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观察不同剂量^32P照射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作用,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观察自体移植静脉在^32P(每平方厘米2、4、8、16μCi)照射下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管腔相对丧失率。结果发现,16μCi照射组无明显新生内膜形成,但细胞大量坏死,血管壁结构破坏严重;8μCi照射组少量新生内膜形成,血管壁结构完整,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和管腔相对丧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μCi照射组和2μCi照射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低剂量^32P照射可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本模型的适宜剂量为8μCi/c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采用髂动脉内膜损伤加高脂饲养6周,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与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电镜观察、核因子-κB(NF—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血管段内膜明显增生,管腔明显狭窄;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抑制NF-κB及其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球囊扩张法损伤髂动脉,一侧给予^32P液体球囊内照射治疗,预计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和40Gy,以对侧髂动脉作对照,灌注生理盐水。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TUNEL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及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管胖变窄。10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0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略减小,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40Gy组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新生内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85 .1kBq(2 .3μCi)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对兔腹主动脉新生内膜的影响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1999~ 2 0 0 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将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 (n =8)和非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 (n =8)分别植入兔腹主动脉内 ,3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光镜及透射电镜、肝功能、肾功能、骨穿涂片检查。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两组管腔均通畅 ,未见管腔狭窄及支架边缘狭窄 ;放射性支架组新生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 (SMCs)明显减少 ,中膜的厚度和SMC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新生血管内膜均完全内皮化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骨髓增生均正常。结论  85 .1kBq(2 .3μCi)的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可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 ^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索一种理想的血管再狭窄的基因疗法。方法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行腺病毒介导的P21cDNA溶液浸泡和反义c-fos聚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及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是一种有效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 (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组、21.8Gy组和33.4Gy 组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每组n=8),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n=24).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NF-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①光镜观察: 9.1Gy组:与对照组比病变无明显差异;21.8Gy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明显断裂;管腔轻度狭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内膜层泡沫样细胞及脂质沉积均不明显;中膜平滑肌呈轻度增厚, 排列轻度紊乱;33.4Gy组:内弹力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不定形物质沉积,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其中4例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②免疫组化染色:9.1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量中等,呈灶状散在分布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33.4Gy组:NF-кB、IGF-1蛋白少量表达,呈散在性分布,明显低于9.1Gy组和21.8Gy组(P<0.01).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F-кB及其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再狭窄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E1A激活基因细胞阻遏子(CREG)在新生内膜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为研究CREG防治增生性血管疾病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 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新生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的表达变化及血管壁中CREG mRNA水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1 d血管壁 CREG mRNA水平开始下降, 至损伤后5 d达最低, 损伤后7 d CREG mRNA表达回升, 至28 d时仍未回到正常对照组的水平.血管损伤后3 d血管内表面可见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PCNA染色阳性, 其胞浆内SM α-actin和CREG染色均为阴性; 损伤后5 d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 PCNA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 部分VSMC胞浆内SM α-actin和CREG染色均呈阳性; 损伤后28 d管腔严重狭窄, 新生内膜中PCNA表达已较低, SM α-actin和CREG表达均明显增加, 新生内膜SM α-actin表达程度仍弱于中膜, CREG表达程度接近中膜.损伤后不同时间点VSMC增殖程度与血管壁中CREG mRNA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r=-0.80, P<0.05), CREG mRNA的表达为先降低, 后回升, 而细胞增殖指数为先升高, 后回降.结论 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迁移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导致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CREG参与VSMC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以期提供新型的支架涂层药物。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模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干预组损伤局部给予roscovitine(200μmol/L)孵育10分钟。14天后取材,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HE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内膜增生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球囊损伤后14天,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跃、内膜增生明显。Roscovitine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内膜增生被显著抑制,管腔狭窄率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降低。结论:Roscovitine显著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有效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动脉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血管局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SD大鼠以球囊剥脱主动脉内皮建立大鼠动脉损伤模型.按照术后处死的时间点,将动物分为8组:0 h(对照组)、12 h、24 h、1天、2天、3天、7天及14天,每组6只.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各个时间点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局部的表达.结果 术后即刻以扫描电镜观察内皮完全剥脱.术后14天可见明显的增生内膜,模型建立成功.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Κb在术后12 h即有明显活化,高峰在1~3天,然后逐渐下降,14天左右接近术前水平.术后即刻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7天时在内膜表面及少量中膜平滑肌细胞可以看到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术后14天时在未有内皮细胞覆盖处,新生内膜的近血管腔面少量表达,而主要的 阳性转移到新生内膜近内弹力板处.结论 核因子κB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参与大鼠的主动脉损伤后的炎症过程;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失活成动态变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不同时间表达在不同的部位,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失活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消退之前,核因子κB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脂蛋白 (a)对内皮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以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UNEL法、DNA电泳检测氧化型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的凋亡。