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目的:提高对长径≤4cm的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长径≤4cm的14例(16个病灶)乏脂肪型AML和16例(16个病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形态学表现(楔形征、肿瘤位置、钙化、假包膜及瘤内血管)及平扫、增强CT值进行测量及分析,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组中楔形征(P=0.023)、瘤内血管(P=0.029)、假包膜(P=0.023)、平扫CT值(P〈0.001)、皮髓质期及排泄期的绝对强化值(分别P=0.009和0.044)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P=0.008和0.0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期的相对强化幅度的Pear—SOIl相关系数(r=0.461和=0.409)较绝对强化值(r=0.456和-0.366)高。而钙化(P=0.484)及肿瘤位置(P=0.473)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CT相对强化幅度〉-19.2%时,诊断乏脂肪型AML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7.5%和25.0%。结论:乏脂肪型AML中楔形征多见,瘤内血管、假包膜少见;其平扫CT值较透明细胞癌病灶高,与竖脊肌相似,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较透明细胞癌低,排泄期对比剂退出较少,其中肿瘤的CT相对强化幅度对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 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H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或稍高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或实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和/或出血,钙化1例。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皮质期强化程度等于、低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1~3 cm乏脂肪RAML(A组)7例(15个病灶)、CCRCC(B组)18例(18个病灶)的CT能谱成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平扫40 ~ 140 keV各单能量CT值及混合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水基浓度值及平均脂基浓度值,并计算平扫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 A组平扫单能量及混合能量对应的中位CT值皆大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于40 keV两者差异最大.当平扫40 keV下CT值>76.54 HU时,诊断A组排除B组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3.3%,AUC为0.819,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CT值;A组中位有效原子序数大于B组,而A组中位k、平均脂基浓度值皆小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基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CT能谱成像平扫可以较好的鉴别乏脂肪RAML及CCRCC,特别是低keV水平CT值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细胞癌(RCC)的CT鉴别诊断征象,提高乏脂肪RAML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乏脂肪RAML28例、RCC34例患者的资料。对各项CT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发或多发、病灶与皮质交角、假包膜及"黑星征"等4项CT观察指标在乏脂肪RAML与RCC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的单发与多发、与皮质的交角、假包膜及"黑星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ccRCC患者和33例mfAML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肾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及同侧肾皮质的四期CT值。对比两组病灶的平扫CT值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对不同强化模式下两组病灶的三期增强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fAML组肿瘤实质平扫CT值较ccRC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当平扫CT值取43HU为阈值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达93.3%。增强扫描后mfAML与ccRCC大部分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85)。“快进快出强化”型及“持续强化”型ccRCC组肿瘤三期增强CT值、三期绝对强化CT值及三期相对强化幅度均高于mf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时,鉴别mfAML组与ccRCC组的敏感度分别达91.5%、100%。结论:平扫时CT值>43HU、“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0.40诊断肿瘤为mfAML时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脏平扫+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ccRCC与9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病灶实性部分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40~140 keV下的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变各参数值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IC、NIC、能谱曲线斜率的诊断效能。结果 ccRCC皮质期IC(62.20±19.50)μg/ml、NIC(0.48±0.13)μg/ml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IC(35.82±18.40)μg/ml、NIC(0.26±0.12)μg/ml(P<0.05)。ccRCC皮质期曲线斜率(8.66±2.53)、髓质期曲线斜率(4.86±1.17)分别大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曲线斜率(4.87±2.50)、髓质期曲线斜率(3.32±1.30)(P<0.05)。ccRCC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P<0.05)。以皮质期与髓质期IC分别>52.14μg/ml与27.76μg/ml、NIC分别>0.39与0.69、曲线斜率分别>6.35与3.76为阈值诊断,ccR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6%与85.3%、73.5%与91.2%、85.3%与85.3%,特异度分别为87.5%与75.0%、100.0%与75.0%、75.0%与75.0%。结论能谱CT成像及多参数定量分析对ccRCC与乏脂肪RAM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CT影像组学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乏脂肪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CC)。