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Mdm2癌基因及PTEN、P^53抑癌基因在小鼠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0只小鼠发生肿瘤;13只小鼠引起癌前病交。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Mdm2、PTEN、P^53蛋白及cDNA基因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及其eDNA基因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5—0.05);Mdm2、P^53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O.05),呈正相关。PTEN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与正常肝组织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O.01—0.05),呈负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Mdm2、PTEN、p^53基因协同表达,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对小鼠垂直传播及DNA原位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L型,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胴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等组织作免疫组化及金葡菌L型地以探针原位杂交,结果发现金葡菌L型感染雌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中金葡菌L型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0.5%、93.3%及60%。金葡萄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后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对小鼠垂直传播及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稳定 L型, 经多种方式感染雌性昆明种小鼠, 发现雌鼠妊娠率、每胎分娩的子鼠数及子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01 , P< 001 , P< 005) 。对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等组织作免疫组化及金葡菌 L型地高辛核酸探针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金葡菌 L 型感染雌鼠子宫内膜、胎盘及子鼠肝、肺中金葡菌 L型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05 % 、933 % 及60 % : 金葡萄 L 型 D N A 探针原位杂交后在感染鼠子宫内膜、胎盘绒毛及子鼠肺组织中均发现有金葡菌 D N A 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208 % 、333 % 、166 % , 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L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方式导致2 代动物先天性感染, 这可能是引起妊娠异常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细菌L型感染小鼠致体细胞增生和诱发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本文对细菌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107/0.2ml/次/只)经尾静脉反复感染C57/BL/6N小鼠为L型感染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为对照组。结果L型感染组有10只小鼠发生肿瘤,肿瘤发生率为11.1%,其中恶性肿瘤8.88%(8只);良性肿瘤2.22%(2只)。感染组小鼠体细胞增生和不典型增生11.1%(10只);瘤样增生3.33%(3只),而对照组均未发生肿瘤和增生性病变。结论L型菌感染可能与小鼠体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肿瘤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葡菌L型感染后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是否有金葡菌L型及其抗原或DNA。方法 应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核酸杂交方法。结果 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组织切片中 ,革兰氏染色金葡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 70 0 %(7/ 10 )和 5 3 5 % (7/ 13) ;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70 0 % (7/ 10 )和 6 1 5 % (8/ 13) ,两者结果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金葡菌L型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癌巢或癌前病变的上皮细胞浆内。用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核酸杂交 ,结果显示 5 0 0 % (5 / 10 )肿瘤细胞核内和 30 1% (4/ 13)癌前病变细胞核内有DNA阳性信号。结论 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有较高的金葡菌L型感染率 ,且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小鼠肿瘤细胞核内和癌前病变的体细胞核内。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小鼠可能诱发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尾静脉汪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2.0×107个/0.2ml/次/只)反复感染昆明种小民为L型组.注射原菌(金葡菌)和生理盐水的小民分别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L型组有7的发生肿瘤,发瘤率为11.7%,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中3例为癌.2例为淋巴瘤;而原菌组和生理盐水组均未见肿瘤。L型组有58.3%的鼠发生癌前病变,明显高于原菌组(1.3%).P<0.05.生理盐水组未见癌前病变。小民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随实验天数的延长和感染次数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提示,L型能诱发小鼠肿瘤并使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并对L型诱发小民肿瘤的可能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ras、c-erbB-2、P53基因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实验性小鼠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17(3):50-51
目的探讨癌基因ras,c-erbB-2和抑癌基因P53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C57小鼠致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对L型感染后诱发的10只小鼠肿瘤和13只小鼠癌前病变组织进行ras、c-erbB-2及P53蛋白产物及基因的检测。结果小鼠肿瘤中P21、c-erbB-2、P53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0%、60%;癌前病变15.38%、15.38%、38.46%。原位核酸杂交ras、c-erbB-2、P53、mRNA表达在小鼠肿瘤中分别为50%、70%、50%;癌前病变中为15.38%、0%、38.46%。结论癌基因ras、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在小鼠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L型极有可能成为诱癌因素之一,它们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ras、c—erbB—2、P^53基因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实验性小鼠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ras、c-erbB-2和抑癌基因P^53与金葡菌L型感染在C57小鼠致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对L型感染后诱发的10只小鼠肿瘤的13只小鼠癌前病变组织进行ras、c-erbB-2及P^53蛋白产物及基因的检测。结果 小鼠肿中P^21、c-erbB-2、P^53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0%、60%;癌前病变15.38%、15.38%、38.46%。原位核酸杂交ras、c-erbB-2、P^53、mRNA表达在小鼠肿瘤中分别为50%、70%、50%;癌前病变中为15.38%、0%、38.46%。结论 癌基因ras、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在小鼠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L型极有可能成为诱癌因素之一,它们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诱发肿瘤中c-fos、c-myc、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c-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在诱发小鼠肿瘤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菌L型后发生肿瘤和过度增生病变的小鼠组织中癌基因c -fos、c -myc和抑癌基因P53 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小鼠肿瘤中c -fos、c -myc和P53 蛋白表达分别为 5 0 %、5 0 %、6 0 % ,癌前病变组织中 15 38%、4 6 15 %、38 4 6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 5 0 %、4 0 %、5 0 %和 15 38%、30 76 %、38 4 6 %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细菌L型感染 ,c -fos、c-myc和P53 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L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癌16例,浸润癌35例)及69例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15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1例、18例、15例)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组织中HpL型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Hp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组织类型HpL型检出率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均比较高(55.6%~62.9%),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在120例食管病变组织中,61例HpL型阳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有48例,占78.7%;79例HpL型阴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24例,占4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病变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25)。表明HpL型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着相关性。结论HpL型可能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异常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差异。