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神经网络重建原理,研制一种康复治疗仪,检测卒中后患者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形成生物反馈,调动患者积极性,通过患者主动努力和治疗仪辅助电刺激,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以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选择260例脑梗死和2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分别设立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使用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3个月时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梗死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6.6分(P<0.01),脑出血组比对照组降低4.4分(P<0.01).结论 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造成的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一种对腰椎病腰腿痛患者具有独特疗效的沙床,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沙床由钢板焊制的床架和沙池盒两部分构成,以沙介质和芳香类中药(独活、桑寄生、秦艽、细辛等)为主要内容物,床体下面安装带振子的电机和电热器.选择250例腰椎病腰腿痛患者使用沙床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腰椎病腰腿痛患者使用沙床后3个月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6.6分(P<0.01).结论 沙床对腰椎病腰腿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肩胛带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偏瘫恢复早期患者10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续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接受理疗、作业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增加肩胛带运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肩胛带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恢复,降低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提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 letto2和viva 2运动系统进行肢体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量表、 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70.97%,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Aswort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worth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血脂水平差异。方法对183例脑梗死患者、同期住院的45例脑出血患者及15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TC、TG、LDL较对照组增高(P<0.05、P<0.05、P<0.01),HDL较对照组低(P<0.05);脑出血组HDL亦较对照组低(P<0.05),但同脑梗死相比较,TC、LDL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TC、TG、LDL及低HDL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反低TC、LDL水平则可能存在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出血偏瘫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270例出血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治疗组1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患者肢体偏瘫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HC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家属成员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病后3个月随访时偏瘫肢体功能均有改善(P<0.001),但观察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有利于H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应积极提倡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8,30(5):666-66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脑出血、79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QTd值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1.043、9.373,P<0.01),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QT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AS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出血组AST、LDH、CK亦高于脑梗死组(P<0.01),但脑出血组CK-MB与脑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4,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QT离散度、心肌酶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62-962,964
目的:探讨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变化情况。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8例,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抽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人,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两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PLT、MPV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沈守赋 《中外医疗》2008,27(13):14-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综合征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偏瘫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30d,90d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90d后,康复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d,90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MA提高程度康复组与治疗组相比有高度量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生物电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研究,探讨对脑梗死超早期复训练的治疗对策。方法观察组(51例)采用BUT-61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电极电源为50-60Hz,1次/d,每次30min,10d为1疗程,共2疗程,康复护理被动训练主要设计为床上训练,坐位、站立平衡,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较前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Be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物电对患肢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提高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代伟  张捷 《河北医学》2011,17(12):1606-16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可行性,以及对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观察记录肩手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的脑功能,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于本院进行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并选择同期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效果。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观察组进行系统化早期的ADL训练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后对ADL评价及第1次下床时间的比较。结果观察组进行系统ADL训练干预后,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9&#177;12.75)分,第1次下床时间为(5&#177;2)d,对照组分别为(84.39&#177;12.75)分、(10&#177;3)d,ADL干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5)。且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系统的ADL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了肌肉萎缩、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经综合康复干预后,痊愈3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682-68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临床治疗中良好的护理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江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52-53,5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涿州市医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以同期未采用依达拉奉和规范康复治疗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为(37.2±11.4)分,下肢为(16.3±6.7)分,对照组分别为(30.1±13.3)分和(14.2±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79、4.832;P=0.022、0.031)。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为(50.7±8.3)分,下肢为(25.2±4.4)分,对照组分别为(41.6±12.7)分和(20.9±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467、8.409;P=0、0.016)。观察组患者QOL-35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QOL-35评分总分为(52±12)分,对照组为(47±1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P=0.004)。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规范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包括运动疗法、ADL训练及心理干预等。于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6 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的影像 ,其中 8例动脉瘤和 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 ,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 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 2 6例 ;AVM 8例 ,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 ;脑梗塞 5例中 ,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 ;其余 2 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 8例动脉瘤和 4例AVM的DSA检查及 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 ,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