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厚度变化的规律,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方法对106例(207只眼)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后预计角膜厚度与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实际角膜厚度作回顾性比较、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屈光度-1.00D~-6.00D的患者术后1周实际角膜厚度小于预计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个月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光度-6.25D~-12.00D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厚度进行性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个月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性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参数Q值的变化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常规LASIK的102例(204只眼),年龄18~36岁,等值球镜(SE)为-2.00~-10.50D的青壮年近视患者按SE分为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6.00D)、高度(-6.00D以上)三组.除常规检查外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对上述近视患者使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进行角膜非球面性参数Q值测量分析,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对比敏感度.结果 角膜前表丽Q<,2>、Q<,30>术前分别为-0.14±0.15、-0.24±0.10,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0.66±0.74、0.59±0.53.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Q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前表面O值较1个月时减小,两个时间点的前表面Q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度数越高,术后Q值变化越大.术后1、3、6个月前表面Q<,30>值的变化(△Q<,30>)与对比敏感度log值的变化之间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小于0.55组与大于0.55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的变化小于0.68组与大于0.68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的Q值由术前的负值变为正值且随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术后3个月时角膜前表面Q值趋于稳定;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的绝对值或相对值的变化均不明显影响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LASIK术前、术后角膜厚度与眼压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LASIK术前、术后角膜厚度与眼压间变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123例(245只眼)分别于LASIK术前、术后测量角膜厚度、眼压,并比较角膜中央厚度改变与眼压计读数差异间的关系。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LASIK术前角膜中央厚度为(530.93±29.40)μm,术后为(454.77±32.52)μm,减少了(76.16±29.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2;P<0.001)。LASIK术前眼压为(13.76±2.62)mmHg(1mmHg=0.133kPa),术后为(10.66±2.50)mmHg,其差值为(3.10±2.70)mmHg,有统计学意义(t=18.005;P<0.001)。LASIK术前、术后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测量值均呈高度正相关(r=0.337,P<0.01;r=0.267,P<0.01),即角膜厚度变薄,眼压测量值降低。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随角膜中央厚度的减少而降低。角膜中央厚度的改变是眼压值下降的主要因素。接受LASIK手术者中部份可能存在有青光眼因素,故应关注此类术后眼压“正常”者,以避免对青光眼的漏诊。  相似文献   

4.
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及曲率半径的改变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停戴隐形眼镜一月以上的中高度近视41眼进行LASIK治疗,依角膜光学区直径的不同,分3mm区及5mm区两组,应用Orbscan分别观察分析其术前及术后3天、3月角膜后表达屈光度和曲率半径。结果:各组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和曲率半径的改变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中央变化较周边明显(P<0.05),角膜3mm区术后3月与3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改变与患眼正常眼压无关,与 术后角膜厚度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6,P<0.05),厚度小于350μm时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较厚度大于350μm时明显(P<0.01)。结论: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可引起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增大,曲率半径减少,术后角膜厚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将术后角膜厚度大于350μm作为安全指标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与兔眼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把角膜试样固定于自制夹具,暴露全部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趋势检验。结果:不同眼压下相对基线平面的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2后3组间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 10)-x(x=10~70)转化成logd3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力状态下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趋势,3组间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存在一定关系。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SP_3 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4 1例(12 10眼)近视在施行LASIK手术前及术后1月、3月的中央角膜厚度;根据术前的屈光度分为4组,对各组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6 0 0D以上近视者的屈光度每增加1. 0 0D ,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减少1 .3 1μm ;手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切削角膜厚度的差异非常显著(P <0 . 