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辅助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52眼)R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6眼)。对照组采用单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观察组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基础上采用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2组患者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情况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视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2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能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及视功能的恢复,是辅助治疗RRD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低视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眼RR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2组均在出院后护理6个月。统计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6个月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并通过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保持体位、按时用药、定期复诊及合理饮食的依从性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网膜复位率、视力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远视力、移动、光感,精细工作与读,调节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高眼压、白内障、眼内炎症及玻璃体出血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在RRD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及视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干锦华  顾琼  苏敏  刘利  陈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88-119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应用自制按摩床和普通病床进行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按摩床进行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普通病床进行常规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及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及舒适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患者使用按摩床采用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能够有效延长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综合护理对稳定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前血压、心率以及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入院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30 min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术后24 h的疼痛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值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术后24 h,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患者术前血压、心率的控制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均优于一般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B、C1和C2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52例(52只眼)PVR B、C1和C2级改变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单纯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本院首诊病例,其中PVR B级22只眼(42.3%),PVR C1级18只眼(34.6%),PVR C2级12只眼(23.1%)。【结果】手术后随访6~48个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8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3%。PVR不同级别(B、C1、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巩膜外加压不放液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稳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确切地封闭裂孔和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将46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前5 d在玻璃体腔内注射1.5 mg贝伐单抗,术后在玻璃体腔内注射1 mg曲安耐德;对照组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是(109.5±14.2)min、8.70%、4.3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瞳孔区膜性渗出、复发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膜再增生发生率分别为4.35%、0.00%、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于术后3周时眼压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时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无显著影响,于术前及术后注射药物之后,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硅油填充用于高度近视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58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均伴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离,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普通硅油治疗,观察组予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重硅油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视力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 术前,两组眼压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下降,视力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复位率(93.55%)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所致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重硅油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提升视力与视网膜复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高致盲性眼病,传统的的环扎加压手术和新近开展的玻璃体切除术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在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上尤其值得关注.目的比较分析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与环扎加压术的术后视功能恢复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对象1999-10/20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173例173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同一时期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术组(79眼)与环扎加压术组(94眼)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最终手术总成功率、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视功能恢复情况.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玻璃体切除术组一次手术成功率92%,显著高于环扎加压术组81%(P<0.05),术后视力提高者玻璃体切除术组54眼占68%,环扎加压术组50眼占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终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玻璃体切除术在一次手术成功率和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方面都优于环扎加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对68例(68眼)伴有晶状体浑浊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人经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并根据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分为BSS组、C3F8组和硅油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BSS组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H=5.62,P〉0.05),但存在减小趋势;C3F8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明显减少(H=12.14,Z=-3.25,P〈0.05),手术2周后内皮稳定,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无明显差异(Z=0.921、-1.095,P〉0.05);硅油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术后1、3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下降(H=39.98,Z=-4.01~-2.50,P〈0.05)。结论在完整保留晶状体前囊膜的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中,BSS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下降,C3F8和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保护角膜内皮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自制医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手术与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效果。方法 RRD病人60例(60眼),A组38眼,采用自制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治疗;B组22眼,采用巩膜外节段性垫压术治疗。结果 A组32眼视网膜复位顺利,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2.0%;术后视力提高28眼,不变6眼,下降4眼;出现并发症17眼。B组20眼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9%;术后视力提高16眼,不变3眼,下降3眼;出现并发症9眼。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提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RRD精确、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其中操作更为简便的球囊手术值得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体位图解释法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体位摆放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图解释法协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摆放体位,对照组仅采用口述解释法指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摆放体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和护士解释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体位摆放正确程度及护士解释所需时间方面比较,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高于对照组,而护士解释所需的时间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位图解释法能有效提高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体位摆放的正确程度,缩短护士解释所需时间,从而提高眼科病房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剂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术后血钙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采用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钙剂,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钙剂。观察2组患儿换血前后血钙、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换血后的血钙水平较换血前有所升高,对照组换血后血钙水平较换血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换血后的血钙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2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经换血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术中使用钙剂可升高血清钙水平,但无降低低钙血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发病迅速,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而尽早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RRD、提高术后视功能的关键。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RRD损伤大、费用高,而倍频532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不扰乱玻璃体状态,眼部组织损伤较轻,费用低,可以重复治疗。本研究采用532 nm激光对部分RRD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红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4,(5):516-517,52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96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胃楔形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9±60.5)、144.7±61.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特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32眼),2组均行巩膜外冷凝外加压扣带术,术后6~8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及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6周后视力、视野光敏感度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结果 2组治疗6周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视野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值、黄斑中心凹及盘周神经纤维厚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明颗粒可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水肿消退,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H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术中的牵拉反应情况。结果气腹后两组患者的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1),但各时间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对照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气腹排气后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观察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5),至气腹排气后恢复正常。两组术中牵拉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行视网膜脱离术的58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中术后复发的52例患者纳入复发组(病例组);未复发的535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男性、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在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联合眼内填充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玻切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U型软枕护理,观察组采用玻切术后专用俯卧电子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日平均入睡时间、头位偏移发生率、不良反应及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日平均体位维持时间和日平均入睡时间分别为(20.22±3.15)h和(8.30±0.46)h,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8.523,74.226;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少,术后3个月内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1.04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3,P <0.05)。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术后使用俯卧电子枕护理增加患者俯卧位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更精准地调整头位,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122例(137眼),随机分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68眼)和对照组(61例,69眼).对照组患者按玻璃体切除术常规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于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施护能够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保证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148例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失眠,颈、肩、背部肌肉酸胀痛,颜面部浮肿,焦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6%、29.7%、16.2%2、7.0%vs 85.1%、86.5%、40.5%、56.8%,P均<0.01);实验组胸闷、心慌,视网膜再脱离,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4.1%、21.6%vs 32.4%、16.2%、40.5%,P均<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