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MS可加快冠心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糖代谢、血脂、血压异常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密度脂蛋白(HDL)可逆向转运胆固醇,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能,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血浆高水平HDL可有效降低MS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对控制MS以及相关代谢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MS)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胰岛素抵抗(IR)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袁俏梅  汪建文 《浙江医学》2006,28(9):752-754
代谢综合征(MS)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是以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威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MS有着很大的危害性,研究显示MS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现对2004年3月至12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MS的患病率作一分析,以期为MS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MS)又称X综合征,在上海患病率已达到17.14%[1],而MS能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因而确切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就很重要.本研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于2004年3月对MS患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MS)又称X综合征,在上海患病率已达到17.14%,而MS能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因而确切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就很重要。本研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于2004年3月对MS 患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两年来,笔者用中药辅治MS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metaboli syndrome,MS)是以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等各个组分异常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2]。该病危害性大,研究显示MS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笔者对3084份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为代谢综合征群体根据体质偏颇,  相似文献   

8.
崔璀 《柳州医学》2007,20(2):154-155
代谢综合征(MS)是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发生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我们对2005~2006年度在柳州市中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近8年间住院死亡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及特点。方法对2000~2007年我院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纵向分析,分析死因构成特点和代谢控制情况。结果(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1.7%,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占5.0%;(2)入院时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代谢指标控制未能达标;(3)其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占近40%,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其MS发生率随之升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原因所占比例较低,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定时筛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和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以评价高血压在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阅读关于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MS的构成在不断发生变化,但高血压始终作为MS的主要成分。结论:在MS各组分中高血压始终处于重要地位,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威胁也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物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强化干预组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随访43.5个月,记录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前瞻性随访研究43.5个月后结果,①两组高血压和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②高血压伴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4.11、7.59mmHg和6.59、5.57mmHg,除对照组收缩压外,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③本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高血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P<0.01),其中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或<0.05)。④高血压伴MS者事件发生率为4.2%,高于非高血压和非MS者,低于高血压组或MS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强化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而诊断率低,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近年来研究证实,OSAHS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认识OSAHS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OSAHS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大数据建立心脑血管电子病历分析平台,通过影像学数据分析技术和临床文档分析技术,向患者提供精准诊断、治疗方案、科学给药、预后预测、智慧健康教育处方等精准服务。方法/过程 利用Protégé开发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医学本体、知识规则、知识图谱。基于所构建知识图谱形成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病理分析、预后判断等知识库,进而设计心脑血管电子病历分析平台。结果/结论 心脑血管电子病历分析平台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向患者提供多种精准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14.
谢俊  殷梅 《当代医学》2016,(6):14-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互为因果关系,其作用包括多方面,机制极为复杂.其中,脑梗死伴动脉粥样硬化多血管床损伤在脑血管事件中极为常见.OSASH作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在脑梗死伴动脉粥样硬化多血管床损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项目主要研究OSAHS伴脑梗死患者全身多血管床损伤的分布的特点和发生的可能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乙素,化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糖苷酸,是中国传统中药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临床上,因其具有极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点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使该病的发病有了年轻化的趋势.氧化应激是心脑...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H型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所以全面认识及有效管理H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依那普利叶酸片控制H型高血压,但对于高血压控制及其心脑血管疾病的远程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王海英 《河北医学》2012,18(7):928-93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冠心病患者100例和脑梗死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健康正常者100例,分别为心血管、脑血管和正常组,对这三组人的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心脑血管组中检测的半胱氨酸水平为(28.99±14.98)、(19.48±9.91)umoL/L,均比正常组、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34±8.01umoL/L)要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结果说明较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簇的过量蓄积。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不仅在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疾病背景下扮演不同角色。目前认为,铁死亡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加多种肿瘤对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诱导铁死亡的发生拓展了肿瘤治疗思路。然而,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铁死亡的发生通过引发正常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丧失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铁死亡的发生能够有效预防并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在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三类不同重大慢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系统讨论了靶向铁死亡在防治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然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文章介绍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太极六合针法采取“四步通调”布针法,形成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取穴量少,疼痛刺激轻,通调全身气血经络,平衡脏腑阴阳,以驱疾患,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