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少阴水竭土燥证。在《伤寒论》中涉及应用大承气汤的条文有 19条之多。临床上凡见潮热 ,讠严语 ,手足辑氵戈然汗出 ,心烦不解 ,甚或谵妄 ,喘冒不得卧 ,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腹胀满痛或绕脐痛 ,舌红、苔老黄焦燥起刺 ,脉沉实有力等 ,即可用之。其方证病机的特点是阳明燥热实邪 ,严重内阻 ,痞满亦甚 ,腑气不通。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里热燥结之痉病 ,燥实内结胃肠的腹满、宿食和下利 ,以及妇人产后胃实发热等。目前研究认为大承气汤具有泻热、通便…  相似文献   

2.
张晖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270-270
<正>《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其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理法方药也非常完善。而论述外感疾病太阳病证治所占篇幅超原书三分之一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肌表乃人身藩篱,所以六淫伤人,一般多先出现表证。而治疗太阳病的大法就是治皮毛之发汗解表。临证很多疾病初起时,因发汗失度,往往导致病邪不去,甚则入里,变为坏证。从《伤寒论》的学习中,笔者体会到掌握发汗与禁汗的度甚为重要,临证须时时揣度。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临床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在《伤寒论》用于治疗蓄水证,其功用通阳化水、健脾利水。临床上很多种疾病有其特殊性,但同时都有水液代谢失常、饮留为患的共性,应用五苓散方强调从其病机入手,不要囿于《伤寒论》蓄水证之说,临床上才能大大拓宽了五苓散之运用,起到药到病除之效,本文从病机出发,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相关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 本证、兼证、变证之概念。《伤寒论》原著并无本证、兼证、变证之称,而是后世伤寒之家在六经提纲又设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如《伤寒来溯集》日:太阳本病脉浮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诊者……必须理会此等兼证:《伤寒指掌》日:在抵今之伤寒无不兼证而病……其各兼并之证列于六经正病之下……;《伤寒贯珠集》则以三证分治则本证用“正治法”,兼证用权变法,变证用救逆法。近年来,此分类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并对三证之概念作了比较详细论述,如《伤寒论选续》、《中国原著选读》、《伤寒论诠解》等总括其意单纯一经病谓之本证在某经病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本来不是此经病所应有的一般症状称兼证(包括并病合病);由伤寒病失治误治而引起的内科杂病中叫变证。  相似文献   

5.
小儿外感发热伴便秘在临床较多见,其外感发热多见六经辨证中的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与三阳并病证。三阳证引发便秘的病机为表邪犯里,扰乱气机与津液代谢,内结成实。太阳便秘为邪犯太阳,肺治节失司,宜宣通解表,选用银翘散等加减。少阳便秘为肝-肺气机循环障碍,三焦水、气代谢失常,宜和解清热,选用小柴胡汤等加减。阳明便秘为经热蒸腾,内结腑实。阳明经热便秘宜清经泻热,选用栀子汤等加减;阳明腑实便秘宜用下法,选用调胃承气汤等加减。少阳并病便秘宜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配伍,选用大柴胡汤等加减。由于小儿脾胃软脆,一融之气易伤,故健脾消食化滞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小儿气血未定,忌以误下。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辨证是东汉末期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1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它是在《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六经辨证主要用于外感伤寒的辨证,其特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甘草、人参、干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补气清热和中为主,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旺盛。该方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特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呈,又见脾虚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作用确切,应用广泛。只要掌握其作用和机制,认真辨证分析病证、病机,灵活应用就可以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1方剂来源、功用和适应证本方首见于《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  相似文献   

8.
初探太阳病     
"太阳病篇"是《伤寒论》六经病篇的首篇,共有178条原文,74首方剂,内容繁多,变证复杂,其教学时数在整个《伤寒学》课程中约占一半。故学好本篇是学习其他各篇的前提和关键。然而,其实质内涵是什么?辨证分型又是怎样?本文将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 精神病属于中医癫狂范畴,癫与狂有所不同。朱丹溪认为“癫属阴,狂属阳”,癲证以沉默、呆痴为主;狂证以妄笑好歌、妄行不休为特征。癫狂证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但仲景认为发狂与淤血有关,是因为太阳病未解除,邪热随经入腑与血相搏,结于膀胱,以致病人发狂。后世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证明。癲狂存在着明显的血淤证,用活血化淤治法取得明显的效果。一、癲狂血淤的病因病机血淤即为血液淤滞。血淤含义很广,包括外伤引起的淤血(离经之血)、积血造成的淤血、久病入络造成的淤血、污秽不洁之血造成的血淤、气虚  相似文献   

