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a(SSa)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制备成功的30只SD难治性癫痫大鼠随机分为5组,丙戊酸钠(VPA)组以VPA 200 mg·kg-1灌胃给药,SS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p SSa 0.54,1.09,2.18 mg·kg-1,空白对照组(A)和模型组(B)均等容积生理盐水ig,各组连续给药8周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颞叶皮层P-gp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海马、颞叶皮层,各组P-gp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P-gp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VPA 200 mg·kg-组表达水平增加(P<0.05),SSa 3个剂量组表达水平降低,以SSa高剂量组最明显(P<0.05).结论:SSa低、中、高剂量均可降低大鼠颞叶皮层、海马区P-gp的表达,其效果成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痫汤加味对风痰闭阻型耐药性癫痫(DRE)患者外周血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在维持原有抗癫痫药(AEDs)治疗基础上,给予37例耐药性癫痫患者定痫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24周,记录初诊、治疗后12周及24周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检测初诊时、治疗后12周及24周患者外周血P-gp的水平。结果: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初诊时高于治疗后12周及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gp含量,与初诊时比较治疗后12周及24周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痫汤加味治疗风痰闭阻型DRE患者,能降低患者外周血P-gp的含量,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海人酸组和蛇床子素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Puma蛋白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海人酸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排列不规则,数量减少,核固缩;蛇床子素组较海人酸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排列规则,数量增加,神经元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uma蛋白检测观察结果显示,海人酸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Puma蛋白表达增高(P0.05),蛇床子素组较海人酸组大鼠海马神经元Pum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蛇床子素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海马神经元Pum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spase-8、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like IL-1 beta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rotein,FLIP)表达的影响,探讨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虎杖苷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后7 d开始给药,虎杖苷组大鼠灌胃虎杖苷溶液15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后7 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 d.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8、FLIP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72 h,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23.87±3.14)个比(56.69±9.21)个]减少(P<0.01);caspase-8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48.78±6.82)比(89.61±7.76)]表达降低、FLIP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27.60±8.52)比(150.22±8.53)]表达增高(P<0.01).结论 虎杖苷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8蛋白表达,促进FLI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以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最佳工艺.结果 虎杖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25倍量,加热时间为120min,辅助超声25 min.结论 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性好且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 mRNA; Western blot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高浓度(1, 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和高浓度(10 μmol·L)的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内罗丹明-123摄取减少。高浓度(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在转录水平上调MDR1 mRNA的表达;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未影响MDR1 mRNA的表达;高浓度(10 μmol·L)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有诱导作用,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没有影响P-糖蛋白表达。结论 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均表现为诱导作用,而18β-甘草次酸只对P-糖蛋白功能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玢  迟华基 《中医药学刊》2010,(12):2632-2634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PKCα表达以及中药复方AA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24):正常组(Normal);②模型组(PTZ);③中药大剂量组(AAPl)、④中药中剂量组(AAPm)、⑤中药小剂量组(AAPs)、⑥西药丙戊酸钠组(VPA)。复制戊四氮致痫大鼠模型,于致痫后12h、2天、5天、7天相应时间点取材,制备脑标本;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PKCα表达。结果:正常组海马内PKCα阳性细胞表达较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PKCα阳性细胞表达增加(P〈0.05),差异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AAPl、AAPm、AAPs各组PKCα阳性表达减少;7天,与模型组及VPA组相比,中药AAPl、AAPm、AAPs各组PKCα阳性表达降低,P〈0.05,差异显著。与PTZ组相比,VPA组海马CA3区PKCα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KCα在PTZ致痫大鼠海马中表达增强,可能在癫痫发作中起作用;中药复方AAP可降低致痫大鼠海马PKCα表达,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N-[2-[[4-[2-(6,7-二甲氧基-3,4-二氢-1H-异喹啉-2-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酰基]4,5-二甲氧基苯基]喹啉-3-甲酰胺(tariquidar)对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I)跨膜转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b...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及海马区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大鼠耳迷走神经支配的"心""肺""皮质下"耳穴区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6周。用长时程视频监测动物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采用免疫荧光与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IL-1β、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有反复自发的癫痫发作,模型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随时间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TNF-α免疫活性增强,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L-1β与TNF-α蛋白的免疫活性降低,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内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区经皮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颞叶癫痫大鼠反复自发的癫痫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蛋白的免疫反应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即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癫痫效应可能与其海马内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虎杖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高脂饲料;5组共喂养10周后,从正常组与模型组中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正常组大鼠肝脏切片作对照,证实模型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2)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5 m L/次;虎杖苷大、小剂量组分别以200 mg·kg-1·d-1,100 mg·kg-1·d-1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 mg·kg-1·d-1的双环醇混悬液灌胃。以上5组皆观察4周,期间各组大鼠统一用标准饲料饲养。次日大鼠禁食12 h后,腹腔麻醉,1抽取腹主动脉血5 m L,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取肝组织,在大鼠肝脏的同一部位取4块黄豆大小肝组织:一块投多聚甲醛浸泡,为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准备。