0 1) ,其差值与剩余屈光度±0 5 0D以内及±1 .0 0D以内的百分率呈负相关(r =-0 . 1及r =-0 . 3 ,P <0 . 0 1)。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变薄。LASIK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实际与预计角膜厚度的差值与术后剩余屈光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眼压对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LASIK对96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前中央角膜厚度(cornealthickness,CT)与术前眼压(intraocula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150例(285眼)近视行LASIK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3、6、12个月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均呈正相关,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后角膜组织增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LASIK手术后角膜组织的增生程度。为LASIK手术控制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定手术前、术后10天、术后3月的角膜厚度。计算术中实际切削量及术后增生量。结果 术中实际角膜切削量是拟切削量的90~98%,角膜组织增生量为17~18%。结论 以“PRK+10%”作为LASIK的控制程序是可行的。观察术后角膜组织增生情况。对手术后治疗和疗效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角膜瓣厚度对LASIK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瓣厚度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71眼,按角膜瓣厚度12 0 μm为标准分成两组。Ⅰ组角膜瓣超过12 0 μm ;Ⅱ组角膜瓣低于或等于12 0 μm。随诊半年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术前角膜厚度(5 3 7 . 88±2 9 . 62 ) μm ,角膜瓣厚度(13 6 .81±15 . 8) μm ;Ⅱ组术前角膜厚度(5 15 . 95±3 3 . 8) μm ,角膜瓣厚度(10 1 . 2 6±12 . 78) μm ,两组角膜瓣厚度数据采取均数t检验,P值小于0 .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视力与术前预测视力差值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0 . 911,大于0 .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厚度小于12 0 μm的角膜瓣与厚度大于12 0 μm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视力恢复均无影响。故针对角膜较薄而近视度较高者采用做薄瓣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非接触式眼压计 (NCT)测量值的改变情况 ,以及其与术中角膜切削厚度及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 1 77例 337眼 ,对术前、术后 1个月NCT测量值及角膜屈光力分别作配对t检验 ,并对术后眼压改变值与术中角膜切削厚度及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值分别作相关性分析 ,计算回归方程。结果 :①术后 1个月NCT测量值、角膜屈光力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②术后眼压下降值 (Y)与术中角膜切削厚度 (X_1)呈正相关 (r =0 .2 4 1 ,P <0 .0 0 0 1 ,Y =2 .571 + 0 .0 2 5×X1)。③术后眼压下降值 (Y)与角膜屈光力下降值 (X2 )呈正相关(r =0 .2 6 1 ,P <0 .0 0 0 1 ,Y =2 .94 7+ 0 .2 85×X2 )。结论 :LASIK术后NCT测量值低于实际值 ,眼压下降与角膜厚度变薄及角膜屈光力下降有关。为避免LASIK术后青光眼的漏诊 ,应对NCT测量值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2.
LASIK前后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改变与眼压值的关系。方法:我们从4086眼随机选择872眼在LASIK术前术后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应用华西医科大学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U 检验分析。结果:LASIK术前术后经统计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1,说明术后角膜厚度变薄,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LASIK手术使膜基质层变薄,对外界压力所产生的抵抗力相应减弱,使一定的气体脉冲力压平变薄了的中央角膜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少,眼压测量值就偏低。但临床医生需注意应用矫正眼压的公式计算和分析眼压时考虑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以免对青光眼诊断的误诊。  相似文献   

13.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测量LASIK术后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的方法测量LASIK术后角膜厚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美国DGH 4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 Ⅰ眼前节系统测量LASIK术后 3个月以上的患眼角膜厚度 ,各测量 3次 ,取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平均为 (4 4 5 66± 3 2 16) μm ,Orbscan测量值平均为 (3 95 5 0± 3 8 5 0 ) μm ,两者相差(5 0 17± 15 2 7) μm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将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r =0 92 2 ,P <0 0 1) ,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 (μm ) =14 1 0 3 3 1+ [0 770 2×Orbscan测量值 (μm ) ]。 讨论 Orbscan的软件设计是引起两种检测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LASIK术后角膜的改变也可影响测量结果。对于外伤性角膜疾病及屈光手术后角膜厚度的测量 ,应将两种方法互为参照  相似文献   

14.
贠萍  张莉  孔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402-403
目的:探讨LASIK术后眼压变化与角膜厚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04例201眼行LASIK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及眼压的测量,对术后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变化进行直线相关及一元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并行F、t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统计学意义。结果:201眼术后角膜厚度及眼压的变化经行直线相关及一元回归分析,得相关系数R=0.469,R2=0.220,求回归方程为:Y=-3.503+0.043X,经F检验及t检验,得F=8.448,t=2.906,P=0.007。结论:角膜厚度及眼压变化呈直线相关,当角膜厚度改变时,所测的眼压值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5.
