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基础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53.94±13.37)岁。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胸腺肿物。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2例、胸腺癌1例、畸胎瘤3例、胸腺增生1例、胸腺囊肿16例。观察手术路径的安全性及术野显露情况;记录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胸腺完整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合并有肺楔形切除2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剑突下入路手术路径安全,暴露良好,术中胸腺周围的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能完整显示左右两侧心包膈神经、上腔静脉、前方胸骨、后方心包及左侧无名静脉、上方甲状腺下极等胸腺毗邻结构。术后引流量(429.24±308.34)mL;引流时间(3.61±1.56)d;住院时间(5.88±3.43)d;术后24 h疼痛VAS 评分为(1.82±0.68)分。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症状加重,经机械通气、药物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补钠后痊愈。结论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路径暴露良好,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更好地体现了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2.
6例孟氏裂头呦病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10~37岁,农民、工人各2例,教师、学生各1例。寄生部位:眼眶1例,剑突下1例,下腹部1例,大腿2例,小腿1例。临床表现为移动性包块,有轻度痒痛及疼痛,热时痒痛加重。皮肤色泽一般正常,肿块直径约2~4cm,位于皮下或肌肉内,形态不规则,界限不很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U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采用S-UVATS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66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2例。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行S-UVATS全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胸腺扩大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 d的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 本组20例患者,术中有3例患者因无名静脉显示不清晰,中转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另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50~125 (85.0±20.2) min,术中出血量10~50 (24.5±11.1)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1~7(3.0±1.5)d,胸腔引流量 50~400 (212.5±109.9)mL,术后住院时间1~11(3.6±2.1)d。术后均无胸腔感染、肺漏气、皮下气肿或静脉栓塞,无喉返神经或膈神经损伤表现,无胸腔内出血二次手术。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心律失常3例,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第1、2、3天,S-UVATS手术的患者切口疼痛VAS为 (3.4±1.0)、(3.2±0.9) 与 (2.4±0.6)分。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1~2个月常规复查胸部CT显示,无纵隔脂肪软组织影残留。结论 采用S-UVATS手术治疗胸腺瘤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经剑突下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剑突组(50例)和肋间组(70例),剑突组患者行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VATS),肋间组患者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手术(IVATS)。比较2组患者肿瘤切除方式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观察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及术后3 d、拆线时、术后1个月患者切口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肿瘤切除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肋间组(P<0.05),术中出血量、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短于肋间组(P<0.05)。剑突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肋间组(P<0.05),术后3 d、拆线时、术后1个月患者切口满意度均高于肋间组(P<0.05)。剑突组患者术后1 d、3 d的VAS评分均低于肋间组(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剑突下入路和经肋间入路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0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剑突组(经剑突下入路)和肋间组(经肋间入路),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1、2、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5 d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住院时间短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术后1、2、3 d VAS评分均低于肋间组,镇痛药物使用时间短于肋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术后1、3、5 d血清CPK、Mb水平均低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与机体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较经肋间入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7例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2~52岁,平均24岁;左手部2例,左腕关节1例,右腕关节4例;创面感染致瘢痕增生2例,开水烫伤致瘢痕增生1例,火焰烧伤致瘢痕增生4例。瘢痕形成6月~34年,平均7年。根据Mayo评分法评估手腕部功能,术前患者手腕部功能可5例,差2例。 结果 腕关节畸形均获得矫正,以腕关节中立位为0°测量,腕关节掌屈可达到55~70°,背伸可达0~55°,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手指活动灵活。患者均无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月~24月(平均15月),末次随访时评估手腕部功能,良4例、可3例,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安全有效,可为烧伤后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Peutz-Jegher综合征合并胃腺癌一例周玉阶患者男,36岁。因间断粘液血便15年,剑突下疼痛4月入院。患者从1977年开始无诱因排粘液血便,在当地医院直肠镜检发现直肠息肉(单个),并行镜下息肉摘除,术后偶有粘液便及下腹不适,无血便。1990年症...  相似文献   

8.
胃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文锦,杨红患者男,42岁。剑突下疼痛3个月。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体重减轻10kg于1993年3月5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剑突下无压痛,无包块。周围血:Hb83g/L白细胞14.9×10 ̄9/L中性:0.76...  相似文献   

9.
腹痛型癫痫较为少见,现将1979年3月至1992年2月经脑电图证实及抗痫治疗有效的、记载较为完整的54例临床及脑电图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岁8个月至32岁,其中10岁以下36例,11~20岁9例,21岁以上9例;病程1年以内者12例,1~10年者40例,10年以上者2例。全部病例均有突发性剧烈腹痛,大部份患者疼痛位于脐周或上下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50例(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入路)和对照组48例(侧胸壁入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疼痛程度,血清P物质(SP)、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SP、5-HT、NE、IL-6、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P、5-HT、NE、IL-6、hs-CRP、TNF-α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经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势,可减少术后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分泌,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胃窦部鳞癌一例周祖平胡宝云董艳杰患者男,38岁。间断性上腹部隐痛13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患者25岁时无任何诱因自感上腹部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病,对症处理后缓解。近1个月疼痛加重,饮食欠佳,时有后背痛。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右侧,压痛明...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3年余,加重3h入院.既往有反复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胛区放射,曾行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稍粗,胆囊未探及。多次经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苍白,皮肤粘膜无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3.
