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阳性率、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本科固定时间收集新入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一式两份.1份采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用于分析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1、2、3 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另1份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鼻病毒与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果 检出 hMPV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9.7%,主要分布在秋冬季;25例hMPV阳性标本中单纯hMPV感染10例,占40%,15例(60%)系hMPV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其中包括8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hMPV与鼻病毒、冠状病毒合并感染各2例,3例标本同时检出hMPV、RSV、鼻病毒为阳性;分析hMPV阳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男:女=16:9,12例(48%)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9例(36%)临床诊断为肺炎,4例(16%)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除hMPV和其他病毒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发热外,单纯hMPV感染与hMP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hMPV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与呼吸道其他常见病毒混合感染,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将hMPV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患儿鼻咽分泌物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A、B(InfA、B)型、副流感病毒 1、2、3(PInf1、2、3)型在内的 7种病毒抗原及血清ELISA法检测CP、MPIgM抗体。结果 :4 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阳性检出有 18例 (40 % )其中感染RSV有 13例 (2 8.9% )居首位 ,其次为CP有 3例 (6 .7% ) ,MP有 1例 (2 .2 % ) ,PInf3有 1例 (2 .2 % )。 37例儿童哮喘阳性检出有 13例 (35 .1% )其中感染MP有 9例 (2 4 .3% )居首位 ,其次为RSV有 4例 (10 .8% ) ,其余均阴性。结论 :RSV及CP感染与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而MP感染与儿童期哮喘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Glezen WP  Greenberg SB  Atmar RL  Piedra PA  Couch RB 《JAMA》2000,283(4):499-505
CONTEXT: While hospitalization rates have declined overall, hospitalizations for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have increased steadily since 1980.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conditions requires studies of the etiologies of infections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vulnerable patient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specific virus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conditions leading to hospitalization of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 DESIGN: Analysis of viral etiology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conditions between July 1991 and June 1995. SETTING: Four large clinics and related hospitals serving diverse populations representative of Harris County, Texas. PATIENTS: A total of 1029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pneumonia, tracheobronchitis, bronchiolitis, croup, exacerbations of asthma 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AIN OUTCOME MEASURE: Virus infection, defined by culture, antigen detection, and significant rise in serum antibodies, by underlying condition; hospitalization rates by low- vs middle-income status. RESULTS: Ninety-three percent of patients older than 5 years had a chronic underlying condition; a chronic pulmonary condition was most comm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from low-income populations were hospitalized at a rate of 398.6 per 10000, almost 8 times higher than the rate for patients from middle-income groups (52.2 per 10000; P<.001). Of the 403 patients (44.4% of adults and 32.3% of children) who submitted convalescent serum specimens for antibody testing, respiratory tract virus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in 181 (44.9%). Influenza, parainfluenza,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s accounted for 75% of all virus infections. CONCLUSION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commonly trigger 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conditions that result in hospita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underlying condition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for these viruses, especially for parainfluenza and RSV.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季节分布和临床特征,为苏州地区SARI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急诊病房及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5岁以下SARI病例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收集患儿的既往病史及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SARI病例746例,其中474例采集了鼻咽部分泌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6.0%,其中流感病毒A型2.1%、B型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26.6%、腺病毒3.2%、副流感病毒Ⅰ型2.7%、Ⅲ型4.0%,未检测到副流感Ⅱ型病毒。RSV全年均有流行,流感A、B型病毒则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男性患儿RS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流感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SARI患儿的阳性率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检测阳性患儿咳嗽、喘息及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患儿(P<0.05);RSV及副流感病毒在肺炎患儿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断(P<0.05)。