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CMV -hEn。方法 :将hEn基因自 pCA13-hEn质粒中酶切下来 ,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中 ,形成转移质粒 pAdtrack -CMV -hEn ,并用PmeⅠ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 pAdeasy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抽提重组体腺病毒基因组质粒DNA ,PacⅠ酶切后在 2 93细胞中包装成腺病毒颗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 ,同时测定了病毒滴度。并采用RT -PCR检测感染腺病毒的胃癌细胞内有无hEnmRNA的转录。结果 :由 pAdtrack -CMV -hEn和pAdeasy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后 ,可得到阳性重组体细菌克隆 ,包装完成的腺病毒经PCR检测表明已含有hEn基因。纯化所得腺病毒滴度约为 2 .4× 10 11pfu /ml。RT -PCR证实在感染重组体腺病毒Ad .CMV -hEN的细胞中有相应mRNA的转录。结论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捷的重组体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所构建的Ad -CMV -hEn在体外能有效转录相应的mRNA。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采集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和外周血,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均分为实验组(rAd-p53-DC)、对照组(rAd-DC)和空白对照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转染2种来源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Western blot鉴定P5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的含量,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经rAd-p53转染的两种来源DC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表明,实验组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表达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上调,培养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明显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但较实验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检测显示,实验组介导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淋巴结来源DC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外周血来源DC(P<0.05)。结论: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病、DC免疫耐受等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Olig1片段,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基因的载体质粒pDC315-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利用AdMax包装系统,通过脂质体2000的介导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后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应用PCR对毒种进行鉴定,传代纯化病毒并反复冻融扩增病毒。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得到大小700bp(Olig1)目的片段,证实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和重组腺病毒Ad5-Olig1-eGFP,测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2.3×1011v.p./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Olig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基因载体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AdmIL-12转染树突状细胞(DC)制备DC疫苗。方法:以重组腺病毒AdmIL-12转染DC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型,用RT-PCR检测IL-12在DC内的表达,用EIL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IL-12和mIFN-γ的含量。通过IL-12刺激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以检测DC分泌的IL-12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腺病毒AdmIL-12能高效转染DC,转染后DC的表型无显著改变,转染DC能大量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IL-12。结论:腺病毒AdmIL-12成功转染DC,获得有效的DC疫苗。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角质生长因子(KGF)基因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到间充质干细胞(MSC)中,增强MSC胸腺修复功能,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KGF克隆到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质粒中,然后再将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转移至pAdxsi载体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继而在H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并测定病毒滴度。转染至小鼠骨髓MSC中,为胸腺组织修复免疫功能恢复提供前期实验基础。结果表明: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GFP-mKGF重组穿梭质粒经酶切鉴定得到0.6 kb和5.1 kb 2个条带;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pAdxsi-mKGF病毒质粒经酶切鉴定得到阳性克隆;测定重组腺病毒Ad-EGFP-mKGF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的滴度为1.6×1010 pfu/ml。转染后10 hMSC开始表达荧光,6-8 d达高峰,转染率可达92.3%,28 d仍有表达。结论:pAdxsi-mKGF病毒质粒构建成功并能高效、安全地转染MS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方法:将过氧化氢酶cDNA亚克隆至pShuttle-CMV中,将其和pAdEasy-1在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Cat,再转染Ad-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经纯化获取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m blot鉴定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高滴度重组腺病毒,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过氧化氢酶高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为用过氧化氢酶基因进行再狭窄的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1能够降解以Ⅰ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有望逆转纤维化组织。目的: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含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体外降解Ⅲ型胶原蛋白的能力。方法:从携带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片段的pcDNA3.1质粒中PCR扩增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片段,双酶切连接入门载体pENTERTM 1A形成入门克隆,利用LR反应与目的载体pJTITM R4 Dest CMV-N-EmGFP pA Vector同源重组构建表达克隆pAd- hMMP-1-eGFP。经PacⅠ酶切线性化转入HEK293A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 Ad-hMMP-1-eGFP,RT-PCR 及 Western-Blot 法分别检测目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细胞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HEK293A细胞。②AD-EGFP组:Ad-eGFP感染HEK293空白对照组。③AD-HMMP1-EGFP组:Ad-hMMP-1-eGFP感染HEK293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相同含量Ⅲ型胶原蛋白,在24,48,72 h用ELISA试剂盒检测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入门载体和目的载体中均含有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Ad- hMMP-1-eGFP感染293A细胞后4 d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10 d荧光强度达最高,12d收集病毒液;测定病毒滴度为4.84·1010 PFU/mL,Western-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高效表达。随时间延长,空白对照组和AD-EGFP组胶原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AD-HMMP1-EGFP组24,48,72 h胶原蛋白降解率分别为24%,56%,81%,与空白对照组、AD-EGFP组相比AD-HMMP1-EGFP组降解胶原效果显著(P 〈0.01)。利用Gateway技术成功构建含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与传统构建方法相比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检测其降解Ⅲ型胶原蛋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观察其对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Ad-Surp-LRIG1转染T2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LRI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Transwel!小室测定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后,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LRI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能够在T24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显著抑制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p53腺病毒提高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携带HIV 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为进一步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AdEasy 1系统 ,通过含有目的基因片段vpr的穿梭载体pShuttle CMV/vpr和骨架质粒pAdEasy 1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CMV/vpr。