10.
太阳病,中风褒虚证以桂枝汤主治,伤寒表实证以麻黄汤主治,这是一定的法则。但有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郁闭,其病性介于表实与表虚之间的证候在临床中随时可见,这种证候,既不宜单用麻黄汤法治疗,又不宜单用桂枝汤法治疗,《伤寒论》对此提出了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范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女,45岁,患伤寒证,发热恶寒,周身疼痛,恶心不思饮食。脉浮数。医以辛凉之剂与之发表,连服二剂不汗,病不稍解,迁延5、6日而表证如故。适值经期,至期月经不行,少腹胀满、拒按。大便燥结,小便如常。时或精神错乱,呼号狂叫。脉沉伏。此系太阳失表,逢经期热邪内陷,月经为热邪壅滞,瘀而不行,即伤寒热入血室之证。参《伤寒论》124、125两条之意,拟方抵当汤加味。  相似文献   

12.
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较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13.
瘀血乃病变之产物,有形之实邪。其学说渊源于《内经》,始详于张仲景《金匮》、《伤寒论》:“血痹“、“干血”、“瘀血”、“蓄血证”、“症瘕”、“症病”、“经水不利”、产后腹痛”等条文中,对瘀血脉证并治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初具规模。后贤多宗之以阐发和应用,龙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指出:"偏风口喁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边,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令口喁僻也"。病起以风邪为主,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邪入中经络,易与寒、热、痰等邪兼夹,故初期病邪在络,夹寒热之邪,分为风寒、风热两证,中期病邪深入,内居筋肉与痰湿相杂,风痰互结,流窜经络。若久治不愈,正气亏耗,气虚血瘀,颜面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则枯槁萎缩,难以恢复;若痰瘀不去,新血不生,则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之内风之象。病不可截然分开,虚实可互相兼夹,外风与内风也常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亦可兼夹外风,故内外合邪、虚实兼夹为面瘫的病因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胃家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胃家实”三字,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胃家实”是单指邪热从阳明经进入阳明胃腑,与肠中燥屎相互壅结而形成的有形燥热之腑证而言;也有人认为“胃家实”三字不仅指阳明腑的实证、热证,而且也包括阳明经证的无形邪热等热性病在内。以上两种说法的不同点,是在  相似文献   

16.
陈修园遵崇仲景学说,“维护旧论”并非因循守旧,而是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多面性。一分为二地评价王叔和的功过,删去“增入诸篇”;既反对错简重订,驳斥“三纲鼎立、之说,又间采择方、喻等各家之说;推崇六经气化说,富有己见;赞同六经统百病之说;创三阳病经腑证辨治说,提出分经审经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伤寒论《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将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归于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属太阳病范畴,本文试图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中药药理角度探讨,认为该方的六经归属为阳明热证兼太阳表证,属太阳阳明并病。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主并治第二十》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欠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细辛、当归、木通而成。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更以木通引诸药入血脉而温经通络,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相似文献   

19.
陈明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1):663-667
察小便之异常,在中医临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伤寒论》中有关“小便异常“的条文内容进行辩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阐发。指出在临床辩证中察“小便异常“可以别阴阳、定表里、辩寒热、判虚实,如辩蓄水与蓄血、辩饮停中焦与水蓄下焦、辩少阴水火之虚实、辩阳明腑实之轻重、察津液损伤之程度等,从而指导疾病治疗,判断疾病预后。作者在文中结合自己的医案,以阐明理论的指导意义,突出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咳喘等肺系症状的条文163条。《伤寒论》重要集中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金匮要略》包括:咳嗽上气、支饮、肺萎、肺痈、肺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