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伴巨幼细胞性贫血文献鲜见报道.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老年心脏病患者,人院初期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型,经积极治疗后骨关节疼痛未缓解.后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IgA-λ型多发性骨髓瘤伴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6岁,半年前足月顺产1女婴,产产后无大出血,因"心悸、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心、舌痛不能进食,双手麻木不适2个月",以"全细胞减少待查"收入住院。病程中患者无发烧、无痛、无呕血及黑便,平素身体健康。入院查体:T37℃,P 103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Hg;  相似文献   

3.
现将1955~1981年12月,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完整者130例分析如下。一、诊断标准1.具有维生素B_(12)和/或叶酸缺乏的病史;2.大细胞性贫血,或有多余分叶核粒细胞增多;3.骨髓象:骨髓增生旺盛,红系和/或粒系呈巨幼变,并已除外其它有巨幼变的疾病;4.B_(12)和/或叶酸疗效显著。(注:本组有9例无骨髓象,但贫血明显并符合其余标准)。  相似文献   

4.
回顾总结了近8年来诊治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溶血13例,探讨了溶血发生机理。病例的黄疸及溶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直接阻碍了DNA的合成,因而使细胞发育异常,出现巨幼红细胞及巨大卵圆红细胞增多。有缺陷的红细胞除了巨大畸形外,且可塑性降低、易于破坏,从而成为本病伴有溶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合并良性颅内压增高国内尚未见报道,本院近来收治1例,并因长期误诊而导致继发性右侧视神经萎缩。现简扼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3岁。贫血一年余,持续性头痛、视力明显减退三月余而入院。一年前曾用氯霉素达半月余,继后出现进行性头昏、面部苍白、乏力等。入院前三个月起头部有持续性紧缩样日益加剧之头痛,视力明显下降。曾多处诊治无效而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贫血患者。体检发现:有重度贫血貌,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双视神经  相似文献   

6.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巨幼细胞是形态上和功能上均异常的各阶段幼稚红细胞。异常的巨幼细胞一般是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7个月,主因“面色苍黄、发现智力差1个月,发热,咳嗽3天”于2002年2月23日入院。近半个月内当地曾予维生素B12 1支/次,肌注2次。营养发育史:3~4个月能抬头,现7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面部表情呆滞,对逗笑反应较前倒退。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患母喜素  相似文献   

8.
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舞蹈症1例报告临床学院内科白俊兰,娄陵生,黎学先中国分类号R742.2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并发的神经症状多种多样。而并发舞蹈症者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1岁。因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2年余,四肢不自主运动,...  相似文献   

9.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oroblastic anenia简称铁粒幼贫血)。是由于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国内外资料报告不多,现就我们今年接诊的一例报告于下。林××,男,58岁,汉,王人,已婚,海南琼山县人。1979年初因巩膜皮肤发黄在海口某医院诊断“急性肝炎”回家服中草药治愈。次年初开始感觉四肢无力,易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用中草药  相似文献   

10.
血色病是由于过多的铁沉积于器官或组织实质细胞,导致这些器官广泛纤维化,继而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在国外此病并非少见,而在国内却罕见。近四十年来,有关血色病的病例报告为数不多,本文报告1例铁粒细胞性贫血伴血色病。患者男性,29岁。于1992年6月起出现乏力,心悸,曾在外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49g/L;骨髓涂片结果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遂给予VitB12及叶酸治疗,并先后输血600ml。四个月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109/L。但于1993年2月再次出现心悸、气促,复查血红蛋白5.sg/L,再用VitB;。,症状未见好转。患者于1993年5月3日去…  相似文献   

11.
巨幼细胞性贫血属常见血液病,而同时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者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30岁。1994年2月28日以妊娠贫血收入院。查体:营养略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上下肢均可见重度凹陷性水肿,妊娠8个月。实验室检查:Hb40g/L,WBC4.6×10~9/L,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0.07,晚幼粒0.07,杆状核0.06,N0.57,L0.21,M0.01,其中分叶核细胞见有分叶过多(6~7叶达0.56),晚幼红细胞11个/100个白细胞,血小板70×10~9/L,网织红细胞(Ret)0.035,血清铁15.8μmol/L,总铁结合力45.1μmol/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  相似文献   

