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 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 38.71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 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 个月和 6 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 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病中关节盘前移位、穿孔及髁突骨质改变类型的关系。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96例骨关节病患者共145侧TMJ行锥形束CT(CBCT)关节造影检查,分为关节盘穿孔组和非穿孔组,两组病例以CBCT按照关节盘移位及髁突骨质改变类型进行分类比较,应用SPSS 18.0对关节盘穿孔与关节盘移位类型进行Pearson χ2独立性检验,两组间骨质分型构成比进行χ2检验。 结果所有关节发生关节盘前移位,其中123侧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22侧为可复性盘前移位。86侧TMJ发生关节盘穿孔,59侧关节造影未检出穿孔。关节盘是否发生穿孔与关节盘前移位类型存在相关性(χ2= 6.866,P= 0.015),关节盘穿孔组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发生率(91.86%)高于非关节盘穿孔组(76.3%)。 结论TMJ骨关节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盘移位,关节盘移位类型与关节盘穿孔相关,髁突骨质改变类型与关节盘是否穿孔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急性和慢性分类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连续接诊的 10 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 (急性 4 5例、慢性 5 5例 ) ,比较两组之间临床主诉、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髁突和关节盘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诉开口受限 ,下颌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大部分病例髁突骨质正常 ,关节盘形态良好 ;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诉多为开口痛和 (或 )咀嚼痛 ,下颌运动受限 ,部分病例伴有咀嚼肌疼痛 ,相当一部分病例髁突骨质吸收破坏 ,关节盘变形、变性 ,关节盘附着松弛、撕裂 ,甚至关节盘穿孔。结论 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应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 ,恢复良好的盘 突关系 ,阻止关节盘和髁突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 ~ 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理疗+手法复位+口腔操,第2组100名,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利用MMO(最大张口度,mm)及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95.5%(191/200),治疗前MMO为(22.90±3.18)、VAS为(5.81±0.32);治疗后3个月MMO为(37.05±4.43)、VAS为(1.29±0.19);治疗后6个月MMO为(36.29±4.08)、VAS为(1.37±0.2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5.76±3.87)、VAS为(1.52±0.28).第2组总有效率78%(78/100),治疗前MMO为(23.12±4.02)、VAS为(6.11±0.67);治疗后3个月MMO为(36.11±4.02)、VAS为(1.89±0.21);治疗后6个月MMO为(35.49±3.78)、VAS为(2.21±0.3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1.53±4.87)、VAS为(3.88±0.51).2组逐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对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后加糖皮质激素注射对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短期、长期疗效以及髁突骨质影像改变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90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在关节腔灌洗后只注入生理盐水,试验组在关节腔灌洗后注入生理盐水与醋酸曲安奈德的混合液。治疗后3~4周(短期)和6个月(长期)复查,采用疼痛自评视觉模拟尺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髁突骨质的改变。对有疼痛主诉的患者同时记录治疗后1周每天睡前疼痛分值。结果1)治疗后1周,试验组疼痛减轻更显著(P<0.05)。2)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和疼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2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但2组之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髁突骨质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除炎症疼痛明显者外,关节腔灌洗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不必再加激素注射。  相似文献   

6.
手法复位辅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腔扩张后手法复位辅助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方法 2%局麻药2~3 ml 注入关节上腔,手法复位解除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垫保持良好的盘-突关系.结果近期临床观察表明①开口度恢复,最大开口度从治疗前的25.8 mm增大到46.6 mm;②疼痛症状消失,疼痛分值视觉模拟尺从治疗前的2.62下降到0.43; ③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Fricton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分别从治疗前的0.337和0.185下降到0.021和0.011.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药物治疗和理疗无效的情况下,关节盘复位辅助定位垫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袁健  龚忠诚  凌彬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45-1148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进行关节下腔灌洗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治疗1、2、3次和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和Helkimo指数分析。结果:治疗1、2、3次、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临床疗效及Helkimo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关节盘前移位测量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关节盘前移位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90例,在关节造影片上测量关节盘前移位的角度,分析关节盘前移位的角度与临床症状、关节骨质变化和锻状突位置的关系。结果:①可复性盘前移位者的AOB角显著小于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组(P<0.01),疾病的迁延,没有导致盘移位程度的增大;②与可复性盘前移位相比,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慢性期开口度明显变小,关节盘前移位的程度更大。结论:关节盘前移位以及锻状突在关节窝内的非正中位置特征,可能与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建有关。病程迁延不一定会导致关节盘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开口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开口度、疼痛程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同时点比较,张口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时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 ,CM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 , 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优于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24例于我院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行CBCT下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关节盘穿孔伴髁突骨质改变组、关节盘穿孔而髁突骨质未改变组及关节盘未穿孔且髁突骨质未改变组、关节盘未穿孔而髁突骨质有改变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的相关性。结果: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有显著相关性(OR=21.28,P<0.05)。其中在不同类型的髁突骨质改变中,髁突骨质增生与关节盘穿孔相关性最大(OR=4.22,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有显著相关性,且髁突骨质增生最易伴发关节盘穿孔。但关节盘穿孔与髁突骨质改变发生的先后顺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开放手术中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判。方法 选择因髁突骨折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期超过6个月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以髁突矢状骨折为主;术中采用长螺钉内固定,依据关节盘移位及损伤程度分别对关节盘采用缝合法(22侧)及锚固法(14侧)进行复位。