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fp-AML和62例RCC患者,进行三期CT扫描(平扫期,UP;皮质期,CMP;髓质期,NP)。在ITK软件上勾画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在A. K.软件上通过影像组学特征选择,构建UP组、CMP组和NP组三个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CT分析显示fp-AML相对年轻,而RCC病灶易出现瘤肾界面成角征、囊变、假包膜特征。影像组学分析显示,UP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测试集为0.917; CMP的AUC分别为0.839及0.827; NP组的AUC分别为0.840及0.865。三组比较UP组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941,90.3%,90.9%,优于CMP组及NP组。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fp-AML和RCC,平扫期鉴别效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细胞癌(RCC)的影像鉴别征象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搜集经术后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的乏脂肪AML 21例及无明显周围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的RCC29例,并随机编号;抽取影像学诊断医师60名,按工作年限分为3组,每组各20名.确定所选影像鉴别征象:假包膜、病灶数目、钙化及出血、强化特征、病灶与皮质交角.公布鉴别征象前后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正确率,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总体受试人员初次诊断正确1489例(49.96%),二次诊断正确1635例(54.50%),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4.235,P=0.00).工作<5年组鉴别诊断正确率由47.5%升至55.1%;5~10年组正确率由49.8%升至54.7%,统计分析差别有显著性(x2 =11.560,4.810;P=0.001,0.043),>10年组诊断正确率由51.6%升至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P=0.347).结论 在临床影像学医师中,尤其在副主任医师以下职称影像学医师中进行RCC与乏脂肪RAML影像鉴别征象的普及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合MR平扫及增强参数、动态增强特征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0T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7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对压脂T2 WI(T2 WI-FS)信号、正反相位T1WI信号、强化程度进行定量测量.绘制ROC曲线,根据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确定肿瘤与肾实质T2 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比值阈值、正反相位信号强度比值百分比(SII)阈值、增强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阈值.根据动态强化特征,绘制动态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结果 CCRCC的T2 WI SI比值、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均大于AML,AML的SII大于CCRCC.CCRCC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大于延迟期信号强度,而AML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与延迟期信号强度相近.动态强化曲线显示为两型,一为流出型,其中CCRCC 16例,AML6例;二为平台型,其中CCRCC 1例,AML 2例.结论 在本研究中,CCRCC、AML T2 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有显著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曲线各有不同.根据T2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可区分CCRCC和AML,其阈值分别为0.738、9.170%、1.224.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的CT征象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0例肾周脂肪肉瘤的CT表现,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者间的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肿瘤与肾脏交界面的肾皮质缺陷("杯口征")20例,瘤内血管扩张18例,肿瘤血管延伸至肾实质(肾实质血管蒂)20例,肿瘤血供来自肾动脉分支20例,合并瘤内或(和)周围出血6例,合并其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以上这6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均<0.05).20例肾周脂肪肉瘤中:肿瘤内乏脂肪软组织结节20例,伴有肾位移19例,这2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肾周脂肪肉瘤(P均<0.05).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大小通常小于肾周脂肪肉瘤(P<0.05).两者之间的性别分布以及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特异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腹部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及MFAML的患者共55例(ccRCC 42例,MFAML 13例)。两组患者均行1.5T(GE 1.5T Signa HDXT,美国)MRI常规T1WI、T2WI扫描、LAVA增强扫描、DWI(b=0,600 s/mm^2)、DTI序列扫描(b=0,600 s/mm^2,在6个方向)。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在ADW4.6工作站上应用Functool后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使用DWI序列生成ADC图,使用DTI序列生成ADC图和FA图,分别在相应的ADC图和FA图中的ccRCC及MFAML病灶实质部分放置ROI,测量各ROI的ADC值及FA值,对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观察者所测数据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WI的ADC值(ADCDWI)及DTI的ADC值(ADCDTI)在ccRCC与MFAML之间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FA值在ccRCC与MFAML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DWI的ADCDWI值及DTI参数中ADCDTI值、FA值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诊断效能,并且分析ADCDWI、ADCDTI及FA值三者联合诊断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效能。结果两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良好。ccRCC的ADCDWI值显著高于MFAML[(1.93±0.44)×10^-3mm^2/s与(1.40±0.29)×10^-3mm^2/s,P<0.001],ccRCC的ADCDTI值显著高于MFAML[(2.06±0.45)×10^-3mm^2/s与(1.63±0.33)×10^-3mm^2/s,P=0.002],但ccRCC的FA值显著低于MFAML[(0.20±0.07)与(0.31±0.20),P=0.020]。