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应用氯吡格雷配合急诊PCI治疗)、实验组(99例,应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谱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CK-MB、cTn Ⅰ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16.16%),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的效果更佳,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PCI治疗并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分组研究。分组办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200微克)的为对照组(n=49),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微克/千克)的为研究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30分钟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治疗30天内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达81.68%,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18.37%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要高,P<0.05;两组MACE发生率及脑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校正TIMI计帧数显示血流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APTT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且与治疗前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3.67%,明显比对照组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PCI术后中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指标水平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出78例,将其以对照、观察形式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给予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比例,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心功能改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5.
陈积慈 《现代养生》2022,(21):1815-18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匹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联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转氨酶上升、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替格瑞洛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亚菊 《智慧健康》2021,(4):116-118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联合利伐沙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sCD40L、IL-6、hsCRP、外周血样本CEC、生活质量的差别,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用药风险与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4.63%,低于对照组的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1.89±9.21)%,对照组为(37.32±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P0.05)。结论 替格瑞洛治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 ~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数表法分配为冠状动脉组(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和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3月~2007年7月AMI急诊PCI术中共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69例,血流TIMI 0~1级,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进行冠脉内弹丸式注射,3min完成,20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滴注36h.结果2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63例(91.3%)患者血流达TIMI 2~3级,4例(5.8%)血流未恢复者1w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均达TIMI 2~3级,2例(2.9%)血流未恢复者,1例术后5d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1例术后3d死于心源性休克,59例(85.50%)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50%,术中及术后1w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MI急诊PCI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术中冠脉血流,术后持续静脉给予替罗非班可以进一步恢复冠脉血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应用维拉帕米对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术前心肌无灌流(TMP0~1级)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为PCI术后冠脉内用维拉帕米者,B组为未用维拉帕米的对照组。比较PCI术后两组病人ST段回落程度,预测预后。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结论直接PCI后维拉帕米冠脉内应用可减轻梗死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得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AMI患者为A组(n=46例),住院期间行择期PCI治疗者为B组(n=42),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测量NT-proBNP,完善心脏彩超检查,记录三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A组NT-proBNP在入院后较B、C组明显下降,B组NT-proBNP在心肌梗死第11天及以后较C组明显下降;心功能方面:A、B组,A、C组及B、C组在第45天及半年时差异明显;A、B、C三组心血管事件组间差异明显;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或择期PCI后NT-proBNP明显下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但急诊PCI优于择期PCI治疗;同时NT-pro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攀  汪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张淼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62-216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传导阻滞与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50例,根据传导阻滞情况的不同,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束支传导阻滞组与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心力衰竭常规诊断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变化。结果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中有吸烟史的人数比例更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束支传导阻滞组和房室传导阻滞组,且束支传导阻滞组的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高于房室传导阻滞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可能是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随着传导阻滞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肺毛细血管契压和中心静脉压均随之增加,这表明传导阻滞,尤其是房室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孙晓丹  张月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6-243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4h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根据hs-CRP水平,分为A组(hs-CRP﹤3mg/L,n=18);B组(3mg/L≤hs-CRP﹤10mg/L,n=32);C组(hs-CRP≥10mg/L,n=50)3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PCI资料。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d及180d随访期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肌钙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程度、梗死相关血管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30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B组﹥A组)、180d血运重建率(B组﹥C组﹥A组)及180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初发AMI患者直接PCI术后24h测定的hs-CRP水平每升高1mg/L,住院期间及30d内发生MACE风险分别增加2.4倍(OR:2.42,P=0.045)及2.2倍(OR:2.187,P=0.042),30d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2.6倍(OR:2.565,P=0.043)。[结论]AMI患者直接PCI术后hs-CRP升高可能是术后住院期间及30d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对30d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蕾  张少敏 《现代医院》2004,4(10):16-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析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并根据其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范围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Ⅰ组 ,n =14 ) ;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组 (Ⅱ组 ,n =11) ;胸前导联V4-6ST压低组 (Ⅲ组 ,n =18) ;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 (Ⅳ组 ,n =2 3)。结果 Ⅲ、Ⅳ组较Ⅰ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 (P <0 0 1)。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 2 8 6 %、18 2 %、72 2 %和 82 6 % ,与Ⅰ组比较 ,Ⅲ、Ⅳ组的左前降支病变比例高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回旋支病变在Ⅰ、Ⅱ、Ⅲ、Ⅳ组分别占 35 7%、5 4 6 %、72 2 %、6 0 9%。与Ⅰ组比较 ,Ⅲ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高 (P <0 0 5 )。左前降支病变程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 ,而伴有胸前导联V4-6或V1-6ST段压低则多存在左前降支和 /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 ,多支病变比例较高 ,有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卢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5-337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结果]68例病例中,无痛型患者有53例,占77.9%,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气促、端坐呼吸、突然出现的头晕和晕厥;异位疼痛型患者有15例,占22.1%,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肩背放射痛、左上肢放射疼痛等。通过临床积极治疗,治愈35例,好转24例,死亡9例。有效率达86.8%。[结论]熟悉各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注意检查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人(≤45岁)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特点、治疗状况、临床转归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特别是探讨其危险因素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方法]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和60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状况、临床转归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青年AMI和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均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且青年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比老年组多,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以上者比老年组少.青年组均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故能及时就诊,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