥S. tenuifolia的干燥花穗;而凉血地黄汤则以荆芥炭入药,建议可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Viola yedoensis为我国历代主流。紫花地丁以野生为主要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完整、色绿、根黄者为佳。古代紫花地丁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记载较少,多直接晒干后使用。建议经典名方中的紫花地丁基原、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可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香薷的品种、产地、炮制、品质评价、临床应用等进行考证和分析,厘清了香薷的本草源流。香薷在历史上经历了品种变迁,宋代及宋代以前主流品种为香薷属香薷Elsholtzia ciliata,明清时期新兴品种石荠苎属石香薷Mosla chinensis因功效显著和栽培的形成而上升到主流地位,并分化出野生品青香薷和栽培品江香薷两类商品,栽培品在江西形成道地产区。上述3个品种在明清时期共存,且香薷属品种被逐步淘汰。品种的变迁引起了药物功效的变化,香薷属香薷功效清化热邪,主治中暑和霍乱,石香薷因性温、发汗力强而用于暑季外感风寒夹湿证,不应用于霍乱。传统香薷于夏秋二季(花期到果期阶段)采收地上部分阴干入药,现代青香薷多以花期前采收,江香薷为夏末秋初开花结果后采收。综上分析,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新加香薷饮中香薷宜选择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以栽培品江香薷为主,以生品切段入药。建议当今应用和开发不同时期含有香薷的经典名方时,应结合临床疗效确立其基原品种。  相似文献   

16.
麻黄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和方书,笔者拟对经典名方所用麻黄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麻黄药材主流基原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药用部位为麻黄的草质茎。南北朝以前著录的产地为“晋地”和“河东”,即今山西省;南北朝及后世产地范围变大,现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其中内蒙古为主产区。历代采收加工方法均为秋季采收其茎,阴干或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节生用、酒炙、蜜炙、醋制等,现仅蜜炙法仍在使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的麻黄选取麻黄科草麻黄E. sinica为基原,以其干燥草质茎入药,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薄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及性味功效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历代主流以“薄荷”一名为正名,尚有多个异名,多源于方音讹传、产地及功效等。历代文献记载有薄荷、龙脑薄荷、胡薄荷、石薄荷、大叶薄荷、野薄荷、南薄荷等多个品种,经考证,其中薄荷、龙脑薄荷、野薄荷与今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一致,为主流品种,龙脑薄荷为薄荷因产地形态而命名,石薄荷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大叶薄荷为今藿香Agastache rugosa,南薄荷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crispata。薄荷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至明清时期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以江苏为道地产区。其品质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薄荷常于夏秋采茎、叶,晒干,与现代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记载基本一致,古今薄荷常以生品入药。关于薄荷的性味功效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始将薄荷订作“极凉”,可能早期认为与白苏、水苏、香薷及石香葇等性温药材外形相似,皆有辛散之功,故记载为性温,至清代后主流本草多记载为性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古今功效记载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薄荷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M. haplocalyx为其药用基原,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木贼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炮制方法及性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考证。经考证得知,木贼一名首见于唐代《贞元广利方》,并作为主流正名被后世沿用,亦存在挫草、笔杆草等别名。古代所用木贼药材的主流基原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yemale,清代有节节草E. ramosissimum混作木贼基原的情况。药用部位为其地上部分。古代以“秦州”为道地产区,即今甘肃天水地区;近现代则多认为产于辽宁者质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木贼药材主产区为东北地区。质量评价以茎粗长、色绿、质厚、表面棱质锋糙、不脱节者为佳。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切、锉、去节、炒炭存性、尿浸、晒干、烘干等,现代主要以水润切段后干燥为主。木贼药性方面,古今均认为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其主要功效古今基本一致,均用于目疾、肠风下血、崩漏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所用木贼药材采用木贼E. hiemale的干燥地上部分,未明确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具体炮制方法可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木贼项下;若明确指出需要“炒炭”,则建议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0213(炒炭法)进行;明确指出需要“去节”,则建议遵循古法。  相似文献   

19.
槲寄生是我国常用中药.古代本草大多将槲寄生与桑寄生同作桑上寄生或桑寄生记载,使得这2种中药在本草中多为混淆,基原难以明确,临床上也一直有两药混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该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结合现代植物形态,对槲寄生的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为槲寄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蓝布正为我国传统民族药,功效主治广泛,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消肿、行气、和血等多种功效,并且近年来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效活性报道越来越多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布正的名称、基原、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并对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蓝布正最早以“地椒”之名记载于明代《庚辛玉册》,为蔷薇科植物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var. chinense),并与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 rubella)存在混淆情况;近现代蓝布正异名众多,如水杨梅、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南布正、五气朝阳草等,分散记载于地方本草著作当中。蓝布正分布广泛,夏、秋二季采收,干燥全草入药。蓝布正的性味功效历史记载并不一致,综合大多文献认为蓝布正味辛、苦、甘,性凉,归肝、脾、肺等经。基于蓝布正益气、活血、养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蓝布正提取物及其所含的鞣质类酚酸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在高血压、心肌缺血、脑缺血、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方面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