ADCDWI值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阈值为1.63×10^-3mm^2/s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84.6%;ADCDTI值对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阈值为1.77×10^-3mm^2/s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2%、76.9%;FA值对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阈值为0.27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53.8%。应用ADCDTI与FA联合诊断鉴别ccRCC和MFAML的效能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11,并且诊断特异性达到92.3%。结论磁共振DWI及DTI均能有效鉴别ccRCC与MFAML。其中,ADCDWI对鉴别两者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特异性。应用DWI及DTI的参数进行联合诊断更能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效能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脏乏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表现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性肾平滑肌脂肪瘤MS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密度及血供情况等.结果 20例患者共有23个病灶,其中2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1个病灶为巨大囊性并出血.病灶最大的为11.5 cm×9 cm,最小的为0.8 cm×0.8 cm.左肾13个病灶,右肾10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呈类圆形,11个病灶呈圆形,2个病灶呈菌伞状,5个病灶见劈裂征;平扫12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11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内见少量脂肪成分,余病灶薄层(1 mm)未见脂肪成分.20个病灶在CT动态增强肾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2个病灶呈均匀强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的病灶20个,轻中度强化病灶2个.增强皮质期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早期呈均匀强化,强化较肾实质弱,其内脂肪密度无强化.结论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CT平扫薄层显示细微脂肪成分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于乏脂肪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延迟早期呈均匀强化,以及自肾脏实质发出粗大的血管穿行于病灶的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I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CCRCC与12例乏脂型AML;其中26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5例仅行MRI平扫及DWI检查。分别测量T1WI、T2WI、同反相位、动态增强信号强度(SI)值及ADC值,并计算T1 SI比值、T2 SI比值、同反相位SI指数及动脉-延迟增强SI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2组T1 SI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与乏脂型AML相比,CCRCC具有更高的T2 SI比值、动脉-延迟增强SI比值及ADC值,同反相位SI指数则低于乏脂肪AML(均P<0.05)。结论:MRI多参数定量分析能够更好地鉴别CCRCC与乏脂型AML,结合常规影像表现,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CT(MDCT)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AMLmf 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43例,嫌色细胞肾癌(ChRcc) 46例,均在术前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平扫强化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CT征象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结果 AMLmf较PRcc及ChRcc有更高的女性患病率.AMLmf在肿瘤大小、钙化、假包膜、肿瘤内血管、囊变坏死方面与PRcc及ChRc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cc较AMLmf及ChRcc晚期强化发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内血管和囊变坏死是区分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最有价值的预测变量.AMLmf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及廓清率均高于PRcc及ChRcc(P<0.05).ROC曲线分析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39和0.772.当肿瘤平扫CT值为41.1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77.5%;当皮髓期△H值为39.3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68.5%;当廓清率为-7.26%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4.3%.结论 肿瘤内部血管和囊变坏死是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最有价值的预测变量.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有助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肾脏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多层螺旋CT (MS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小乏脂型AML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分析,总结肾脏小乏脂AML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0例均为单肾发病,其中1例为右肾多发病灶。平扫期19例(95%)病灶相较于周围正常肾实质呈稍高密度。病灶实质的平均CT值为(47.88±12.11)HU,周围正常肾实质的平均CT值为(32.83±11.58)HU,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皮质期及实质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103.77±23.12)HU、(115.32±27.32)HU,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13例(65%)病灶实质呈明显强化,15例(75%)病灶实质呈持续性强化,4例(20%)病灶实质呈渐进性强化,仅1例(5%)病灶实质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14例(70%)可见“劈裂征”,16例(80%)可见“皮质掀起征”,12例(60%)两征同时出现。结论:小乏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