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血栓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6年8月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的病例,对其病因及治疗进系统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主要原因有既往血栓史、心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或糖尿病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12例深静脉血栓采用肝素为主综合治疗措施治愈或缓解。结论既往血栓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下肢静脉曲张及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患者卧床时间过长,手术创伤大、未能及时早期康复训练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康复训练、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术前对高风险病人及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行髋关节融合术对晚期全髋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和重建钢板组,每组1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髋关节融合术疗效的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与重建钢板组比较,克氏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融合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行髋关节融合均是治疗晚期全髋关节结核的有效方法,但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行髋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手术的疗效有很大影响。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对2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护理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春浩  邢叔星 《解剖与临床》2011,16(5):440-440,F0003
临床上髋关节结核较脊柱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发病率低,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治疗,以致患者髋关节功能不可逆损害.我们对2000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例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认为髋关节结核早期确诊治疗较为重要,分期治疗,控制感染后再行关节置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  李新聪 《医学信息》2009,22(12):2797-2799
目的探索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良好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和出院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积极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肖静 《医学信息》2010,23(3):632-63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股胭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应用4股胭绳肌进行韧带重建,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应用数学卡盘可调式膝关节支具。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关节稳定,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Lysholm评分为42-61分,平均52分,术后为72-95分,平均86分,优良率90.1%。结论术后早期加强患肢体位、切口、疼痛管理,正确指导病人掌握正确佩戴支具方法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9例9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男4例,女5例,年龄27~48岁,Crowe分期Ⅰ期4髋;Ⅱ期3髋;Ⅲ期1髋;Ⅳ期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2~24分,平均42.6分。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7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2髋患肢较健侧短5~10mm。Trendlenburg征术前全部阳性,术后阴性8髋,阳性1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0~87分,平均85.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训练对置换后患者肢体康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回顾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程序的组成、方法、效果评价、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康复,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为中文关键词,以“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hip replacement;physical rehabilitation;rehabilitation trainn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2-02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训练内容主要以体位护理、运动疗法为主,并可配合以人工按摩及磁疗、电疗、超声波疗法等。采用运动疗法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由最初的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根据手术类型、假体种类、患者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程序可明显提高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康复;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 ,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 ,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 5例。术后随访 1a~ 6a(平均 2 .5a) ,观察临床疗效及X光片CE角、颈干角的改变。结果 :5例病人行走步态和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 ;颈干角 12 6°~ 133° ,接近正常 ,髋关节的股骨头包容量明显增加 ;CE角 2 5°~ 30°。结论 :改良的股骨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5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随访期限6~24个月,平均15.2个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患者均在术后4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3例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矫形手术,临床多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部分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良性骨肿瘤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不但解除病人的疼痛问题,而且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000年11月至2001年9月我院成功地为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做了人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增加患者甲状腺手术的舒适度.方法 将择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甲状腺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体位,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发生头颈痛的症状无差异(P>0.5),两组术中、术后24h,术后48h发生头颈痛的症状均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 改进甲状腺手术体位,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时间长,康复期如不保持正确的体位,即可能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肺部感染等。针对病人个体情况,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疗效,防止发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现将2006年至2007年5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翱翔  许一吟  阳珍 《医学信息》2009,22(7):1270-1271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活动障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中国行THA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THA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THA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和改善其他方面的神经肌肉的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产生持久的作用.我科自2005.1~2008.12对108例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在术后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章晓玲  陈花兰  谢丹 《医学信息》2010,23(15):2986-2987
目的增加患者甲状腺手术的舒适度。方法将择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甲状腺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体位,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前发生头颈痛的症状无差异(P〉0.5),两组术中、术后24h,术后48h发生头颈痛的症状均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改进甲状腺手术体位,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6.
手术以后腹胀为外科常见症状,作者用针刺治疗术后腹胀病人8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年龄:21~40岁4例,41~60岁3例,63岁1例。性别:男5例,女3例。手术名称:胃穿孔2例,肠梗阻5例,阑尾炎1例。 二、治疗方法:根据术后肠蠕动的反应分为三期:①无蠕动期:术后4~8小时内常无蠕动、腹部听诊无肠鸣音,病人无腹痛。主穴:足三里、天枢,备穴:上巨虚、曲池。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②不规则蠕动期:术后8~24小时,胃肠道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侧卧位和仰卧位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通过“快速诊治通道”行PFNA手术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用的体位分为仰卧组17例和侧卧组19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侧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快速诊治通道”,对于需要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采用仰卧位相比,采用侧卧位具有减少创伤、出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保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方法:采用经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99例.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疾病,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围手术期根据需要予以输血治疗.结果:99髋中,全髋关节置换34例,人工双极头置换65例.31例(31.3%)接受输血,其中术后输血1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8.1%).术后1周内91例(91.9%)患侧下肢可完成直腿抬高,95例(96%)可以利用助行器下地行走.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保证了整个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结核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胰腺结核的诊断水平,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间诊治的13例胰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7例,女6例,中位年龄30岁,既往有结核病史4例,胸片异常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8例,腰背痛5例,腹部包块4例,发热3例,黄疸3例,体重下降8例。超声和CT显示胰腺实性和囊实性肿瘤分别为8例和5例,孤立性胰腺结核6例。根据临床表现确定诊断1例,对8例行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抽吸(FNA)活检11次,确诊5例,FNA的成功率为45%,FNA对胰腺结核患者的确诊率为63%(5/8);另7例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全部病例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对年轻的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怀疑胰腺结核的意识是提高诊断的关键,并进一步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或术中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抗结核治疗能治愈胰腺结核,绝大部分病人可以避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4例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实施病变滑膜切除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均行骨盆X射线片、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髋关节X射线片。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7年,平均5.2年,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并获得了满意的关节活动度。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5.0±6.4)分,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8,P0.05)。无复发病例。结论病变滑膜切除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