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分型及其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F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皮质厚度、灰白质界限、白质信号及脑回和脑沟形态。分析病变区信号变化和皮质厚度,对FCD的MRI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FCD的MR影像表现可分为3型: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放射带型10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白质内异常信号从皮质向侧脑室延伸;高信号型25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片状T2WI/FLAIR高信号,皮质增厚,但无放射带;轻微型19例,表现为无皮质下高信号,皮质T2WI/FLAIR轻微高信号,皮质增厚。结论 FCD的病变表现多样,可分为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3种类型,FCD的影像分型有助于其影像诊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征性表现,探讨不同病理类型FCD各自的特异性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FCD患者的MRI表现.将44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FCD Ⅰ型和Ⅱ型,观察以下MRI征象在两种类型中的出现情况:(1)局灶性皮层增厚;(2)灰、白质分界不清;(3)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或)T2WI上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锥形异常增高信号;(4)脑叶发育不全;(5)FLAIR上灰质信号强度增高;(6)T2WI上灰质信号强度增高;(7)FLAIR上皮层下白质信号强度增高;(8)T2WI上皮层下白质信号强度增高;(9)T1WI上皮层下白质信号强度减低.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校正χ2检验.结果 44例FCD患者中FCD Ⅰ型30例,FCDⅡ型14例.共32例患者MRI表现异常,灰、白质分界不清为最常见征象(23例).其中FCD Ⅰ型患者中MRI表现异常者21例,特征性表现为脑叶发育不全11例,FCDⅡ型脑叶发育不全0例,两种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χ2=5.0286,P=0.0249).FCDⅡ型患者中MRI表现异常者11例,特征性表现为局灶性皮层增厚10例,FCD Ⅰ型为11例(χ2=4.6234,P=0.0315);FLAIR上白质信号增高9例,FCD Ⅰ型为7例(χ2=6.9180,P=0.0085);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锥形异常增高信号4例,FCD Ⅰ型为0例(连续性校正χ2=6.2883,P=0.0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征象两种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FCD的MRI表现各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不同病理类型FCD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3.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病理分型的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行癫痫手术治疗后病理符合FC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Palmini的FCD分型标准,分型后分别总结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共28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FCDⅠ型与Ⅱ型各14例。FCDⅠ型患者中,9例病灶位于颞叶,6例合并海马硬化。其中MRI表现异常者8例,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清,局部皮层增厚、形态异常等特征;FCDⅡ型患者中,病灶位于额叶7例,2例合并海马硬化。其中MRI表现异常者11例,多表现为脑回形态异常,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T2WI上白质信号增高,以及白质内条带状异常增高信号向脑室方向延伸等特点。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FCD在MRI上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对手术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CD患者的MRI表现.常规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扫描,获得T1 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结果 23例FCD病灶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内局限性病变.病灶区域皮质增厚18例,灰白质分界模糊20例,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22例,脑回、脑沟形态异常14例,邻近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4例.T1WI、T2WI及FLAIR显示灰白质分界模糊分别为6例、20例及18例;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分别为3例、16例及19例;脑回、脑沟形态异常分别为12例、10例及11例.结论 FCD的MRI表现为皮质增厚、灰白质分界模糊、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脑回、脑沟形态异常及邻近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T2WI及FLAIR显示灰白质界限、白质内异常信号较T1WI敏感,T1WI显示脑回、脑沟形态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FCD的110例患者的MR表现.按照Palmini分类,将其分为Ⅰ型及Ⅱ型.统计FCD的脑内分布及影像诊断阳性率.结果 FCD Ⅰ型81例,FCDⅡ型29例;单一合并海马硬化49例,单一合并占位性病变3例,有三重病理表现7例.病灶位于颞叶共86例.影像诊断FCD阳性17例,其中FCD Ⅰ型诊断率14.8%(12/81),FCDⅡ型17.2%(5/29);海马硬化诊断特异度90.7%,灵敏度42.9%.常规MR扫描,FCD Ⅰ型异常表现不明显,FLAIR序列可见稍高信号;FCDⅡ型可有典型的皮层增厚、灰白质分界模糊、压水高信号及局限性脑萎缩;多重病理者海马硬化或占位性病变周围见皮层的影像学异常.结论 FCD好发于颞叶,以Ⅰ型为多,可合并多重病理表现,虽然FLAIR序列对FCD较为敏感,但目前影像诊断率仍较低.海马硬化或占位性病变要注意病变相邻皮质的微小异常或占位周围的灰白质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TB的M RI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3例PTB均单发。病灶大小为6.2cm ×4.2cm~1.2cm×1.1cm。4例分叶状呈多发结节融合样改变,9例边缘轻度分叶,8例在分叶间见条状分隔延伸至肿瘤内部。M RI平扫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 9例呈混杂高信号,4例呈均匀高信号。DWI(b值=800s/mm2)8例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6例同时检测了ADC图,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11例较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见囊变未强化区。T IC 10例呈Ⅱ型,Ⅰ型2例,Ⅲ型1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未见恶性 PTB。