方法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HUVECs2、4、6、8与10h后各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结果金葡菌及其L型均能诱导HUVECs发生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L型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均弱于金葡菌(P<0.01)。结论金葡菌L型诱导HUVEC发生凋亡的能力虽较其原型弱,但其对胚胎发育的潜在致病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6表达水平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血液标本共计32例,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和一般脓毒症各8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对照24例;另外,收集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血液标本8例。用Trizol液裂解全血后提取micro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miR-16在不同组的表达水平(2-△△Ct法),用SPSS 13.0软件分析各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将miR-16定量值与相应CRP和PC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16表达水平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明显的负关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miR-16表达水平与CRP和PCT值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61和-0.769。结论 miR-16表达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有明显的负关联性,提示其可能作为该菌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流行使其成为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RSA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多部位感染、多耐药性特点,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并称当今世界三大感染顽疾。而MRSA生物膜的形成使感染慢性化并普难以控制,为临床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本文对MR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群体感应系统、致病性及耐药机制、防治策略进行综述。充分认识和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策略及临床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密切监测胃癌前病变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胃癌的关键。目的: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p16的表达,探讨两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肠化生、60例上皮内瘤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COX-2和p16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呈递增趋势,p16表达呈递减趋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进展期胃癌组织COX-2、p16表达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和肠化生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三者之间以及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OX-2、p16表达阳性率在小肠化生、完全型大肠化生与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之间以及早期与进展期胃癌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高级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01)。早期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同时p16表达阴性的比例显著高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结论:COX-2、p16或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和随访胃癌前病变、筛选胃癌高危人群,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食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热核酸酶基因(nuc)、β-内酰胺酶基因(blaZ)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Sa的nuc、blaZ和mecA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鉴定Sa及分析Sa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三重PCR方法 ,并对79株食源Sa进行基因检测与表型比较。结果显示供试Sa中检出nuc、blaZ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7.47%、73.42%,mecA基因检出为阴性;nuc基因检出与其表型符合率达97.47%;而blaZ扩增结果与β-内酰胺酶试验、青霉素类敏感试验同时符合率为49.37%,前者与后两者符合率分别为60.76%和75.95%;mecA与耐甲氧西林表型符合率为100%;此次79株食源Sa中无耐甲氧西林Sa。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食源Sa鉴定和耐药性分子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Rationale:Ecthyma gangrenosum (EG) is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systemic infection generally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ata on EG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re scarce. The present case report aim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EG caused by S. aureu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opic.Patient concerns:The first patient was a 61-year-old man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ho presented fever and multiple lesions during chemotherapy. The second patient was a 47-year-old man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ho developed progressive erythematous necrotic plaques on his extremities and face.Diagnosis:Both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EG caused by S. aureus. While the first patient had concurrent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MRSA) bacteremia, the second patient had positive results only for tissue culture of the skin lesion isolated methicillin-sensitive S. aureus.Interventions:Vancomycin was initiated with critical care to the first patient. Cefazolin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second patient for 3 weeks, followed by cephalexin for 1 week.Outcomes:The first patient died of a brain hemorrhage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e second patient was cured without relapse.Lessons:Of 18 patients in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studies with EG caused by S. aureus, 6 (33%) had an underlying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and 10 (56%) had EG caused by MRSA. While 28% of the patients had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all tissue cultures were positive. All 3 fatalities had concurrent bacteremia (MRSA caused two). EG caused by MRSA with concurrent bacteremia can be fatal,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lthough S. aureus-associated EG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s relatively uncommon, tissue cultures with an initial gram stain smear are essential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empirical antimicrobials, including the coverage of S. aureus. 相似文献
18.
邹忠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18,34(5):441-446
目的 了解猪养殖场和市售生鲜猪肉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sea、seb、sec、sed、see、seg、seh、sei、sej、sek、sel、sem、sen、seo、sep、seq、ser、seu 18个肠毒素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布状况。结果从1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测到94.6%(123/130)的菌株携带有肠毒素基因,以seb的检出率最高,占60.8%,其中养殖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5%(55/100)、市售生鲜猪肉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0%(24/30);养殖场分离株中检测到的肠毒素基因型主要有seb+seg+sem+sen、 seg+sem、seg+sei+sem+sen、seg+sem+sen 和seb+seg+sei+sem+sen,其检出率分别为8.0%(8/100)、7.0%(7/100)、7.0%(7/100)和6.0%(6/100);市售生鲜猪肉分离株中检测到的肠毒素基因型主要有sea+seb+see、sea+seb 、seb+see和sea+see+sem,其检出率分别为30%(9/30)、10%(3/30)、10%(3/30)和6.7%(2/30)。养殖场和市售生鲜猪肉分离株中均未检测到sed、sej、seo、sep、seq、ser和seu基因。结论 猪养殖场和市售生鲜猪肉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携带肠毒素基因,且在型别上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存在不同的污染来源,这对监控猪养殖场和市售生鲜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及肠毒素基因的携带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