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中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三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中地黄苷D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ypersil C18分析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96),流速为1 mL/min,室温,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是六味地黄丸98.6%,RSD为2.6%;麦味地黄丸97.4%,RSD为2.1%;杞菊地黄丸98.0%,2.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该三种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张振 《家庭中医药》2019,26(1):64-66
<正>中药地黄丸家族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不仅成了补肾良药,而且“人丁兴旺”,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多个成员。尤其是六味地黄丸,如今大名鼎鼎,几乎无人不晓,我们不妨就从它开始,介绍一下这个家族的“前世今生”和所适用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金匮》肾气丸义理及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乃阴阳兼顾,阴中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凡五病。后世师其法而立新方者甚多,诸如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  相似文献   

4.
<正>补肾古方有补肾气的五子衍宗丸、寿胎丸,补肾阴的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养精种玉汤,补肾阳的右归丸、右归饮、金匮肾气丸,补肾精的归肾丸等。药理研究表明,补肾方可改善卵巢和子宫功能、促进宫内膜生长,增加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汤),是宋·钱仲阳宗仲景《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成。主治小儿“五迟”症。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在此方基础上,又衍化出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方。这些方剂在临床中不乏使用,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仅就个人管见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收载的六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耳聋左磁丸、麦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锁阳固精丸、知柏地黄丸中均含有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药物,故本文总称为“地黄丸”。其中牡丹皮所含的丹皮酚是易挥发性成分,在干燥及其他操作过程中易逸散损失。为此我们拟定了上述十种含牡丹皮成药的简便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黄丸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11月~1990年3月北京中医院门诊和病房用地黄丸(包括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治疗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60例,观察了地黄丸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的影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0例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岁以内2例,1~3岁15例,3~7岁34例;7~14岁9例,最小者10个月,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5.04岁。病例选择根据1988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几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小儿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凡是经常呼吸道反复感染,平均每月最少一次以上,临床具备面色萎黄、食欲不佳、多汗、大便不调等症状。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列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分别用六味地黄丸(26例),麦味地黄丸(22例)杞菊地黄丸(12例)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药鉴别内容的几点建议彭强,冯建明(陕西省汉中地区药品检验所723000)在执行199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过程中,发现一些品种规定的鉴别内容不尽完善。对此,通过实验,提出数点补正或改进意见,供进一步探讨、验证和修订时参考。1.地黄丸类中成药中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麦味地黄丸,鉴别项下均规定有丹皮酚的TLC鉴别。但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不一致,有溶剂回流和浸渍法两种。笔者分别按?...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 ,又名地黄丸 ,出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用于治疗小儿“五迟” ,为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光白等证而设。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本方为补阴名方 ,以熟地黄滋阴填精为主 ;山药健脾胃 ,养肺肾 ;山萸肉酸温收敛 ,养肝涩精 ;泽泻祛肾之湿浊 ,使熟地滋而不腻 ;丹皮清泻肝火 ,并抑制山萸肉之温 ;茯苓渗湿 ,以助山药健脾 ,合而为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泻结合 ,以补为主 ,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七味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  相似文献   

10.
<正> 以六味地黄丸为“架子”的各种地黄丸较多,如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然而各地生产的这类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却发现疗效有较大差异。为此,笔者翻拣了山东、广东、北京等八家中药厂的合格产品,各取药丸一合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大多为肝肾亏虚型,临床上大多实施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杞菊地黄丸主要由六味地黄丸加上菊花、枸杞子组成。菊花甘、苦、辛,微寒,可用于清利头目、散肝经之热;而枸杞子质润甘平,具有益精补肾、明目养肝的作用。以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肾亏虚型高血压还能增效减毒,和西药共同发挥疗效,达到降压效果,帮助持久降压。  相似文献   

12.
介绍薛伯寿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的经验,认为缺乏典型症状者,"神不足"即是应用六味地黄丸辨证的关键。熟地黄滋腻,应用原方常佐加砂仁;肝肾阴虚有热或阴虚血滞血瘀者,熟地黄易生地黄;肝肾阴虚而热象不著或脑力劳动或须发早白者,熟地黄易黄精;脑力衰退者,熟地黄易九转黄精丹;肝肾阴虚日久或年老体弱者,麦味地黄丸加减;目疾诸病者,九子地黄丸加减。同时指出临床证候纷繁复杂,常需要多方巧妙合用以扩展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麦味地黄丸出自《医级》,组方是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主治均与肾阴虚喘咳劳热有关。”肾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虚可致肝阴虚,肝阴虚也可致肾阴虚,肝肾同源.肾阴虚不能上承于肺或虚火灼肺也可致肺肾同病。六味地黄为三阴并治之方,再以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麦冬养阴益肾、润肺清心,共同滋养五脏、平衡阴阳。更年期综合症,证属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致阴不能制阳,虚阳上亢者。见面赤、躁热心烦、汗出、月经不调、血压不稳、舌红少苔或无苔,给予麦味地黄丸,以六味地黄补精血、调月经,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浮阳止汗稳压,麦…  相似文献   

14.
麦味地黄丸出自《医部全录》,由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组成,具有滋补肺肾之功。笔者用麦味地黄丸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有预期的治疗效果。否则,吃下的药与所患的病不相吻合,轻则耽误病情,重则使病情恶化。就拿中成药地黄丸来说,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此类中成药均作为补益肝肾之品,随着加入药物的不同,作用就有所不同,使用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及体质辨证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6.
杞菊地黄丸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杞菊地黄丸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家兔制成高脂模型,分成高脂对照组及札菊地黄丸治疗组,观察高脂对照组及杞菊地黄丸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各组分胆固醇含量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结果 杞菊地黄丸能降低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血清TG,TC,LDLc,VLDLc含量(P<0.001),促进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结论 杞菊地黄丸具有较好的防治高脂血症和消退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源浩  吕军影 《四川中医》2001,19(10):42-42
用中成药五淋化石丸配合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壮腰健肾丸、龟鹿补肾丸治疗老年人肾结石35例,治愈26例(74.29%),有效7例(20.0%),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5例,总有效率74.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对比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合方小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和肾血流情况。结果:苯那普利组、杞菊地黄丸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和合方小剂量组的收缩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前3组的收缩压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各治疗组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降低SHR血压。杞菊地黄丸、二仙汤和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提高SHR的肾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方法: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六味地黄丸、缺味处方、单味生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口服六味地黄丸后从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7个成分为六味地黄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有一成分虽为地黄中所含成分的原型,但其它两种药材也能代谢产生,对其体内的量变有共同的贡献。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将成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其来源生药为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否则,吃下的药与所患的病不相吻合,轻则耽误病情,重则使病情恶化。就拿中成药地黄丸来说吧,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此类中成药均作为补益肝肾之品,随着加入药物的不同,作用就有所不同,使用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及体质辨证合理选用。不要道听途说,随便到药店购买任意吞服,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