纳入研究的SARI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38天,中位数为7天。SARI患儿在病程中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与住院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苏州地区5岁以下SARI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RSV和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可能是加重SARI病例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不同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特征有所差异,流感病毒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为主,RSV以毛细支气管肺炎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彭州地区295例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95例住院患儿的鼻拭子进行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I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I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1、2、3,PIV1、PIV2、PIV3)7种病毒的检测,分析各种病毒检测情况。结果295例患儿病毒总阳性率34.58%(102/295),阳性率最高为 RSV(20.68%)。<1岁、1~3岁、3~7岁和≥7岁组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25%、30.92%、27.27%和15.7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以 IB 感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6.00%,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患儿中以 RSV 感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30.00%。结论彭州地区最常见的住院患儿感染病毒为 RSV,且7种病毒在不同年龄、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具有不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0~2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9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677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结果 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25.40%。检出率较高的前3位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55.03%(514/934),其流行月份在1~2月和11~12月;副流感病毒3,占17.24%(161/934),其流行月份在5~8月;流感病毒A,占10.06%(94/934),其流行月份在3~5月。0~3月患儿主要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22.84%),1~2岁患儿流感病毒A感染(3.82%)及腺病毒感染(3.73%)也较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引起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以咳嗽、气喘为主;流感病毒A、腺病毒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结论 病毒是0~2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较为多见,其感染存在季节性特征,临床特征有差异,在临床诊疗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一年四季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3309例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联合检测.结果:943例患儿检出至少一种病毒,长沙地区呼吸道感染总阳性率28.5%(943/3309),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21例(21.7%)、副流感3(PIV3)75(2.3%)、腺病毒(ADA)52(1.6%)、流感病毒A(IFA)24(0.7%)、副流感1(PIV1)13(0.4%)、副流感2(PIV2)11(0.3%)、流感病毒B(IFB)7(0.2%);RSV和ADA混合感染25例,检出率0.8%,RSV和PIV3混合感染15例,检出率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总阳性病毒株的76.5%(721/943),其它病毒病原呈散在分布;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d-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岁-)各组病源联检阳性率分别为37.8%、33.8%、32.3%、9.6%、6.3%,各年龄组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年龄组病毒感染中,RSV阳性构成比分别为89.4%、80.8%、67.5%、50%、33.3%,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长沙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月份阳性率不同,四季当中,春、冬季阳性率较高,夏、秋季阳性较低.结论:病毒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长沙地区各年龄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病原RSV,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混合感染以婴儿、幼儿为主,呼吸道病毒感染显季节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521例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病毒检测阳性者74例,总体阳性率14.2%.在阳性感染者中,单一病毒感染数为39,混合病毒感染累计数为79,合计118.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44例(37.3%)、腺病毒6例(5.1%)、甲型流感病毒37例(31.4%)、乙型流感病毒9例(7.6%)、Ⅰ型副流感病毒12例(16.2%)、Ⅱ型副流感病毒1例(0.8%)、Ⅲ型副流感病毒9例(7.6%).呼吸道病毒感染季节上存在统计差异,在性别、疾病和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其次是申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连续3年对13 642例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 1、2、3型,流感病毒(IV)A型、B型和腺病毒(AD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肺炎占34.3%,其中RSV占25.8%,PIV4.7%,IV A 2.4%,IV B 0.2%,ADV 1.3%.RSV在≤1岁组检出率 33.1%,>1~3岁组19.7%,>3岁组5.1%(趋势χ2=763.4,P<0.001).ADV肺炎,>1~3岁组与>3岁组分别为2.3%及2.5%,均高于≤1岁组的0.7%(P<0.01).>1~3岁组IV A检出率3.4%,高于≤1岁组(χ2=18.2,P<0.01).>1~3岁组PIV 1肺炎占1.2%,较其它年龄组高(P<0.05).PIV 3,≤1岁组检出率 4.7%,>1~3岁组3.2%,>3岁组1.4%(趋势χ2=52.4,P<0.01).RSV感染率11月开始明显增高,持续到次年的3~4月份,但每年仍有差别.肺炎中RSV月感染率最高62.8%,IV A达15.7%.结论: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感染率高低依次为RSV、PIV、IV和ADV.RSV、PIV 3,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1岁婴儿ADV感染较少.幼儿较婴儿易致IV A感染.RSV流行见于冬春季,但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CAP住院患儿273例,采集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Ig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型,副流感病毒(PIV)Ⅰ-Ⅲ型,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273例患儿中有92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33.7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MPV和PIV。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以3个月~2岁组为最高,主集中于冬春季节。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61.22%,RSV为其常见感染病毒(51.09%)。结论银川地区儿童CAP病毒感染主集中于冬春季节,多见2岁以下小儿,其中RSV和hMPV两种病毒最为常见,毛细支气管炎的主病原仍然是RSV。  相似文献   

11.