例1男,48岁.无诱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于2008年2月入院.体检:第4、5胸椎棘突压痛、叩击痛,双下肢肌力减弱.MRI显示第5胸椎骨质破坏,椎体变扁,累及右侧附件及周围软组织,椎间隙如常,胸4~6、11椎体信号异常,各节段均有强化,考虑结核可能,转移瘤待除外.2008年2月19日行第5胸椎病变切除术.术后1月余,患者因剑突下感觉迟钝,腹壁及提睾反射未引出,双侧巴氏征阳性,行第二次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剑突下入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对双侧肺大疱行同期切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双侧肺大疱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剑突下、经肋间入路行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疼痛程度等。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48 h、72 h、第5天疼痛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切口疼痛及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期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 96例肺癌患者血清CA12 5进行检测 ,探讨其在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应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3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膜增厚者 3例 ,肺结核瘤 10例 ,肺错构瘤 3例 ,乳腺纤维瘤 3例 ,乳腺腺病并重度非典型性增生 2例 ,胸壁炎性包块 1例 ,背部皮脂腺囊肿并感染 2例 ,乳腺疤痕 2例 ,男性乳腺发育症并疼痛 1例 ,肺炎性假瘤 3例。 96例 (男 6 0 ,女 36 )肺癌患者中 ,年龄 4 0~ 71岁 ,平均 6 1 8岁。腺癌 6 6例 ,鳞癌 2 1例 ,腺鳞癌 2例 ,未分化癌 7例。所有肺癌和对照组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乳头出血、溢液、疼痛、肿胀。无明确病因,均为左侧发病,4例患者中3例有肉眼可见的乳头病变,1例为体检发现病变。肿瘤镜下呈边界相对局限的腺体增生,呈乳腺腺病样和(或)乳头状瘤样生长方式,增生的腺体从集合管发出,并推挤集合管,使之囊性扩张,其中2例上皮普通型增生,1例腔内有中央性坏死。乳头腺瘤的腺体有肌上皮包绕,有些腺体周围间质胶原化,使腺体扭曲、挤压、变形,形成假浸润的形态。有3例肿瘤的腺上皮蔓延至乳头皮肤且取代皮肤鳞状上皮,外观似糜烂的乳头,易被误诊为Paget病。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腺病相似,ER、PR标记上皮呈斑驳状阳性,增生的腺上皮CK5/6、CK14均阳性,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Myosin、SMA阳性。结论乳头腺瘤是较少见的乳腺病变,临床和病理均容易误诊为癌,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偶见发生于婴儿和男性。该肿瘤是良性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切除病变,切除不完整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9岁,因咳嗽、剑突下与左胸疼痛23天,于某年2月6日入院.患者当年元月13日突感"心窝部"及左胸疼痛难忍,伴咳嗽、气促,在当地县医院摄X线片发现"左肺结核空洞",以异烟肼、链霉素治疗2周,无效.继而出现气促多汗,脉细弱,心率快(124次/分),气管右移,左胸丰满,叩诊呈实音,呼吸音、语颤消失及剑突下压痛等表现.血沉15 mm/1 h.胸透示左胸大片阴影,遂自左胸腔抽出淡红色液体约100 ml.元月31日来我院门诊,当时血常规示WBC 12.1×109.L-1,N 0.93.左胸抽液4次,均为血性胸水.过去史:嗜烟,20年和10年前2次患"右侧胸膜炎",治愈.1年前起有轻微晨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增生,引起的髌股关节撞击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疗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膝关节磁共振髌内侧皱襞增生患者49例,按照Sakakibara法分型研究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行双膝关节MRI平扫,且双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均增生,总共52例滑膜皱襞综合症。其中A、B型为19例,C、D型为33例。其中12例C、D型患者均有前膝疼痛症状,部分可见髌股关节面骨质水肿,内侧滑膜皱襞游离缘毛糙,考虑病理性滑膜皱襞综合症占比36.36%。结论 除去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因素,A、B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D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有临床意义。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滑膜皱襞综合症,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以及多次无创随访。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hBMP.2结合nHAC骨材料植骨融合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围手术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49.3±3岁,其中单节段23例,双节段4例,三节段1例。所有患者均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或伴有会阴部麻木,排尿不畅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腰背有压痛或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20.
正Velankar等[1]于1999年首先报道1例咽喉部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中有Td T/CD3阳性淋巴细胞增生浸润,术后7年未行化疗,无侵袭扩散表现,被称为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T-lymphoblastic proliferation,IT-LBP)。2013年Wang等[2]报道1例51岁妇女在切除的子宫平滑肌瘤中发现Td T阳性的惰性B淋巴母细胞增生(indolent B-lymp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