术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选择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为时间点详细记录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相关的各项指标,从临床和颞下颌关节(TMJ)功能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MJ功能改善,CMI分别从治疗前的0.213±0.162和0.273±0.154下降到0.059±0.072和0.064±0.068(P<0.05)。两组不同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之间比较,CMI、肌肉压痛指数和TMJ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处理关节盘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创伤导致的TMJ功能障碍,关节盘复位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关节盘移位及损伤程度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electromyographic property of chewing m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reducing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Twenty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unilateral non-reducing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MJ were treated by pumping and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into the joint. Chewing movement in thes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electromyography (EMG) at the initial visit and at mean 19-month follow-up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Chewing movement in 23 normal controls were also examined. Duration of contraction, cycle time and integrated value at the initial visit 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s without TMJ dysfunction tended to be at the control level mean 19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pumping and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into the joint in patients with non-reducing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MJ. Electromyography appeared to be a method of documenting the chewing movement which was impaired at initial visit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reducing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MJ.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髁突囊样变的锥形束CT、螺旋CT、MRI及核素骨显像影像学特点,为其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锥形束CT影像检查发现髁突囊样变并进行螺旋CT、MRI检查和核素骨显像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33.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和物理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ADDwoR患者72例,注射组和物理治疗组各36例。比较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的症状和功能情况,包括最大主动开口度(maximum active mouth opening,MMO)、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下颌功能限制评估量表(jaw functional limitation scale,JFLS)和有效性。应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χ2检验、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中、治疗后的M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60,P<0.05;F=6.766,P<0.05)。与注射组相比,物理治疗组在治疗中和治疗后MMO分别多2.5 mm(95% CI:1.1~4.0,P=0.001)、3.1 mm(95% CI:1.0~5.3,P=0.005)。注射组治疗有效25例(69.4%),物理治疗组有效27例(75.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77,P>0.05)。结论 物理疗法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都可以减轻ADDwoR患者的疼痛,增加MMO,并改善下颌功能,物理疗法对开口度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40例患者(男4例,女3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施予健康教育、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随后予手法复位,即刻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垫,同时进行运动疗法(软管盘复位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颈椎姿势训练)。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最大主动开口度(mm)、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MFIQ)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治疗结束后即刻,最大主动开口度从(24.5±6.4)mm 增加到(40.1±4.4)mm,开口末VAS从2(0,3)分下降到0(0,0)分,咀嚼VAS从1(0,3)分下降到0(0,0)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评分从(25.0±6.5)分下降到(12.3±6.4)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VAS 从0(0,0)分下降到0(0,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3.6±3.1)周MRI 显示正常盘-髁关系23例(占 57%),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9例(占23%),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8例(20%)。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可以即刻增加开口度,缓解疼痛,改善TMJ功能,并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Hyaluronate acid,HA)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过颞下颌关节门诊治疗的早期OA患者20例行关节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从16~68岁,平均年龄35.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颞下颌关节Fricton指数评价,进行术前及术后评分,并对所有患者术前进行颞下颌关节经颅侧位片及关节造影检查,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再进行侧位平片检查.结果:20例经HA治疗的早期OA患者,治疗前功能障碍指数0.358,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0.144,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疼痛指数5.96,治疗后疼痛指数1.62,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表明治疗前后关节间隙、骨质破坏等方面有明显好转.结论:HA关节腔注射能够有效地减轻早期OA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OA的进展,使其进入修复稳定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锥形束CT(CBCT)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矢状向关节盘位置与关节骨形态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患者的178个颞下颌关节(TMJ)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矢状向MRI上关节盘的位置分成4组,即对照组(关节盘无移位)、轻度组(关节盘轻度前移位)、中度组(关节盘中度前移位)和重度组(关节盘重度前移位)。然后利用Mimics 20软件基于CBCT数据进行TMJ的相关形态学参数测量,包括髁突线性尺寸(宽度、长度和高度)、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关节窝的深度和长度,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前、上、后间隙等,并对各组矢状髁突位置进行评估。使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比较关节形态及位置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索矢状关节盘位置与关节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髁突的线性尺寸、关节窝深度、关节倾斜角、关节间隙和矢状髁突位置分布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窝长度在4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髁突的线性尺寸、髁突的体积及表面积、关节窝的深度、关节结节倾斜角和关节上间隙与关节盘矢状位置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关节后间隙与矢状关节盘位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TMJ骨形态与不同矢状关节盘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应警惕临床看到的关节骨形态的退行性改变可能是患者存在关节盘前移位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