结论 PTB的 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 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以及对病理分型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2例MRI平扫.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采用x2检验对病理分型与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2例共32个病灶.24例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呈网格状或桑葚样、结节状;5例TIWI呈团块状或完全高信号;T2WI等信号或低信号,3例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3例T2WI显示病灶边缘呈完整低信号环.18例增强扫描中,3例基本无增强,7例轻度增强,8例点状或不规则增强.病理表现分为两型: Ⅰ型血管壁仅有菲薄的胶原纤维和内皮细胞,18个;Ⅱ型血管壁较厚,有薄层平滑肌,14个.Ⅰ型与Ⅱ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网格状或桑葚样、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T2WI周围低信号环是CA的MRI的特征性表现,MRI表现与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致痫性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分析FCD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MR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的MR表现及扫描方法.根据Palmini病理分型,将FCD的病理结果分为FCD Ⅰ型及FCDⅡ型.观察各型病灶在脑内分布及合并海马硬化的比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FCD各型在脑内分布的差异性.将轴面FSE T2WI、SE 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定义为常规扫描,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斜冠状面FSE T2WI及FLAIR定义为优化扫描.患者均进行常规扫描和优化扫描,评价FCD主要征象在各扫描方位、序列的显示情况,应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不同部位FCD及海马硬化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36例(40个病灶)FCD患者中,病变位于颞叶29个(72.5%),额叶9个(22.5%),顶叶2个(5.0%).FCD Ⅰ型27例(29个病灶),颞叶病灶25个;FCDⅡ型10例(11个病灶),颞叶病灶4个,2种类型在病灶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合并海马硬化者共14例,其中,FCD Ⅰ型13例,FCDⅡ型1例.优化扫描对于颞叶FCD、海马硬化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颞叶FCD的阳性率从44.8% (13/29)提高到65.5% (19/29),合并海马硬化FCD的阳性率从42.9%( 6/14)提高到85.7%(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颞叶FCD x2=4.167,P=0.031;海马硬化x2=4.167,P=0.031),对额叶FCD病灶的显示2种扫描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04,P=1.000).结论 FCD好发于颞叶,其次是额叶,FCDⅠ型好发于颞叶,且更容易合并海马硬化.垂直于海马长轴的全颞叶优化扫描是针对FCD发病特点的优化扫描序列组合,有助于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组织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软组织IMT的MRI、手术及肿瘤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肿瘤的病理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4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3例,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3例.4例原发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假包膜;2例胭窝原发肿瘤及5例复发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侵犯周围组织.肿瘤于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不同病理分型的肿瘤于T2WI信号强度不同:1例Ⅰ型肿瘤呈高信号;4例Ⅱ型肿瘤和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Ⅰ型的3例肿瘤均表现为稍高信号;以Ⅱ型为主混杂有Ⅲ型的3例肿瘤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11例肿瘤于T2WI在高信号、稍高信号或等信号背景下均见散在的斑点、小片状相对低信号灶(称之为"火龙果切面征").增强扫描11例肿瘤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原发IMT中,4例术后复发,1例无复发,1例失访.5例复发IMT中,2例术后再次复发,3例失访.结论 软组织IM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T2WI瘤体的信号强度反映软组织IMT的病理学分型."火龙果切面征"可能为能够反映软组织IMT病理特征的MR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限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的影像改变,并与病理改变对比,以提高对FC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F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检查,其中14例患者行PET检查,将影像改变与病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FCD中MRI显示病灶24例(85.7%),4例未显示明显异常,局限性脑皮层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是FCD的主要MR改变,同时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可出现多种异常信号,其中皮层下白质内类三角形稍长T2信号指向侧脑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4例行PET检查,其中9例(64.3%)显示病灶局部葡萄糖代谢活性减低.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脑皮层细胞排列结构紊乱,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异形神经元细胞及气泡状细胞,部分患者可见皮层下白质髓鞘形成障碍及海绵样坏死灶.结论 高质量的MR图像可以显示大部分FCD病灶,包括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异常信号,是目前术前评价FCD的最佳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骨良性纤维病变的影像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骨内良性纤维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资料与方法 对96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非骨化性纤维瘤(NOF)、骨化性纤维瘤(OF)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FCD和NOF均好发于膝周骨,病理均为无成骨的纤维组织,X线和CT上表现为局限于皮质内和皮质内偏心性膨胀累及髓腔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MRI上主要为等T1、等T2异常信号.OF和FD病理表现交叉重叠,但OF中成骨细胞镶边现象明显多于FD.OF常见于颅面骨髓腔和胫骨前侧皮质下,表现为单骨内边界清楚的膨胀性不均匀钙质样密度.FD表现为单骨局灶性、弥漫性或多骨囊状膨胀性磨玻璃样改变,MRI上主要为等T1信号,等高混杂T2信号,局灶性FD边缘清楚伴有硬化边,弥漫性FD边界不清. 