角膜瓣厚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周跃华  张晶 《眼科新进展》2008,28(10):758-762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制作不同厚度的角膜瓣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角膜瓣厚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接受LASIK术的患者140例(258眼)按照使用的Moria M2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刀头型号不同分为90组(使用90型刀头者)70眼、110组(使用110型刀头者)99眼和130组(使用130型刀头者)89眼,测量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位于1.5c·d-1、3.0c·d-1、6.0c·d-1、12.0c·d-1、18.0c·d-1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者经标准化后在90组、110组和130组分别为92.64%、93.02%和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柱镜度分别为(-0.41±0.26)D、(-0·40±0·25)D和(-0.42±0.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镜度分别为(-0.89±0.68)D、(-0.69±0.85)D和(-0.39±0·67)D,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1.09±0·69)D、(-0.89±0.84)D和(-0.60±0.68)D,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视性球镜度、SE随术前近视性球镜度、SE和切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残留基质床厚度增大而减小。术后3个月5个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瓣厚度不直接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球镜度、柱镜度、SE和对比敏感度。但制作薄角膜瓣保留更多基质床厚度,可间接降低术后近视性球镜度和SE,并减少术后角膜扩张和圆锥角膜等的发生,为激光切削留下更多空间。经验丰富的医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有选择性地制作薄角膜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LASIK术后远期的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对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7例(134眼)接受非球面切削程序引导的LASIK的患者随访4a。收集术前及术后6个月、4a患者的视力、角膜地形图、球差和彗差资料,并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患者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结果 术后4a随访中无一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和4a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分别达1.08±0.16、1.11±0.17和1.12±0.16、1.13±0.14。不管是术后6个月还是4a的角膜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但术后两个时间点间角膜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部分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感到满意或很满意(94.3%、92.4%)。术后4a随访中有7.4%患者诉夜间开车困难。进一步分析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像差的关系,发现夜间开车困难与角膜球差呈负相关(术后6个月:r=-0.66,P=0.040;术后4a:r=-0.69,P=0.039),而且并没有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结论 近视患者LASIK术后有远期稳定的角膜像差和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的远期效果,进一步探讨LASIK术中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以及可能影响术后屈光回退的因素.方法:选2001-01/2002-10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相对薄角膜患者21例39眼,查术后3a的视力、眼压、屈光状态、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术前及术后早期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a无1例出现继发圆锥角膜改变,术后视力0.8以上25眼,占64%,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间呈低度正相关.术后3a与早期视力无显著性差异,但屈光与角膜曲率有明显增加.术后3a屈光回退量≥1.00D30眼,占77%,屈光回退量与术前屈光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和实际角膜厚度与预留角膜厚度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高度近视薄角膜患者LASIK术后的远期稳定性较低,可预测性较差,术后屈光回退可能与术前屈光、年龄、角膜厚度和曲率的改变有关.本组患者今后是否会继发圆锥角膜的改变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LASIK前后的角膜厚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LASIK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用JEMED/E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于LASIK术前及术后一月测量角膜中心厚度各三次,取其均值比较。结果:LASIK术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中心角膜厚度值低于超声角膜测厚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对于欠矫症例再手术时,应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厚度,互相参想,为再次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均角膜中央曲率与所制角膜瓣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38只眼)近视患者术前行眼前节分析仪及A超仪检查测得中央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采用HANSTOME 160μm微型角膜板层刀、直径8.5cm吸附环,制作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测量基质床中央角膜厚度,即得到所制角膜瓣厚度,所有患者手术先做右眼后做左眼。结果中央区最大角膜曲率(K_1)均值为44.3875D,中央区最小角膜曲率(K_2)为43.225D,角膜中央厚度为(529±16.1)μm,角膜瓣厚度为:右眼(112.33±8.2)μm,左眼(100.889±3.1)μm,平均角膜基质床厚度:右眼(402.5±12.1)μm,左眼(415.22±14.7)μm。平均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与角膜瓣厚度值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而右眼与左眼角膜瓣厚度差,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大于左眼。结论平均中央角膜曲率与角膜瓣厚度之间无相关。右眼与左眼的角膜瓣厚度之间均有差异性,提示中央角膜曲率不是影响角膜瓣厚度的因素;左眼中央角膜厚度比右眼厚时可考虑先行左眼角膜瓣的制作,以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