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的原因以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9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出现排便异常的原因及治疗情况,并综合评价术后排便功能。结果 9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排便异常。术后1个月排便次数5~7次/d,其中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D级25.51%,E级5.10%。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3~5次/d,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D级8.16%,患者排便不适,轻微疼痛。术后6个月排便次数1~2次/d,肛门括约肌功能:D级5.10%,患者排便不适,偶有刺痛;术后1年排便次数2~4次/d,基本接近正常,所有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介于A~C级,其中1例患者出现排便刺痛。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多与术中处理相关,且经过后期治疗,排便异常可缓解,同时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45-846
目的探讨追踪护理管理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排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6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回归社区进行排便功能训练的患者实施追踪护理管理,3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95.65%的患者有便意时可忍受,91.30%排便时无疼痛感,89.13%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良好,对社区护士延续护理的满意度达10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实施追踪护理管理,可减少排便次数,提高排便的控制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现代养生》2022,(20):1777-177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行早期排便功能训练护理模式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服务态度、细节处理、病区护理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护理、训练干预、专业技术、护理中心)、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采用早期排便功能训练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细节处理、病区护理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训练干预、专业技术、护理中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排便功能训练护理模式有效应用,可显著...  相似文献   

4.
陕大治  赵正杰  李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57-455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研究组患者行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方案,而对照组患者则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仅为162.45min;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仅为3.23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6.98%,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仅为6.98%;而5年生存率则明显提高,高达88.37%,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医院接受保肛术后出现排便障碍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动态数字表以及患者个人意愿划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排便功能主动训练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排便功能、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2.50%,与对照组的7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保肛术后出现排便障碍的直肠癌患者实施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优化有积极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6.
卞惠娟  吴普和  郁建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56-2656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0月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16例,发生吻合口瘘15例,经及时发现,全身支持治疗,妥善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捷  凌樵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22-1223
我国直肠癌以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率高,约占全部直肠癌的70%。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肛门直肠环至腹膜返折平面,相当于距肛缘5-8cm。目前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保肛手术的之泛应用,我院自1998-08—2003-08共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我院行保肛手术和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距肛缘5~7cm)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行保肛手术病人中,2年局部复发5例(5/48),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及60.4%。Miles组局部复发4例(4/47),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及59.6%。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Swenson术式和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作用。方法将32例肿块下缘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术中具体情况分成两组。A组16例患者采用改良Swenson术式,B组16例患者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A组平均随访67个月,B组平均随访6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肛门功能、吻合口复发率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2~3个月可恢复预感便意;5~6个月能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在90%以上;未发现肛门失禁病例。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A组患者术后2年无吻合口复发者,B组患者有3例吻合口复发(χ2=4.238,P=0.04)。A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4.8%,B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4)。结论改良Swenson术式术后早期排便功能受影响,但均能在半年内恢复。在预后方面,两种术式疗效基本相同。对经济困难患者或因术中具体情况无法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者,改良Swenson术式可代替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肛门手术 (sphinctersavingresection ,SSR)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 7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保肛手术 6 6例一期愈合 ,6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结论 保肛手术应综合分析判断 ,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 ,慎重选择病例 ,适当提高保肛手术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2011年3月2012年5月的3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2012年6月2012年5月的3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2012年6月2013年10月的31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评分、血压、心率情况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下降,血压、心率保持稳定,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血压、心率保持稳定,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