另两块装Ep管,速投液氮。一份观察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结果:1大鼠体质量变化:造模第10周末,模型组、虎杖苷两个剂量组和双环醇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0.01);治疗1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大剂量组和双环醇组体质量开始出现降低(P0.05,0.01),治疗第4周末,正常组、虎杖苷两个剂量组及双环醇组大鼠体质量低于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应为P0.05,0.01),且虎杖苷大剂量对大鼠体质量减轻效果与双环醇组相当(P0.05)。2肝功血脂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TC、TG在虎杖苷两个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0.01)。虎杖苷大剂量组对TG的降低作用优于双环醇组(P0.05)。3肝脏病理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虎杖苷两个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4肝脏油红染色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可见肝细胞脂肪含量在虎杖苷两个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它可以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体质量增加、改善血脂肝功的异常、改善脂肪肝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脑立体定向方法建立海人藻酸(KA)颞叶癫痫大鼠模型,考察不同时间点致痫大鼠海马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单侧海马内注射KA 1μg,观察其行为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KA注射后12 h、24 h、48 h及72 h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内IL-4的蛋白含量。结果:大鼠注射KA后可出现湿狗样抖动,头部面肌阵挛,双侧四肢抽搐及跌倒无法爬起等行为学改变,并于注射后的各个时间点海马内IL-4水平表达均减少,但以24 h时最为显著。结论:单侧海马内注射KA 1 ug可较好的模拟人类颞叶癫痫,且KA注射24 h后海马内IL-4表达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肝止痫复方联合卡马西平对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采用颅内注射海人酸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0.03 g/kg),平肝止痫复方组(4.80 g/kg),高、中、低剂量平肝止痫复方+卡马西平组(9.60+0.03 g/kg,4.80+0.03 g/kg,2.40+0.03 g/kg)。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4周,RT-PCR检测海马及颞叶皮质区MRP1、P-g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B检测)海马及颞叶皮质区MRP1、P-g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的MRP1、P-gp mRNA含量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平肝止痫复方联合卡马西平用药均能显著降低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MRP1、P-gp mRNA含量及蛋白的表达(P<0.01,P<0.05);与卡马西平组比较,平肝止痫复方联合卡马西平用药较好,其作用效果与给药剂量高低呈正相关。结论平肝止痫复方联合卡马西平能够显著降低难治性癫痫大鼠MRP1、P-gp表达水平,逆转和降低海马区MRP1、P-gp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平肝止痫复方联合卡马西平抗耐药性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多次小剂量重复注射制备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耳甲腔内耳穴"心""肺""皮质下"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6周。用长时程视频系统监测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用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 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癫痫自发频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频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经皮电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下调海马内促炎细胞因子IL-6,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从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nNOS(神经元型)亚型代谢的角度探讨抗痫灵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动物模型采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各组大鼠大脑海马nNOS的活性变化。结果:抗痫灵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脑nNOS内活性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有显著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模型大鼠脑内n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中颞叶硬化(mesial temporal sclerosis,MTS)主要指海马硬化(hippocumpal sclerosis,HS),是癫痫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愈痫灵是临床验证的有效经验方[1],为探讨其对癫痫大鼠脑组织损害的保护性作用,以KA诱发大鼠急性GTCS,通过光镜观察药物预处理后对癫痫颞叶和海马的组织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针抗痈作用及其对眦致痈大鼠海马神经元内钙调素(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戊四唑(FTZ)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PTZ点燃型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M表达及电针和尼莫地平的干预效应.结果 电针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TZ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aM表达明显增强;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CaM表达均减弱,两组与PTZ组比较均有差异,电针组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 电针具有显著抗痫作用,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CaM表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硫丸对甲减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80只随机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每日灌服他巴唑诱发甲状腺机能减退后,进一步随机分为模型组、甲状腺片组、半硫丸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技术测定每组大鼠脑海马组织SS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半硫丸可明显升高甲减模型大鼠血清FT3、FT4水平(P值均小于0.01),降低血清TSH水平(P<0.05),显著下调海马SS及其mRNA表达(P值均小于0.01)。结论:半硫丸可通过下调甲减大鼠海马SSmRNA基因表达,减少SS合成,增加神经营养,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从而改善甲减所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刘俊  程介士 《针刺研究》1995,20(3):50-54
海人藻酸诱发的实验性癫痫模型上,应用推挽灌流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法,测定癫痫及电针抗痫时海马内或基酸释放的变化,发现:癫痫时海马内门冬氨酸(Aspartate)、谷氨酸(Glutamate)、甘氨酸(Glvcine)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均显著增加,而电针后兴奋性氨基酸有降低趋势,抑制性氨基酸则有增加趋势,其中牛磺酸(Taurine)增加显著(P<0.01),结果提示电针的抗痫作用可能部分与调节海马内氨基酸类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脑电图及海马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抗痫灵高、中、低剂量组、丙戊酸钠(VPA)组各10只。点燃后各组大鼠描记脑电图,低温条件下迅速断头取脑,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实验组大鼠海马的NMDAR1活性变化。结果:抗痫灵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痫灵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有显著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模型大鼠海马NMDAR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调节PTEN激活成骨基因表达缓解大鼠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术中收集患骨质疏松症和骨质正常者股骨骨髓8 mL,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14 d后,采用qRT-PCR检测PTEN的表达;随后选取7周龄的雌性大鼠36只,采用经典的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术后12周鉴定为骨质疏松模型后开始给药干预,在同等饲养条件下造模大鼠以ICA处理或/和抑制PTEN表达治疗10周后,采取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双侧股骨干骺端骨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PTEN及成骨基因(RUNX2、OP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标志蛋白(RUNX2、OPN)的表达,并制成石蜡切片,采用IHC染色观察PTEN在细胞中的表达、HE染色观察骨组织微观结构。结果:PTEN在OP患者骨组织中高表达,诱导BMSCs成骨分化14 d后表达被抑制,造模组大鼠骨组织中PTEN表达也较高,IHC染色见细胞中PTEN表达呈阳性、HE染色骨小梁明显稀疏;ICA处理或/和抑制PTEN表达后PTEN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同时逆转了其对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