将重组质粒转染 2 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rvAdCMV/vpr。利用PCR等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表达vpr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结论 成功构建出携带HIV 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为更深入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 ,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 ,CFC含量和CD34+ 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 ,分别扩增了 12 2 .5± 4 .3,39.6± 2 .7和 11.8± 0 5 2倍 (P <0 .0 5 )。结论 :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klf4基因,利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klf4反义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klf4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BJ5183内构建重组腺病毒Ad-反义klf4,酶切线性化重组载体,并在293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病毒。经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测序检测鉴定,证明Ad-反义klf4重组腺病毒基因正确插入后,将Ad-反义klf4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real—time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中KLF4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klf4反义基因腺病毒载体,重组腺病毒可明显降低细胞内klf4mRNA和KLF4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Ad-反义klf4重组腺病毒载体,这为进一步研究klf4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单独或联合诱导脐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NTF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 ng/mL的BDNF联合20 ng/mL CNTF诱导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人脐血MSCs经BDNF和CNTF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romal cells,hUCB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SC共培养组、HEL/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共培养组和HEL悬浮培养组。应用ELISA法检测huCBSC和hBMSC培养上清SDF-1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细胞CXCR4蛋白表达,RT—PCR检测CxcR4mRNA表达。结果表明:hUCBSC高分泌表达SDF-1,其分泌高峰在培养第8天,稍迟于hBMSCs。与hUCBSCs共培养的HEL细胞,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检测均显示其CXCR4蛋白的表达较弱(P〈0.05),且可在部分HEL细胞胞浆中发现红色点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HEL细胞CXCR4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UCBSC在分泌SDF-1和调控巨核细胞表达CXCR4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单独或联合诱导脐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NTF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ng/mL的BDNF联合20ng/mL CNTF诱导人脐血源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人脐血MSCs经BDNF和CNTF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脐血CD133^+(UCB—CD133^+)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能力和最佳收获时间。采用免疫磁珠激活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UCB—CD133^+细胞,将纯化的UCB—CD133^+细胞接种于含TPO、IL-3和SCF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在培养第7、10和14天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过程中CD133、CD34、CD41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半固体法对不同扩增阶段的细胞进行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培养。结果表明:培养至第7天时,UCB—CD133^+细胞扩增效果最佳,扩增了8、2-1-2.2倍;培养至第14天,细胞总数扩增了116倍;培养至10天时,平均1个CD133^+细胞所产生的CD133^+CD41^+和CD34^+CD41^+细胞数最多,分剐为2.5±0.9和2.6±0.5个,所产生的CD41^+细胞为20.3±5、9个;扩增前后的UCB—CD133^+细胞均能形成CFU—MK,扩增第10天的UCB—CD133^+细胞所形成的CFU—MK总数最多,CFU—MK扩增倍数为59.5±11.8倍。巨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扩增后的巨核系细胞多呈幼稚状态,未见血小板形成。结论:UCB—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扩增巨核系祖细胞的能力,培养第10天扩增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rhTPO有无促进骨髓纤维化的作用。用改良Dexter培养法进行体外不同浓度rhTPO作用下的基质细胞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ALP、PAS、AS—DNCE及纤维染色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及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表明:rhTPO可刺激基质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而增高;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但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明显贴壁,细胞呈椭圆形,第7天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细胞,第12—14天,细胞排列呈一定的方向性,似漩涡状,细胞为长梭形,70%-80%的瓶底被细胞覆盖。第16—18天细胞覆盖达90%以上,细胞形态均为螺旋状排列的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还有极小部分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培养14—42天的贴壁细胞,PAS显示为阳性,ALP染色和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显示为弱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用Masson氏三色和Gomori染色法染色,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显示均为阴性;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染色在对照组与实验纽均显示为阳性,但实验组阳性均似稍强,这种阳性并没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的绒毛、纤维从无到有,细胞从单层到多层,并逐渐出现新生成的纤维细胞,但对照组与实验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rhTPO对CD34、CD45、CD105、CD106、CD16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rhTPO不影响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纤维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也未发现有促进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DNA瞬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前后hBMSCs中SDF-1mRNA表达的情况。在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构建SDF-1-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SDF-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BMSCs,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瞬时转染效率。结果发现:SDF-1-pIRES2-EGFP瞬时转染后hBMSCs的SDF-1mRNA表达增高约20%左右。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以将SDF-1cDNA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入hBMSCs,但转染效率低下,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稳定转染细胞供后续实验,因此需对转染方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脐血清取代胎牛血清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脐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界面细胞 ,采用Mini MACS分离技术 ,分离CD34+ 造血干细胞 ,分成 3组 :脐血清组 (加入含 10 %UCS的RPMI 16 4 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 ) ,胎牛血清组 (加入含 10 %FCS的RPMI 16 4 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 ) ,对照组 (含10 %FCS但不含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为IL 4、GM CSF和TNF α ,第 8天收集部分细胞做细胞表型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 脐血清培养的DC(UCS DC)表面CD80、CD5 4和HLA DR的表达率与胎牛血清培养DC(FCS DC)比较无明显差异 ,UCS DC、FCS DC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结论 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来源的DC前体细胞 ,可以诱导出成熟DC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