12.
夏志坚  陈绍倩 《中原医刊》2006,33(15):38-38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病因、发病年龄、黄疸程度、贫血程度和与外周血三系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确诊的MA患者同时检测胆红素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检测红细胞计数为(2.7±0.6)×1012/L,血红蛋白为(72±13)g/L,三系列减少占65%,中、重度贫血21例。检测总胆红素为(19±7)μmol/L,LDH为(794±598)U/L。结论膳食异常和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是引发MA的主要原因,发病以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学生居多,无明显性别差异。贫血多为轻度至中度,少数患者出现重度贫血,多数患者外周血可表现三系列减少,少数可以表现重度的外周血三系明显减少。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并表现一定程度的黄疸,且黄疸程度与LD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总结我科15年来初治的1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指出MA仅为形态学诊断,必须究其原因,除与营养不良有关外,似与消化道病变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5d于1989年6月24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左侧颊粘膜及左下肢皮肤各见两块淤斑,脾脏肋下3 cm,质中,无叩痛。实验室检查:Hb 60g/L,WBC2.6×10~9/L,PL 54×10~9/L。骨髓示增生活跃,粒红比例0.4:1,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阳性率83%,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25%。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确诊为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_6、输血等对症治疗3周,病情稳定后出院。1992年10月8日因反复出现皮肤淤斑、鼻衄伴脾脏进行性肿大2月余再次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伞身散在皮肤淤点、淤斑,浅表  相似文献   

15.
叶文  蔡小燕 《铁道医学》1995,23(5):316-316
总结我科15年来初始的1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指出MA仅为形态学诊断,必须究其原因。除与营养不良有关外,似与消化道病变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特点、规律和变化,以更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目前巨幼细胞性贫血新的原因和特点。结果:中学生人群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比例明显增高,同时育龄妊娠年龄段女性和老年人群依然易发。并且外周血三系血细胞明显减少的患者更多见也更容易被误诊,尤其中学生人群值得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预防。结论:提高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高发人群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积极治疗老年人群原发疾病,应该是防治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雅萍  韩云霞 《浙江医学》2008,30(5):488-489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在老年人贫血中较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可伴有溶血和黄疸^[1-2]。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我院巨幼细胞贫血伴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贫高发区非大细胞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诊断线索,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诊断MA的广西籍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100者定义为非大细胞性MA;以同期非MA性贫血广西籍患者为对照。观察各组血细胞参数、生化指标,部分患者行血红蛋白电泳或地贫基因分析。 结果:22例MA患者中10例(45.5%)为非大细胞性MA, 其中3例为小细胞性MA。比较非大细胞性MA与大细胞性MA的临床特征,除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外无统计学差异。4例非大细胞性MA行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或地贫基因检测,3例诊断为地贫(α地贫1例,β地贫2例)。5例大细胞性MA行地贫筛查,均未见异常。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40 IU/L、校正网织红细胞指数(corrected 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 CRI)<1.5%为标准筛查,5例非大细胞性MA中无漏诊。结论:地贫高发区非大细胞性MA较为常见,小细胞性MA亦非罕见,需高度警惕。在非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中以LDH>240 IU/L、CRI<1.5%为标准识别MA,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男,35岁,矿工。住院号208030。以腹泻、头昏、乏力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饮食不洁后纳差、腹痛,腹泻每日2-8次,粘液糊状,服黄连素及中药一个月,纳差、头昏、乏力逐渐加重。近二个月吞咽梗阻、呕吐、脱肛,大便稀水样,褐色,全身衰竭,生活不能自理。查体:营养极度不良,体重36公斤,身高167厘米,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贫血貌,皮肤干燥,下肢浮肿,神经系统等无异常体征。Hb4.3g/mm~3,WBC1190/mm~3,PC8 000/mm~3,Ret0.8%。粪潜血及培养(-)。胃镜:上消化道粘膜苍白,食道贲门口炎症。病检:贲门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牛×,男,汉族,56岁,农民伊旗人,住院号10728。患者在住院前两月自觉全身无力上腹部隐痛胃纳不佳,消瘦,面色苍白,临近住院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上腹部闷胀感。入院后检查:体温36.8℃,血压110/80mmHg,心率115/分,呼吸22/分,面色脸结膜甲床苍白,营养差,头颈胸未见异常,心律快112/分节律齐,收缩期闻及二级杂音。上腹部触诊稍有压痛未触及肿物,泌尿四肢神经系统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