重庆儿童医院112例毛细支气管炎病原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BoV和其他10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及其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06-2008年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然后提取鼻咽分泌物病毒的DNA和RNA,用PCR/RT-PCR的方法检测HBoV等其余1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相应基因片段。结果①两时间段患儿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中,发热、呕吐、气促的发生例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情况差异均不显著;②重庆地区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共检出十余种呼吸道病毒,112例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84例(75%),其中单一病毒阳性45例(40.18%),2种或2种以上病毒合并阳性39例(34.82%),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高峰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情况不同;③112例患儿中最常见的为RSV,其余依次为PIV3,RV等,检出HBoV10例,均为合并感染。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谱构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预防与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分离的方法,对384份ILI或暴发疫情咽拭子标本同时开展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和人偏肺病毒共7种15个亚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结果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ILI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89%,A型流感病毒100株,占63.69%,为优势毒株,其它依次为HRV 21株,占13.38%,和B型流感病毒19株,占12.10%,上半年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下半年(χ2=5.01,P=0.03)。就其它呼吸道病毒而言,男性ILI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6.24,P=0.01);随着年龄的递增,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递减趋势,且各年龄组其它呼吸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4)。结论流感病毒、鼻病毒是深圳市龙岗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且随年龄不同、流行季节不同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构成。方法深圳福田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支气管炎(A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集鼻咽拭子,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多种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106例仅4例阳性。观察组192例患者鼻咽拭子中80例检出99株病毒,患者阳性率41.6%,病毒检出率51.5%。检出病毒以流感病毒A型(FluA)、鼻病毒(RhV)、副流感病毒1型(PIV1)为主,三者占检出病毒株的81.8%(81/99)。血清学检测发现61例73种(型)病毒阳性,患者阳性率31.7%,病毒阳性率38.0%,以FluA、PIV1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为主。两种标本综合结果 192例患者中共91例110株(型)阳性,患者阳性率47.3%,病毒阳性率57.2%。结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FluA、RhV、PIV1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盐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为本地区儿童AR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ARI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1 582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3(PIV 1-3)以及腺病毒7种病毒。结果: 1 582例标本中有426例检出病毒(26.9%),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289例(18.3%),其次是腺病毒,为46例(2.9%);病毒的总检出率在年龄及季节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以6个月~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结论: RSV及腺病毒是盐城地区ARI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检出率与年龄及季节分布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于莉  张敏  李雅慧  苏显都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20-1521,1524
目的分析海南西部地区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24例,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少儿组(4~14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9种病原体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南西部地区儿童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非典型性病原体抗体阳性率59.21%(1080/1824),9种病原体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抗体43.97%(802/1824),嗜肺军团菌I型抗体33.99%(620/1824),乙型流感病毒抗体29.11%(531/1824)、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10.58%(193/1824),甲型流感病毒抗体9.48%(173/1824),腺病毒抗体9.27%(169/1824),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8.77%(160/1824),肺炎衣原体抗体1.97%(36/1824),Q热立克次体抗体1.26%(23/1824)、混合感染占33.99%(620/1824)。结论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海南西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是该地区发病一大特点;病原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因ALRTI住院的儿童鼻咽抽吸物标本727份,采用RT-PCR以及 Nest-PCR方法检测常见的13种呼吸道病毒,包括人博卡病毒(HBoV ),腺病毒(ADV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流感病毒 A和B(IFVA/B),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NL63和HKU1(HCoV-NL63和 HCoV-HKU1)。并对所有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证实。【结果】727份标本中有504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69.3%(504/727),位居前三位的是:RSV(26.3%)、HRV(18.7%)、ADV (18.6%)。春夏季以及小于3岁以下患儿病毒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检出率的男女性别比无差异。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率达38.9%。【结论】研究期间RSV以及 HRV是湖南地区ALRTI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原,但ADV检出率较往年明显增高,跃居第三位,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病毒之间混合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方法:对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运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3 44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总感染率为30.3%,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13.3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再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4%(495/3 449);感染人群以儿童和老人多见,多为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4岁年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是呼吸道疾病中非典型病原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不特异,应重视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以免漏诊误诊,以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引物设计原则,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F基因作为扩增靶序列,独立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建立了一个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SVRNA的方法。结果:对引物进行敏感度实验,其检测敏感度为每ml10TCID50s(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的病毒量;用副流感病毒1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2型作对照,均无预期扩增产物出现,证实了设计引物的特异性;用建立的逆转套式PCR方法对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发现3例阳性,2例阴性;同时用病毒培养法检测,结果完全相同。提示: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和观察结果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致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临床特征,分析成人病毒性肺炎与HBo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的81例ARI患者的鼻咽拭子,应用多重RT-PCR及PCR技术进行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RhV)、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肠道病毒等9种病毒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核酸检测,分析HBoV致成人ARI的临床特点。结果 HBoV阳性14例(17.3%),其中10例(71.4%)为肺炎,4例(28.6%)为上呼吸道感染。 HBoV单独感染10例,混合感染4例。 HBoV感染者咳嗽10例(71.4%),咳嗽伴喘憋1例(7.1%),咯痰6例(42.9%),发热14例(100.0%),肺部闻及湿性啰音者4例(28.6%)。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者11例(78.6%),升高者3例(21.4%)。10例肺炎患者胸部X线片表现为斑片状模糊影9例,大片致密影1例。单侧肺炎7例,双侧肺炎3例,病变均位于中下肺叶。重症肺炎1例,为HBoV混合感染ADV及肺炎支原体。结论 HBoV是引起成人ARI的病原体之一,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相似文献   

20.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莉  卢竞  刘成贵 《北京医学》1999,21(5):282-284
目的 探讨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的原学及临床研究,方法 对急性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不同年份RSV感染的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和比较。结果 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检测阳性率平均在27.8%,结论 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主要的病毒,其发病年龄高峰在1岁以内(70%),其中2-6个月发病率最高44.8%)并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感染率明显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