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5例已确诊的 SAP 并发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有急性上腹部疼痛。血栓平均检出时间为26 d。平扫血栓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影并血栓所在部位血管管腔稍扩张;增强扫描血栓表现为斑点状、结节状或条柱状充盈缺损,完全闭塞则表现为“火车轨道”样改变。结论MSCT 平扫、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对 SAP合并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40例急性脑梗塞(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其结果与40例正常比较.正常人范围0~0.5mg/L,(?)±s 0.3mg/L,CI范围0.5~mg/L,(?)±s 2.56±2.45,P<0.05.在缺血性脑病的初发期D-二聚体水平即开始增高,说明患者血液凝固异常并伴有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分级与临床分型、预后的关系以及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7例手术病理或临床检查证实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胰腺肿胀49例,胰腺渗液38例,胰腺坏死18例,假性囊肿形成11例,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8例。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正确率为95.5%明显高于B超的55.2%,同时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有助临床定量、发现并发症和判断预后,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1例,分析腹部CT中常见表现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关系.对比不同Balthazar CT 严重指数 (CTSI)分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T中具有脂肪肝、胸腔积液、肝上间隙积液、肾上腺受侵(AGI)、肾周间隙受侵(PSI)和胃裸区受侵(GBAI)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上述CT征象阴性患者(P<0.05).随着CTSI分级加重,患者的禁食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逐渐延长,假性囊肿、中转手术、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P<0.05).结论 重度脂肪肝、AGI、GBAI、PSI和肝上间隙积液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 CT 灌注成像在分析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源 CT 对60例患者行胰腺 CT 灌注成像,包括正常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各20例。使用西门子 MMWP 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 CT 灌注值在 AP 诊断和分析严重程度中的作用。结果 MAP 组、SAP 组的胰腺灌注参数 BF、BV 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 <0.01),MAP 组的 BF、BV 值显著高于 SAP 组(P <0.01)。MAP 组、SAP 组的 PS 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1),MTT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5岁组MAP 及 SAP 组 MTT 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1)CT 灌注参数 BF、BV 值在分析有无 AP 及 AP 严重程度中有诊断价值。(2)CT 灌注参数 PS 值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 AP 的指标。(3)CT 灌注参数 MTT 值在大龄组(≥45岁)对诊断 AP 具有辅助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CT阻塞指数对肺栓塞(PE)高危性的评价及其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 CT肺动脉成像(CTPA)及D-二聚体检查的125例PE病例。将其分为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比较分析2组在 CT阻塞指数、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间的差异,以及肺动脉 CT 阻塞指数与 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评价)。结果高危PE组的CT阻塞指数明显高于非高危PE组(P=0.000),高危PE组主肺动脉直径较非高危PE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CT阻塞指数与D-二聚体无相关性(P=0.71)。结论血浆D-二聚体指标可以提示PE,不能评价PE的高危性;肺动脉CT阻塞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E的严重性,其与 D-二聚体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增强CT及MRI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引起胰腺实质及胰周组织的损坏,并伴有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代谢及多脏器衰竭,还可出现胰腺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瘘管及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并发症,增强CT及MRI在区别正常胰腺与胰腺坏死,判断胰周炎性病变及液体聚积作用方面相似,MRI的多平面成像,可判断液体聚积,假性囊肿与上腹部结构的关系。MRI发现出血,瘘管,周围脏器炎症较CT敏感,而发现气泡,钙化,假性动脉瘤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算法对CT门静脉成像的门脉图像质量和肝脏体积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影uCT760进行扫描。成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设置为剂量调制等级3,重建512×512矩阵,Karl 5级图像,获得图像为常规组(A组)。使用常规组的原始数据重建得到实验组(B组)图像:采用1 024×1 024矩阵,结合Karl 5、7、9级重建获得B1~B3组图像。应用联影智能科研平台系统测量肝脏体积,比较A、B两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标准差(SD)值、对比噪声比(CNR)、肝脏体积值及图像主观评分。结果:B组门静脉和肝脏CT值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0.766)。随着Karl等级的提高,B组门静脉和肝脏的SD值逐渐下降(P<0.001),CNR逐渐升高(P<0.001),肝脏体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主观评价上,随着Karl等级的增加,B组伪影评分逐渐降低(P<0.05),图像噪声、门静脉边缘锐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2名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n=43),细菌性肺炎(n=50),混合感染组(n=59).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混合感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小儿肺炎中存在不同程度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妇颅脑损伤后血浆 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颅脑损伤30例(病例组)伤后1、3、7天的血浆 DD 含量变化,并与同龄非外伤孕妇20例(对照组)作对照.结果病例组伤后当天血浆 DD 值为6.26±0.32 u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56 ug/L-1(P<0.01),伤后3天 DD 水平继续升高,第7天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体内血液流变学发生生理性变化,合并脑外伤时尤为明显,动态检测孕妇颅脑损伤后血浆 DD 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人伤情的演变过程,对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门静脉(PV)和肠系膜静脉(SMV)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经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I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于SMV内持续溶栓3~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的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患者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6例,密度改变8例,胰周积液35例,并发假性囊肿5例,并发蜂窝织炎16例,并发脓肿2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8例,两下肺炎症22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TIPs途径治疗急性、亚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科经TIPS途径治疗的12例急性、亚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观察术后门静脉复通情况,随访8~42个月,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及症状恢复.结果 1例患者溶栓第2天发生腹腔大出血死亡.11例患者溶检术后门静脉主干血流得到复通,其中1例3个月随访时门静脉血栓复发,支架堵塞,其余10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及分流道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 经TIPS途径溶栓技术是治疗急性、亚急性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造影 (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不同种类肝脏疾病的螺旋CT增强扫描后 ,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出不同种类肝脏疾病SCTP血管三维图像。结果 SCTP直观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管径大小、走行情况及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对肝脏占位病变能准确定位和定性。SCTP显示肝硬化门脉分支级度与肝功Child -Pugh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SCTP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表现。平扫6例,增强扫描2例。结果6例CT平扫均出现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变窄、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上静脉内高密度阴影等征象。4例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增宽,3例可见肠系膜间游离积液,2例增强扫描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内低密度血栓影,静脉壁环形强化呈“靶征”。结论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对于不明原冈所致腹痛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可疑PE患者进行MSCTPA检查和血浆DD检测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MSCTPA、DD测定及MSCTPA结合血浆DD测定对PE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病人于MSCTPA检查结果阳性后即进行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7天及2周分别复查DD值,于治疗后2周内分别复查了1次MSCTPA结果DD测定值全部阳性(48例),阳性率100%;MSCTPA共检出PE45例,3例无明显栓塞征象(2例肺内见片状炎性浸润影,1例两肺见散在纤维束条影),45例PE中1例MSCTPA首诊结果可疑,在DD阳性的提示下行0.625mm薄层重建肯定了PE的诊断溶栓治疗后复查的22例中,13例于1周内DD测定值升高,1周后DD测定值下降,9例DD值变化不明显;MSCTPA复查中DD值先升高后下降的13例充盈缺损征象明显改善,9例DD值变化不明显者充盈缺损征象亦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PA和血浆DD测定结合可提高PE的检出率,对诊断PE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