结论 FCD和NOF因具有相同的好发部位和组织学表现而可将影像学上病变局限于骨皮质者视为FCD,膨胀侵及髓腔者视为NOF.OF和FD的影像学鉴别点在于病变部位、边界和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点、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2例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结果:半月板损伤45例,MRI表现为黑色的半月板内出现结节状、线状、放射状裂隙样异常高信号,延伸达或未及关节软骨面两种,前交叉及后交叉韧带损伤24例,MRI表现为在条索状黑色韧带影中出现短T1长T2异常高信号,韧带变形,呈波浪状或不连续,胫骨移位,内、外侧副韧带损伤28例,表现为信号增高,形态增粗,边缘模糊,隐匿性骨折8例,表现为干骺端边界模糊的片状T1低信号影,T2信号多样,讨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详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在急性脑缺血性中风 (AIS)急诊MR检查中的价值和对急诊MR诊断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86例AIS急诊MR检查资料 ,将距症状发作 1 0h内进行急诊MR检查者定为A组 ,1 0h后急诊MR检查者定为B组。利用双盲法 ,对DWI和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 A组 ,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对AIS新梗死灶显示能力为DWI的 32 .98%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B组 ,TSET2 WI+FLAIRT2 WI+SET1 WI与DWI具有相同的显示能力。AIS新梗死灶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结论 DWI能早期、超早期诊断AIS ,降低错、漏诊率 ,提高AIS常规急诊MR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病理基础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复习文献,探讨MRI新技术对颅内原发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结果:8例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T细胞性2例。3例为单发病灶,5例多发。4例病变位于近中线深部脑组织,4例靠近脑表面。MRI平扫瘤体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多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MRI新技术,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副肿瘤边缘叶脑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肿瘤边缘叶脑炎(PLE)的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副肿瘤边缘叶脑炎8例患者,常规MRI检查(T1WI、T2WI、FLAIR)及常规增强检查。2例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6例病灶为双侧,2例为单侧,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累及边缘叶,有4例同时累及边缘叶以外:桥脑及桥臂2例、岛叶1例、额叶1例。病变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在FLAIR图像上更清晰,增强后2例有轻度强化。结论:PLE典型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边缘叶T2WI高信号,增强后扫描无明显强化,FLAIR是观察PLE异常信号改变的最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肢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关系,评价四肢血管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33例,分析其在MRI上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例四肢血管瘤的MRI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Ⅰ型:血窦细密型血管瘤,12例,血窦细小、排列紧密,MRI图像不能分辨单个血窦,瘤体内可有或无结缔组织间隔,畸形血管组织可被分割成畸形巢状改变,在T2WI上为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其病理结果5例为毛细血管瘤,3例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4例为海绵状血管瘤。Ⅱ型:血窦疏松型血管瘤,6例,血窦粗大,排列疏松,血窦间隙较宽,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在T2WI上血窦呈均匀高信号,血窦间隙规则,沿血管分布,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大血管血管瘤。Ⅲ型:弥漫型血管瘤,15例,其中8例血管瘤主要位于骨胳肌内,3例血管瘤局限于骨胳肌内,另4例血管瘤以侵犯皮下脂肪为主。畸形血管在T2WI上呈弥漫线样、斑点状、小斑片状高信号,畸形血管组织之间有大量混杂信号,受累骨胳肌外形可增粗,也可萎缩缩小。手术病理结果:11例为肌内血管瘤,4例为脂肪血管瘤。结论:四肢软组织血管瘤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术前MRI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 FLAIR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PVL脑瘫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PVL在MRI各序列的表现特点,记录病灶部位及数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2例均表现为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内斑片状、结节状、条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其中57例囊变病灶在FLAIR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边高信号;FLAIR对脑室旁病灶、脑表面病灶、较小病灶、脑室壁边缘、室壁与相邻病灶关系的显示具有优势。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与T2WI、T1W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LAIR与T1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LAIR序列对儿童PVL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估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另有37例作常规MRI检查,其中13例还加作FLAIR序列,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闰于桥小脑角25例,鞍区及鞍旁8例,颅中窝底6例,脑内3例,松果体区2例,第四脑室内2例,小脑天幕处1例。47例中不规则形30例,圆形或类圆形17例。CRT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