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的配体吉非罗齐和曲格列酮干预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 6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γ的核移位率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原代内皮细胞上清夜白细胞介素 6的分泌 ,胞浆抗原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 6及其受体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脂蛋白 (a)在 6、12、18h和 2 4h 4个时间点致内皮细胞凋亡作用逐渐增强。吉非罗齐和曲格列酮可通过活化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减轻细胞凋亡 ,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脂蛋白 (a)组分别使内皮细胞 18h作用点凋亡率降低为 13%和 16 % (P <0 .0 5 )伴白细胞介素 6及其受体表达降低 ,核因子κB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氧化型脂蛋白致内皮细胞的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如何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平滑肌基质Gla蛋白(MGP)的表达。方法给予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VSMCs)TNF-α(10μg/L)刺激,或者借助于病毒载体过表达或敲低NF-κB水平,通过实时PCR分析MGP mRNA水平,克隆人MGP基因启动子,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观察TNF-α对MGP启动子的调节作用。结果 TNF-α和NF-κB的p65亚基过表达都明显下调MGP表达,而p65-shRNA可阻断TNF-α对MGP的抑制作用,此外TNF-α通过抑制MGP基因启动子活性,在转录水平调节MGP表达。过表达MGP抑制平滑肌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结论炎症因子TNF-α通过激活NF-κB信号抑制钙化保护因子MGP的表达,并促进BMP-2表达,调节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
The nuclear receptor retinoid X receptor (RXR) forms heterodimers with other nuclear receptors and exer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RXR is implicat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arteriosclerosi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elective RXR activation on smooth muscle cell (SMC) proliferation are unknown. We synthesized a novel RXR agonist, HX630, and examined its effect on vascular SMC (VSMC) proliferation. Male C57BL/6 mice (n=15) were subjected to ligation of the left carotid artery and fed 5 or 10 mg/kg/day HX630 for 4 weeks. HX630-fed mice showed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timal hyperplasia progression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 mice (0.286+/-0.093 vs. 1.022+/-0.134 intima/media ratio, P<0.05).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carotid artery showed that HX630 suppressed cytokine and adhesion molecule staining in lesions undergoing intimal thickening. Interleukin (IL)-1beta-induced VSMC proliferation was inhibited by HX630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6 mRNA and protein in VSMCs was suppressed. The RXR agonist HX630 exerts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in VSMCs in vivo and in vitro. Thus, the RXR may serve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vascular injury and intimal thicken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T-PCR检测VCAM-1 mR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CAM-1、NF-κB蛋白的表达;ROSE BENGAL染色法检测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增强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单核细胞黏附能力。替米沙坦(1000 nmol/L组)明显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 mRMA、VCAM-1蛋白、NF-κB p65蛋白及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P<0.01)。与同型半胱氨酸组比,PDTC(NF-κB抑制剂)组NF-κB p65蛋白、VCAM-1 mRMA、V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抑制了VCAM-1 mRMA和蛋白的表达及内皮与单核细胞的黏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及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6.
人胃腺癌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胃腺癌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p65、VEGF、Survivi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72.6%、46.6%,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则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VEGF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Survivin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p65通过上调VEGF及Survivin的表达促进胃腺癌的发生发展;VEGF与Survivin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醛糖还原酶表达与内膜增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对醛糖还原酶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未干预组、假手术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用通气—干燥法损伤手术未干预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中的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第7天及14天处死动物,HE染色以观察内膜及中膜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和中膜面积及其比值,FIS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的表达。结果术后第7天损伤侧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内膜增生进一步加重,对照血管无明显增生。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明显低于手术未干预组(P<0.05或P<0.01)。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在损伤侧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侧。阿托伐他汀组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未干预组(P<0.05或P<0.01)。结论醛糖还原酶可能参与了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而抑制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组织间近距离放射疗法是一种有效局部控制胰腺癌的方法,目前已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脑胶质瘤、舌癌、直肠癌等的临床治疗。目的: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胰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BALB/c裸鼠腋下接种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按不同剂量率将裸鼠分为2.18cGy/h组、4.46cGy/h组、5.62oCy/h组和7.26cGy/h组,通过TPS计算各治疗组所需植入粒子的放射活度和数量,并设立相应对照组。粒子植入后每4d测量肿瘤体积.21d后处死所有裸鼠,取胰腺癌移植瘤组织行HE染色,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NA和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可见大片坏死;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迅速,无明显坏死。2.18cCy/h组、4.46cGy/h组、5.62cGy/h组和7.26cGy/h组PCNA(49.7%±6.0%、37.8%±3.6%、30.6%±2.1%和20.8%±2.3%)和VEGF(17.1%±2.7%、9.4%±1.5%、7.4%±0.5%和3.6%±0.9%)阳性率逐渐减弱,且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可引起肿瘤组织坏死,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组织PCNA和VEGF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的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和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寡核苷酸转染效率.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发现.联合应用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明显下调,且下调幅度显著大于反义核酸或诱骗性寡核苷酸的单独作用。由此提示.核因子κB的反义核酸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显著下调核因子κB调控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粘附分子的表达,且联合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作用,可能为核酸干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